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blogname">读取中...</span>
读取中...

All that's beautiful drifts away like the waters ——W. B. Yeats
读取中...
 
2010-1-6 21:47:00
保罗·霍尔特《第四扇门》读后(不泄底)  
 

保罗·霍尔特《第四扇门》读后(不泄底)

By Forhidng (OFplusAND)

 

书名:

第四扇门

La Quatrieme Porte

作者

【法国】保罗·霍尔特

FrenchPaul Halter

脑际隐约萦绕着亚森·罗平所先入为主浪漫地痕留下的法式推理印象,伴着深夜列车的颠簸,书页也随着机械转轴随和着的周期性不可逆热力学变化,飘然合起呈现出封底的帙帷。

-----------------------

清淡守规的哥特

-----------------------

顶楼的莫名脚步声、无人房间的灯光、降灵会,1987年获得干邑奖的《第四扇门》在神秘性的渲染上来说,就算在那个年代,也古典得有点过于墨守成规,缺乏锐进之态。在阅读的过程中,所有神秘元素的出现,对于作为阅读者的我来说都如早已接触过的数学模型一般,只是一个个现有的古典本格模型,脑部沟回间早已蜿蜒出若干备选解答。1987年获奖的作品似乎将故事设定在了1940年代。如果更早期的作品,考虑到历史的开创性,也许苛求度也没有这么高了,但是,接近上个世纪末的作品,似乎难填已被众多故事所极度拓深的欲壑。本来,当代的本格作品很难摆脱黄金时代的古典阴影,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当代的纯解谜推理难有作为。流派众多或融合时代新元素或另辟蹊径的日本新本格或者是索性回归过去的历史推理,都是很好的典范。

但本作似乎只是重新炮制了一部具有黄金时代质感的作品,但它也仅限于吸取黄金时代的成就。但是,也许对于欧美推理来说,黄金时代只是一段美好的历史,但又没有类似日本新本格这样的解谜复兴潮,这部小说也许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

------------------------

粗旷挥洒的古典

------------------------

《第四扇门》中大小诡计的数量众多,密度频繁,能够很有效地阻止读者掩卷休息,暗波涌动地撩拨读者翻页的速度,但是对于这些谜题的解答,显得粗旷随意,或对于细节的交代显得敷衍,从而无法挑弄读者回味推究的兴趣,比如某视觉错误诡计,或基本上套用了古典的解答模型,正如前文所说,对于那个年代的作品来说,这有点无法接受,但也许加上欧美这个地理因素,这些诡计的复兴式应用也许还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

纠结刻意的巴洛克

---------------------------

《第四扇门》不光使用了众多的诡计谜题,解答上也使用了多重解答的逆转处理。个人一直觉得许多解答的逆转、甚至是多重逆转,在许多推理作品中可以说是缺乏推理性引起的。只要一切符合前文所有的细节,就可以作为一种解答,而无视其是否是唯一解答,进行(多重)逆转就很随意了。本作的多重解答的逆转的驱动力来自于情节线的布置,通过情节的推进、事态的发展、人物的自我认识来推动逆转的产生。而最后某种意义上是情节外的逆转似乎有点偏离了解谜的本旨,留有一个准开放的结局,也许一部分读者会喜欢的。

书中关于胡迪尼的论述可以算作是和推理情节有关的炫博性内容。

----------------

相关介绍

故事发生在1940年代末的英国,位于市郊的一座村庄?有一栋二十年前发生过惨案的大古宅,当时古宅的阁楼上发现一个被乱刃砍死的女人——阁楼呈密室状态。自此以后,那个阁楼?时常发出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声音,以至于没有哪个房客敢留宿于此。直到一对降灵师夫妇的到来,他们宣称能够与阴间的死者对话。

于是其中一人决定在这间恶名昭彰的阁楼里住一个晚上,意图破解桀骜的游魂真面貌。门用蜡封上,然后用一枚刚刚选出的古币在蜡上作了标记。当门被打开后,竟然出现一具陌生人背后中刀的尸体。窗户是从内部上锁的。不久之后,出现了第二具被洁净白雪包围的尸体。凶手一次又一次上演了奇迹般的消失表演……

作者简介

1956年,保罗·霍尔特出生在法国东北部阿尔萨斯的Haguenau,历史上这是法德战争的惨烈战场。从小就喜欢阅读儿童推理的他,在十六、七岁时,已经读完英国作家「谋杀天后」阿嘉莎.克莉丝蒂(Agatha Christie)所有的长篇小说,当中他特别喜欢《艳阳下的谋杀案》(Evil Under the Sun1941)与《死亡终有时》(Death Comes as the End1945),这段阅读经历,是构成霍尔特创作方向的第一个关键。

原本霍尔特以为,读过克莉丝蒂后,再也没有让他佩服的作家了,结果竟偶然在书店发现美国「密室之王」约翰.狄克森.卡尔(John Dickson Carr)的《耳语之人》(He Who Whispers1946),立刻被密室这种诡计深深打动,但卡尔的作品当时于法国大半绝版,于是霍尔特投身旧书店,搜集并读遍了所有被翻译成法文的卡尔作品。

霍尔特崭露头角是在1987年。那一年,他凭借《第四扇门》(La Quatrieme Porte)拿到干邑侦探小说奖。次年他以《Le brouillard rouge》获得法国冒险小说奖。霍尔特是法国人,但他却喜欢把故事设定发生在英国。因为他认为英国是一个具有独特氛围的国度。

霍尔特目前已出版三十余本推理小说,泰半都是不可能犯罪(或称密室推理)题材,作品曾多次引介收录于美国《艾勒里.昆恩推理杂志》,亦深受推理风行的日本读者喜爱,多部作品引介至日本并获选「这本推理了不起」年度海外作品排行榜。其恪遵推理黄金时期的解谜推理笔法,被公认为约翰·狄克森·卡尔的接班人、法国的约翰·狄克森·卡尔。 

 
By forhiding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发表评论:
读取中...
 
Calendar

读取中...

Login

读取中...

Bulletin
读取中...
Recent Entries
读取中...
Comments
读取中...
Messages
读取中...
Information
读取中...
Links


Designed by Tuili.com
 
Powered by 推理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