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中...
>>想你,在樱花树开满绿叶的季节——重读《樱的圈套》(泄底)  
2010-7-5 13:14:00

泄底。

那时,歌野晶午对我来说也只是个陌生的名字。很少看群众社的书,也许只是一时冲动而买了回来,结果当然就是没有看完。然后,对这本书的印象一直都很一般,直到最近重读以前的小说,才又把它翻了出来。昨夜读到凌晨的结果,就是对这本书开始了重新的审视。

第五十七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赏。叙述性诡计的新天地(个人来说。。。)。

既然群众社在封底都泄了底,我就干脆借用过来,免去自己再构思对这本书的介绍了。

“小说从一位又当保镖、又当电脑教师、又当临时电影演员的私人侦探与一位试图自杀的女子在地铁站中的偶遇开始,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将读者带入一桩保险金诈骗案。

“接下来,作者似乎在不厌其烦地向读者叙述着一个又一个相互之间并没有什么关联的故事,但是到了小说快结束的时候,这些故事忽然统统被串联到一起。您会觉得被骗的好酷,却也觉得骗得痛快。如果说没有诡计就不是推理小说,那么这部推理小说就将轨迹演绎到了极致。

“当这位私人侦探发现自己解救的女子竟然是诈骗组织的帮凶时,当这位被解救的女子在悔过的同时真心爱上她心目中的英雄时,您才会从小说的字里行间惊奇地发现,原来这两位主人公都已是年过半百的老人。这是您的脑海里才会重新浮现出他们相识相知的一幕又一幕,以及他们一次又一次地相互救助的场景。萦绕于脑际的谜团终于被解开之时,您将不得不被作者高超的写作功力所折服。”

在重读这本书之前,已经确认自己完全不记得书中的内容。但因为知道使用了叙述性诡计,所以在字里行间也多加注意,是不同人的第一人称么,为什么要采用正文和其他故事相穿插的形式呢。不过最后,还是掉进了叙述性诡计的陷阱之中(我就是个对叙述性诡计没有免疫力的人啊),这次不是看多了的其他形式,竟然是年龄!

不得不承认这个诡计让整本书的感觉都改变了。合上书再回想的时候,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也的确关于一些地方的遣词造句有疑问,可也许是想要快些读完,也许是天生对这些细节不会太在意,竟然也就没有拆穿作者的诡计,而是直接跳进了作者精心挖好的陷阱中。

这不得不归功于高超的误导技巧。虽然有提示正确内容的语句,但也有把读者的思路引向歧途的语句和情节。那些年轻人才会做的事情,那份激情和不安,那穿插之中的侦探年轻时期的故事,全都让我们产生了这样一种误解——这是关于年轻人的故事。于是在读到最后,便多了一份震惊。

虽然说这部书将诡计演绎到了极致有些过了,但这部书确实有种让人自愿跳入陷阱的功力,而且,在读者看到自己的窘态时,不会生气,而是觉得被骗的开心,这大概是普遍的状况。虽然同是叙述性诡计,却同绫十行人的《推理大师的噩梦》系列截然不同。

果然,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看完让人开心的小说了。

而书中对读者误导最大的内容,关于主人公们做的那些事情,也在向我们传输着向上的讯息。

“在明智侦探事务所当侦探的时候,我是盛开的樱花。那时候的我,清浊不分,看到世上的任何事情,眼睛都会兴奋得亮起来。”

“然而,我的热情并没有消失,只是暂时被封存起来而已。”

“我常想,20岁的我跟70岁的我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樱花真的凋零了吗?不,她在我的心中依然盛开着。”

“您如果只想在樱花盛开的时候赏赏花,快活一番,热闹一场,那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一生当中总会有这种季节。”

“您要是不想看叶子,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但是,我知道,樱花树现在还活着。它那已经开始变红、变黄的叶子,即使在瑟瑟秋风中,也不是那么容易掉落的。”

啊啊,怎么看出了石田衣良的感觉。既然这样,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放弃明天呢?

该去日本看看樱花开后的绿叶了吧。

谢忱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发表评论:
读取中...
读取中...
时间记忆
读取中...
最新日志
读取中...
最新评论
读取中...
最新留言
读取中...
加入群组
读取中...
我的好友
读取中...
我的相册
站点信息
读取中...
 
生活因感动而精彩,理想在创造中放飞
Powered by 推理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