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中...
日志搜索
用户登录
读取中...
用户公告
读取中...
时间记忆
读取中...
最新日志
读取中...
最新回复
读取中...
最新留言
读取中...
加入群组
读取中...
我的好友
读取中...
我的照片
真心相爱,彼此分离 

>上帝保佑你,罗斯瓦特先生

上帝保佑你,罗斯瓦特先生
作者: Kurt Vonnegut Jr. (库尔特·冯尼古特)
isbn: SH10368-143
书名: 上帝保佑你,罗斯瓦特先生
页数: 212
译者: 曼罗子清
定价: 1.05元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1985年4月


  有位又胖又蠢的好女人,在她的闺房里安置了一部白色的公主式电话机。从来不曾用,但却每月为它缴纳固定费用。直到一个雷雨夜,她怕得要死时,用这部电话机拨打了她烂熟于心的号码——于是,罗斯瓦特先生,一个放弃一切只为拯救无用之人的圣者,用言语抚慰了她。不过,现在他要离开了,并且不再回来。 
   
  在离镇的公车发动的当儿里,这位胖女佣,她拖着扯断了电话线的白色公主电话机气喘吁吁地跑来,只为对他的拯救表示衷心谢意:这是唯一正式来送罗斯瓦特先生的人,其他无用的人们对此了然于胸、焦虑万分却又无动于衷。 
   
  “你不会再回来了,罗斯瓦特先生。我爱你,你永远不会再回来了。愿上帝保佑你,该死的,愿上帝保佑你!” 
   
  说完,她就把白色的公主电话机摔得粉碎,那么纯洁的颜色。 
   
  之前,罗斯瓦特先生在和消防队长对话时,听到了“喀嚓”的声音——那是人心中最后一点狂野的梦想死去的声音。之后就不再有梦想而苟活下去,直到肉体死亡为止。就像有那么一个除不尽味道的独裁者星球,统治者们想尽一切办法除去人们的糟糕味道,以让一切变得尽可能“高尚”起来:而最终的办法是——不去消灭味道,转而去消灭鼻子。 
   
  这本小说是无法想象的好!是我这十年里读过最好的一本小说(尽管书中仍有冯内古特挥之不去的模式化:这里还是有各种波克农,各种科幻,一个或大或小的乌托邦以及一位绝美又沉静的如湖水般的女人)——这本被低估的小说超越了《1984》,超过《古拉格群岛》或者《百年孤独》,超过一切东洋人所写的随便哪本小说。大概很多人都没有机会去读懂这本小说平淡叙述中暗含的凄惨与卑劣、感恩与丑恶、爱情与理智、资本家与社会主义……一个家族史式的故事,有一些会使人觉得冗余的部分(不过瑕不掩瑜),一位可以去理解但不敢去尝试的偶像式人物,一位最好的女人。其中没有恶毒的人物,但有些让人感到讨厌的人物,同时缺少能让人去真心喜爱的人物:嘲笑那几位主要的可爱的人是很值得一试的,当然,有时候或者是厌恶或者敬佩。在颠三倒四的补充完整之中——故事基本是顺序的——只是由中间穿插的大段信件、文件、回忆、历史回放之类种种将故事梳理到南北战争时期,或者更远些,直到大家族的祖先回到苏格兰贵族的阶段为止:一条金钱之河的源头,两条分支,其中一条被金融危机截断,现在正打算努力回流。如果罗斯瓦特先生和参议员一样延续家族,他和漂亮的西尔维亚会拥有一个漂亮的孩子,然后那孩子在哪个时候再去“喀嚓”一声死掉之后,再去延续罗斯瓦特家族的粗壮金钱河流、那个主要是为避遗产税而成立的基金会的光荣。多么美好! 
   
  富有的始终富有,无用的永远无用;从存有到存有,从无有到无有,就好比那个教一切外星人的英语教师在光年旅行中所获知的厄运一般: 
   
  “你的故乡有不幸的事,一周(或者多久)的假期,做好准备。” 
  “谁过世了?” 
  “太阳系(以及太阳系所在的银河系)。” 
   
  这根本不是来自一个位面的思考:就好像我在写这则评论时情绪激动、思维混乱。我为什么要标注这样的一个标题?或许阅读者会以为单纯是指白色公主电话机所意指的那起位于文首的事件?可惜不是,远远不止如此:至少那件事本身就有双重指涉,一是指电话机和它的主人;其二是指罗斯瓦特先生心中响起的“喀嚓”声。这件事是因为他没有孩子并且几乎要被资本家们将他的善举看成精神疾病的基础上,再加上他对妻子西尔维亚最深的爱意(在我看来,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了)所导致的。罗斯瓦特先生曾经将他所有的华服都拿来陆续和一些粗鄙无用的劳动者们换得了各式各样肮脏的不合身的衣服,而现在他又买来崭新的属于资本家阶层的衣物了,并且认真去除自己身上的异味和口臭,好好地洗澡,在父亲面前展示自己多毛的裸体并且玩弄阴毛(他的参议员父亲发布了定义和禁除猥亵的法案,其重点就是毛发;这位老罗斯瓦尔先生一生只看过四到五次人的裸体,现在他刚读了儿子写给儿媳的色情诗,然后看到上述一幕,已经快要崩溃——但他不是个坏人,充其量只能猜测他是性无能)。一个常帮助无用之人的人最终也变成一个无用之人,因为他和他们走得太近。现在基金会主席的身份即将失去,罗斯瓦特在失去除了钱之外真正重要的一切之后意识到了、想起了那个他藏在这办公室里的账本的重要性:如果基金会不存在了(无法获得金钱之河的水了),他更加不可能去帮助那些无用的人了(即使现在的帮助已经微乎其微了),这些无用的人一直无用的残忍现实,此刻也不能视而不见了。他最终摁响了从法西斯德国那里得来、已知整个地球上最刺耳的防空警报器,那种声音将他唤醒了,或者让他沉睡了。第二种解题的格式:他愿意从金钱的河流取水来帮助无用的人,在他的故乡进行社会主义乌托邦实验——他和这个念头真心相爱,但现在却要彼此分离了。 
   
  第三种解题格式是关于他的妻子西尔维亚的,这是哪里也找不到的既美丽又不肤浅慕财的高雅的巴黎女郎的典型:譬如文中所说,达利、戴高乐和丘吉尔等等也都和她们家熟识。这一解题格式就涉及到小说的核心了——造成罗斯瓦特式对传统的资本主义阶层金钱观念叛逆的最根本外因,乃是儿时的一宗迷恋和一宗创伤。迷恋乃是在一次游行之中,儿时的罗斯瓦特先生被当成了志愿消防队的吉祥物。为了讨好参议员的一大帮消防员们,几乎让他在消防车上做了一个正式消防员能够做的一切事,这件事确立了他的崇拜方向(一个糟糕的浪漫主义英雄方向)。但同这件事相对应的,是二战快结束时,他在德国用手榴弹扔进一栋大楼,炸死两人,进去之后,又用刺刀残忍杀害了一个戴着头盔和防毒面罩的德国人——然后他的战友告诉他,那三个人都是手无寸铁的光荣的德国消防员,正打算熄灭大楼里的火焰。然后他看那个惨死刺刀下的消防员,他才14岁。 
   
  罗斯瓦特先生崩溃了,这于是让整篇小说的“因”变得和《五号屠场》的德累斯顿轰炸一样。罗斯瓦特去拯救无用之人,并且努力援助消防事业之事,正是他在为自己的所为赎罪:久立在金钱之河边上,他的灵魂无法接受拷打。至于一宗创伤,也即在帆船上他杀死自己艺术家母亲的那件事,则让他选择通过一种“艺术家式”的模式来完成他的赎罪——建立乌托邦的也是艺术家。于是他就沉溺于此了,即使对于这社会而言似乎是畸形的,于是就又陷入到另外的矛盾之中了。 
   
  西尔维亚有多爱他呐!这位最美丽的女人在纽约长时间无理由地接受他的各种失踪和公众场合下的异举,承受着孤独和折磨和来自他人的压力。在丈夫决定去罗斯瓦特县进行乌托邦实验时也跟去,过着和她本应有的生活迥异的古怪日子,又是好些年,直到她的精神崩溃被送去疗养院,承受电击和药物治疗等一切摧残。尽管这样她在心中还是认为丈夫做得没错,而且她对他的爱也一点没变,再见一面就会死灰复燃——她甚至连话都不敢和他讲了。看看她说了什么:“我认为他做的都是完全正确的,只是我做得还不够好。”,圣女一般的女人,为了恪守丈夫的圣徒之路,最后的选择是在“病愈”后放纵一段,然后和医生的预后所言一致,再次崩溃,并在众人的顺水推舟之下开始和丈夫办起离婚诉讼。 
   
  这又是一起“真心相爱,彼此分离”。但最微妙的还不止于此,而是在于一宗悖论:罗斯瓦特先生一旦离开乌托邦,他就不再是西尔维亚真心爱着的那个人,那样他们就再也不能相见;罗斯瓦特先生若不离开乌托邦,西尔维亚就再也不会回去,那样他们就再也不能相见。最终的选择无论是哪种,他们都永远不能够再在一起——这正是“真心相爱,彼此分离”的绝境! 
   
  在反复体味这段感情之后,我认为这本书在复杂的形式之中包容了世间可以想见的一切小说主题的可能性,这也是在此给出如此高评价的真正原因。 
   
  最后罗斯瓦特先生选择了独有的方式,将一切悲剧化作了真正的喜剧(这描述太笼统——或者说,“黑色幽默的真谛”更合适些?)。这里还请原谅我卖个关子——别懒惰,你们就不能自己去读?
Re:真心相爱,彼此分离
访客Lpg6JV(游客)请问这书在哪买的?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读取中...
Powered by 推理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