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作者: 主题: 内容:
 进入版区才能发表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 推理之门 > 侦探推理 > 欧美名家   【版主】:ellry,dsky,东风无影 字体大小:
1页/共1页(总计0个回复)
主 题: 在纽约游走的忧郁灵魂:谈谈劳伦斯·卜洛克(人气:415)
 bcbulang边城不浪
1 楼: 在纽约游走的忧郁灵魂:谈谈劳伦斯·卜... 04年11月28日01点26分


劳伦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1938——),享誉世界的美国侦探小说大师,当代硬汉派侦探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乃是1994年爱伦坡终身大师奖得主,曾三获爱伦坡奖、二获马耳他之鹰奖(The Maltese Falcon Award)、四获夏姆斯奖(Shamus Award)【后两个奖项都是重要的硬汉派侦探小说奖项】,笔下小说以两个系列为主:马修·史卡德(Matthew Scudder)系列,以一名戒酒无牌私家侦探马修·史卡德为主角;雅贼(Burglor)系列,以一名中年小偷兼二手书店老板柏尼·罗登拔(Bernie Rhodenbarr)为主角。前者风格偏沉郁,后者则幽默活泼。

迄今为止,我只看过卜洛克的三部长篇小说,全是“马修·史卡德”系列探案作品:《酒店关门之后》(When the Sacred Ginmill Closes,1986)、《到坟场的车票》(A Ticket to the Boneyard,1990)和《屠宰场之舞》(A Dance at the Slaughterhouse,1991)。阅读面如此狭窄,本来对卜洛克实在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但考虑到“马修·史卡德”系列是卜洛克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个系列,我看过的这三部又是系列中公认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因此我在这里对大师指手画脚,虽然难逃管中窥豹之讥,但也不能说是全然的胡说八道吧。

这三部小说都是典型的硬汉派作品,比起前辈汉密特和钱德勒的小说,卜洛克的世界无疑更加丰富多彩一些,也打破了传统硬汉派小说的模式:陌生人雇佣侦探;侦探调查过程中发现某人被杀;被害人往往牵涉到某个达官贵人或是财团巨富;侦探跋山涉水苦找线索,遇到一大批不合作的社会底层渣滓,还碰到了一个让人怦然心动的金发美女;侦探发现自己被人打了闷棍,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醒来,运气不好的话,他还会发现身边躺着一具尸体——诸如此类的场景,卜洛克的小说里倒是涉及的不多。《酒店关门之后》里的案子,马修·史卡德完全是糊里糊涂地卷了进去:他常去的酒吧被人打劫,于是酒吧的主人出钱请他找出强盗,这看来本是平平无奇的一个案子,但麻烦事情却像滚雪球般越来越大。《到坟场的车票》,凶手身份更是一早便已表露无疑:若干年前史卡德曾经亲手抓住的一个性虐待狂出狱,他放出话来要像猫抓老鼠般玩死史卡德,首先就是要把和史卡德要好过的女人赶尽杀绝……。《屠宰场之舞》中史卡德观看拳赛时,无意间看见观众席上一个状似父亲的男子轻轻把一个小男孩垂在前额的褐发向后拢,史卡德如遭重击,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部虐待狂A片,一系列的追逐命案由此开始……

阅读卜洛克,第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自然是那位始终郁郁寡欢的侦探马修·史卡德。硬汉派小说中的侦探们,大多伤痕累累,在罪恶大街上摸爬滚打过大半生,什么世面都见过了,与犯罪打交道更是家常便饭,他们往往愤世嫉俗,因为痛恨世间的不公与虚伪,反而摆出一副冷血动物的模样,尝试以强硬手段解决任何问题。但他们的良知里还有一点灵明未灭,如如果委托人能激起他们层层包裹在内心深处的正义感,那他们保准是宁可抛洒一腔热血也要完成任务。当然,只要结果、目的正确,硬汉派侦探们是罔顾道德、不择手段的。马修·史卡德也是如此。对比前辈笔下的侦探们,我们还能看到劳伦斯·卜洛克给史卡德注入了一些与众不同的另类特质。

史卡德好酒如命却不得不戒酒,还参加了一个戒酒协会。在小说中,史卡德在戒酒协会里的所见所闻往往是游离于主线之外的闲言碎语,但这些文字往往是小说中最为动人的部分。借助形形色色的戒酒协会,借助戒酒协会里那些各有伤心喜悦心事的人们,卜洛克给读者打造了一把进入纽约的钥匙,人性之光在这里隐隐闪现。“酒”成为马修史卡德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是马修与忧郁的沟通桥梁,也成为他终身与之搏斗的一个梦魇。在《屠宰场之舞》里,马修因为不能摆脱酒的控制而失声大哭。在汉密特和钱德勒们的小说里,我们看不到这种场面。

马修·史卡德始终在沉默中生活,他绝不像菲利普·马洛那样愤世嫉俗,因为他已经疲倦得忘记什么是愤世嫉俗。他曾经当过警察,现在是一个无牌私家侦探,女朋友则是一个不落俗套的妓女。他的朋友里三教九流无所不有,最精彩的一个是杀人如切菜的屠夫巴鲁,在《屠宰场之舞》里他们有过一场彻夜长谈,两个不容于正常世界的边缘人海阔天空地瞎聊,让读者陪着他们一起注视那存在于世界上的你常常视而不见的隐秘角落,见识一些外表卑贱内心高贵的孤独灵魂。这是全书最为美好的段落。

阅读劳伦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的小说,需得牢牢记住作者乃是纽约这个城市的老住客之一。在这样鱼龙混杂的地方混过大半生,可以想见为何卜洛克笔下人人都是精明透顶的混蛋,为何卜洛克笔下的谋杀案可以同时牵涉到酒店、红灯区和教堂,为何作家笔下的侦探马修·史卡德总是和妓女、杀手、变态狂们打交道……我们都还记得那部曾经风靡一时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的题头词:如果你爱一个人,送他去纽约;如果你恨一个人,送他去纽约。是的,卜洛克的小说有两个主人公:一个自然是奔波于城市各地、出没于大小酒馆的侦探马修·史卡德,另一个则是当仁不让的NEWYORK——这个在WMA最适合犯罪城市评比中荣膺第一的大都市。

纽约孕育了一切美好和罪恶。史卡德在这个让人欲说还休的城市里游走,踏进不同的酒馆,见识着各种光怪陆离的人生,与沉迷于黑暗的人们勾肩搭背,顺便破破案子,拯救一些无人关注、孤苦无依的灵魂。侦探和他朋友们的生活状态成为小说中心,推理破案变成展现人性舞台的工具。对于这种写作方式,古典本格推理小说迷当然要大皱眉头,但对纯文学有兴趣的读者往往会兴趣盎然。

卜洛克并非毫无缺点。在阅读史卡德系列的过程中,我有时会兴起在看一部好莱坞电影的感觉,连三部小说里我最欣赏的《屠宰场之舞》也不例外。这一方面固然说明了卜洛克作品成功的娱乐性与可读性,但在另一方面也说明卜洛克受到的商业限制还是太大,在思维上摆脱不了好莱坞式的陈腔滥调——当然,不排除卜洛克故意向好莱坞献媚的可能性。可惜的是,好莱坞商业大片式的叙事方式正是任何文学的大敌。在这里,卜洛克和钱德勒的差距彰显出来,后者对作品严格的控制,使得小说质量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准——考虑到卜洛克的高产量,这也许是一种强求了。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1页/共1页(总计0个回复)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推理之门   |    将推理之门加入收藏夹
邮件联系:zhejiong@126.com  沪ICP备2021006552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6128号  推理之门  版权所有 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