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作者: 主题: 内容:
 进入版区才能发表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 推理之门 > 侦探推理 > 技术交流   【版主】:癫癫,残雨画桥,夜云 字体大小:
1页/共1页(总计0个回复)
主 题: 【转载文章】[原]中國為何沒有福爾摩斯----兼議現代作家對社會的批判(人气:395)
 小林細川莎檸
1 楼: 【转载文章】[原]中國為何沒有福爾摩... 07年03月22日00点15分

本文被【小林細川】转载於【原创小说】版
原文由【小林細川】发表:

關鍵字:福爾摩斯,偵探,推理,本格派,變格派,新本格派,科技,科學,民主
  
  中國偵探小說自其出現開始,就沒有繁榮過。在通俗小說開始流行的清末民初一直到新文化運動興起之後,偵探推理小說在中國也始終是營養不良的貧血蒼白的病患。不管是讀者,作者,還是譯者,都從來沒有把偵探推理題材當成一株大樹來看待,致使推理小說在中國文壇中以灌木狀態存活,數目不少,建樹不多。究其原因,學生以為,在於國情所限和人們的思想認識以及民主程度不夠。這也就造成我國文學作品中沒有神探形象,儘管從來不缺清官,公僕,還有反腐倡廉的刑偵大隊長們。
  我國的刑偵題材文學自古以來,叫做“公案”小說。例如《包公案》,《施公案》這些被說書人不厭其煩講了很多電視臺的故事,來源就是公案小說。《三言二拍》有些故事內容也屬於公案範疇。它屬於非民主社會當中的民眾一廂情願的把改善治安和實現司法公正的良好願望寄託在上層執法部門的產物。公案小說和推理小說是兩種小說,不能混淆。
  其實學生以為,凡是小說都需要推理,作為讀者和作者的互動,讀者對於小說的再創作,這個過程中離不了“推理”。誰讀小說不會想像“他們往後怎麼樣了呢?”但是為什麼中國的推理小說發展如此薄弱呢?我們的作者們經常是鉚足了勁兒, 想要寫一篇鼓舞人教育人的東西,結果讀者常常不買賬。作品成什麼了?不是偵探推理,懲惡揚善,而是工作報告,或者紀實文學。案情本身可以很少去分析,痕跡鑒定沒人過問,但是永遠離不了一個家裏有負擔的大隊長,永遠說“不要蠻幹”的政委,還有你不讓他“蠻幹”他偏要說“為什麼不讓我們上”的“小某”----年輕幹警。調子是比“社會派”(社會派某種程度上為反對本格派「流於紙上謎題遊戲」而生,強調推理小說不應只是推理,更應當反映並描寫現實社會。此派推理小說較著重於社會寫實。)還要“冷硬”(冷硬派的英文為 Hard-boiled,源起於美國。「冷硬」一詞原為形容一次大戰時受過磨練的部隊軍人;用到推理小說中,即是指既冷酷又強硬的偵探角色。
  在這一類型的小說中,動作場面較多,解謎比例減少,主要為寫實化的偵探角色導向小說,描述偵探如何憑著一雙硬拳和打不死的精神,執著地追尋真相。
  本類型代表的作家有達許‧漢密特、雷蒙‧錢德勒、詹姆斯‧肯恩、米凱‧史必林及勞倫斯‧蔔洛克。
  另外,此流派也在四零年代衍申出黑色電影)的,蓋因為我國是公安幹警為人民服務的國家,而出現“社會派”硬漢偵探小說的美國,是“萬惡的資本主義社會”吧。一般公眾認為,第一篇現化意義的推理小說是美國作家愛德華。愛倫。坡(Edgar Allan Poe,1809年-1849年)的《莫爾格街兇殺案》(The Murders in the Rue Morgue),偵探是杜邦。
  後來到柯南‧道爾創造出的神探歇洛克‧福爾摩斯,推理小說逐漸自成一格。福爾摩斯也成為小說中名偵探的經典;「名偵探與助手」的搭擋模式由此展開,直至後來被封為謀殺天後的阿嘉莎‧克莉絲蒂筆下的波洛(Hercules Poirot)與海斯汀、美國推理名家艾勒裏.昆恩(Ellery Queen)筆下同名偵探艾勒裏與其警探父親、近代日本推理作家島田莊司筆下的御手洗潔與石岡等等,皆或多或少延用了這樣一個名偵探與其助手的模式。
  現時市面上主流推理小說主要為兩個來源歐美推理與日系推理,多為翻譯小說。以中文創作的推理小說很少,在推理界中仍為小眾文化,尚在起步階段。而 ACG 產業發達的日本,也出現推理的動漫畫作品,例如《名偵探柯南》,《八雲樹》和《金田一少年事件簿》。
  我國的本土推理小說的起源在清末民初,以翻譯文學為主,後有程小青的“霍桑”系列出現,故事舞臺在上海。上海和倫敦有相似的特點;例如大,有港口,人口組成來源複雜,外來人口比重大,作為工業基地,當時都處於社會轉型和國際形勢變化當中。因而犯罪率也居高不下。但是“霍桑”這個形象多少有點幫會和俠客的性質,怎麼看也和福爾摩斯,波洛那些本格偵探大異其趣。國家沒有基本的民主政策,大眾的思想水平還停留在信仰“青天大老爺”的水平上,不論是程小青還是高羅佩,受眾和影響,遠遠不可能和柯南道爾相比。當霍桑在鏡子裏面討論“女鬼”的時候,歐洲的讀者卻能享受到和波洛一起吃“半公斤巧克力”討論誰是真凶的精神享受。
  而且我國的法律一向對於私人偵探這個職業是不提倡和限制的,沒有相應的政策法規,所以我國私人偵探們都是無業的,進行的是“非法偵察”和“盯梢”,或者有些直接遊走在犯罪邊緣,成為沒有社會責任感和正義感的僅僅幫人找尋外遇情敵的投機分子;連一開始的霍桑都會對他們搖頭的。而當時國外偵探文學主要流行“本格派”,又可稱為古典派或傳統派。以推理解謎為主要走向。
  本格派可滿足以解謎為樂趣的讀者,通常盡可能地讓讀者和偵探擁有同樣線索、站在同一平面。本格派中部份作者,書中會有「向讀者挑戰」的宣言(例如:艾勒裏),也就是告訴讀者「到這裏你已擁有足以解開謎題的線索」,挑戰讀者是否能與偵探一樣解開謎題。因此,注重公平與理性邏輯,是本類型推理的特徵。
  “本格”在日語當中意思是“正宗”,因此在二十世紀20年代開始,歐洲推理小說到了日本,其變種的名稱自然叫做“變格派”。變格派以詭譎氣氛營造與異常心理為主軸,謎團通常極具驚奇性或為異想天開的構想,著重於出人意表的故事情節。
  不管是“本格”還是“變格”等推理小說都離不開“密室殺人”的構思。密室推理(Locked room mystery,或稱密室殺人)是推理小說常見的一種類型。狹義的密室,往往是指發生在密閉空間(房間)內的命案,也就是說乍看之下,兇手或兇器彷佛蒸發一樣,未留下任何進出此空間的痕跡或證據。
  一般公認最早的推理小說,也就是愛倫‧坡的《莫爾格街兇殺案》(The Murders in the Rue Morgue),同時也是推理史上最早的密室殺人案件。自愛倫‧坡之後,密室推理這種不可能的犯罪,便成為推理小說的大宗,也開始從最初的原型,發展出各種變形。
  廣義的密室,不必局限於密閉的空間,只要沒有顯而易見的方式可以接近或殺害被害人,都可視為視為一種密室。例如,死者在雪地或泥地上遭勒殺或近距離刺殺,但屍體旁除了死者自己的腳印外,卻沒有任何其他痕跡。
  美國的推理作家約翰‧狄克森‧卡爾是公認的密室大師,他在自己的密室名作「三口棺材」(The Three Coffins,1935 年出版,英國版書名為 The Hollow Man)中,于第十七章藉菲爾博士之口發表了一篇密室講義,可視為一篇總結「不可能犯罪」手法的精闢論文。
  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日本文壇出現的“回歸本格”風潮,這時候出現的推理小説叫做“新本格”,代表:绫辻行人(绫辻 行人,あやつじ ゆきと,1960年12月23日—),京都府京都市出生,本名内田直行,是日本著名的悬疑小说作家。他的創作引發了日本推理小說重新回到本格派的浪潮。他的作品以“館”系列出名,和本格不同的事,新本格的作品經常有著華麗的氣息,詭異的死法,離奇的劇情,還有和生活常識嚴重不符的細節。
  同時期的中國,也就是學生說的出現了人民公安為人民服務的廣播劇形象“刑警八零三”的時期,但是卻沒有一個好的偵探形象出現,不能不說是遺憾。文學上的差異,不是一句話“國情所限”可以解釋的。但是,確實是國情所限。
  在泛民族主義流行的今天,反觀自身不足,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是必要的。在推理小說發展上,也是如此。希望有更多有志于中國推理小說發展的同仁介入進來,在二十一世紀裏面為我國推理小說增加新的看點。
  
  參考資料:
  推理之門http://www.tuili.com
  推理館藏特展Detective
  http://blog.lib.nctu.edu.tw/index.php?blogId=81
  




[此贴被小林細川于2007-3-18 20:24:44修改过]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





我是客途的雁卻一往情深,從此無意追逐那新綠的春......:d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1页/共1页(总计0个回复)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推理之门   |    将推理之门加入收藏夹
邮件联系:zhejiong@126.com  沪ICP备2021006552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6128号  推理之门  版权所有 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