2.天才的魔术师 为了使血咒重见天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也塑造了这样一个人物。他是怎么知道血咒的秘密的?他耗费如此大的人力物力建那样一个工程,仅仅是为了获得可能有也可能没有的财宝吗?我并没有点明他的真实意图,其实按照原先的设计,侦探十三在最后本来是对他的行为作一个解剖的,但是由于没有任何证据来证实这一点,所以整个故事被搬到中间以电影回放的形式作一个描述。因为这种在案件的进程中间回放案件结尾的形式目前在推门尚属首例,故定为“元宵节特别版”,意思就是看与不看都可,看,则是一种新形式的展现;不看,对案件进程也没有任何影响。 但是,当时的情况真的如侦探想象的完全一致吗?恐怕不见得。真实的故事仍然在读者们的想象中。 3.地狱的魔术师 究竟谁是真正的“地狱的魔术师”?是查尔逊还是孙诗林?答案对案件本身来说并不重要。查尔逊显然现身更早一些,在元宵节特别版里很容易令人认为他是“地狱的魔术师”。但在文章的最后当我问侦探“地狱的魔术师”是否就是孙诗林时,侦探却给了个似是而非的答案。到底是不是孙诗林呢?相信读者能给出合理的解答。 4.山村里的怪事 这些怪事是为了衬托荒诞诡谲的气氛而设计的,到底是以讹传讹,还是魔术协会成员的恶作剧呢?因为在聚会的那段日子里怪事特别多,但平时也有,是不是身为魔术协会成员的牛大魁故意搞的鬼呢?本文到后来并没有对此作进一步的阐述。 5.六年前的案件真实情况究竟如何? 这是本案的最大一个悬念:当时凶手们究竟是用什么手法制造那间密室的?果真如侦探所推理的那样吗?真的是用了透明胶带吗?其实真实情况不见得是这样,因为当时在场的所有人最后都以死亡,故成一悬案。 本文是以第一人称写的,但是这并不代表是侦探亲自执笔。事实上整篇文章都是侦探口述、旁人代笔的形式铺就的,也就是说,是以“回忆录”的形式写的,那么在案件发生的过程中经常会对重点事件在对最终结果的影响上作简要说明,也就并不违背写作规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
![]() |
![]() |
没有任何评论 |
|
【发表评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