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作者: 主题: 内容:
 进入版区才能发表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 推理之门 > 侦探推理 > 欧美名家   【版主】:ellry,dsky,东风无影 字体大小:
1页/共1页(总计7个回复)
主 题: [11月读书活动]破旧立新:硬汉鼻祖汉密特(人气:617)
 bcbulang边城不浪
1 楼: [11月读书活动]破旧立新:硬汉鼻祖... 03年11月06日01点48分


詹宏志在《詹宏志私房谋杀》中记叙了一则颇有趣的轶闻:1926年,美国侦探小说家范达因(SS Van Dine)的处女作《班森杀人事件》(The Benson Murder Case)出版,在美国引起轰动,短短数个月内打破多项小说销售记录。但这时却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批评家为文指出,书中核心人物凡斯毫无真实性,说起话来“像是高中女生背诵字典里抄来的怪字怪词。”这位口出狂言目无余子的年轻批评家,后来在推理小说史上为人所知的名字叫做达许尔·汉密特(Dashiell Hammett,1894-1961)。

他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13岁就开始赚钱养家,为了生计做过各种工作,在底层社会摸爬打滚的经历使他从小就对人世间的种种不义有了许多认识和理解。21岁时他进入平克顿侦探事务所,在这间全美最大的侦探事务所中他从盯梢的一直干到侦探,真正在第一线了解到现实中的侦探和罪犯和书里写的不是一回事。他自己也是个硬汉,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还曾因不肯出卖朋友而坐牢。他还是个病夫,瘦的不成样子,一直都是个严重的肺病患者,晚年还得了心脏病,这得归功于他的酗酒,朱利亚·西蒙斯曾说过汉密特喝起酒来的架势“就好像他觉得自己活不过星期四”。就是这样一个人创造了两个经典性的硬汉侦探,一个是在《红色收获》(Red Harvest,1929)和《戴恩家的祸崇》(The Dain Curse,1929)中出场的大陆侦探社无名探员(Continental Op),一个是在《马耳他之鹰》(The Maltese Falcon,1930)中塞缪尔·斯佩德(Sam Spade)。在美国一个硬汉派侦探小说爱好者协会评选的一百个经典硬汉人物中,斯佩德和无名探员在钱德勒的马洛之后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可见此二人的影响之大。

要清楚认识到这位冷硬鼻祖汉密特的价值,我们先要回到二三十年代的英美,回到那个推理小说的“黄金时代”。那时候本格作品一手遮天,绝妙的杀人诡计、出乎意表的凶手和天纵英明的神探满大街都是,在推理小说三大家克里斯蒂、奎因和卡尔的开垦下,古典推理发展到了令后代人叹为观止的极致。这些作品的背景大多放在上流社会,天南地北无所不通的神探们个个说话引经据典,在衣香鬓影中和稀奇古怪的凶手们玩着智力游戏。读者们最想看到的莫过于侦探在进行一堆论证后扔下的那句掷地有声的话:“所以,你就是凶手!”在这样的环境里,美国突然有一批脑后长了反骨的作家们异军突起,把穷街陋巷中的现实犯罪端上推理小说的台面。他们以杂志《黑面具》(Black Mask)为阵营,在杂志主编Joseph T. Shaw的苦心经营下,硬是在本格作品大行其道的年代里站稳了脚跟,把“硬汉派”(hard-boiled)作品变成了推理小说流派中仅次于本格派的另一大势力,迄今仍有不少孝子贤孙紧跟着他们亦步亦趋。而开创这个流派的作家,很可能也是这个流派中最出色的作家,正是一生只写了五部长篇小说的达许尔·汉密特。

汉密特并非第一个创作硬汉派小说的人,至少从时间上看他比Carroll John Daly慢了一拍,不过后世却一致公认他才是硬汉派当之无愧的开山鼻祖,把他推举为推理小说的三大典范性作者之一。除了“推理小说的发明者”爱伦坡和“推理小说的完成者”柯南道尔外,他以另辟蹊径的创作成为“推理小说的破坏者”,在推理小说史上留下了一座供后人顶礼膜拜的丰碑。

汉密特成为推理小说的破坏者,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古典推理小说在大师名作辈出的情况下已经难以为继,但更主要的原因要从当时的美国社会去找。美国是一个新兴国家,一战过后它的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许多大城市开始兴起,二十年代的美国人生活在一个历史上难得一见的黄金时代,这个爵士乐时代也被人称为“享乐的十年”。但与此同时美国社会的一些阴暗面也开始膨胀,贫富差距拉大,大城市中的腐败现象越来越普遍,泡沫经济的繁荣带来了不可遏止的恶果,终于酿成了1929年的全面大萧条景象。之后美国社会又进入了动荡不安的三十年代,政府为恢复元气作了种种努力,各种不同的社会思潮开始风起云涌。经济上的危机带动了政治上的冲突,人和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渐渐显得尖锐起来,许多城市都被黑帮或其它恶势力控制,如《红色收获》中的小城波森威里。大城市里的犯罪率急速上升,当时美国的犯罪案件数是英国的16倍,仅芝加哥一地的罪案数就和英国相当。

在这种情况下,像汉密特这种出身底层的文人就不可能像艺术评论家范达因那样着迷于英式的解谜推理,而是努力把现实主义风格引入侦探小说,使小说多多少少带上了一些社会批判的色彩。汉密特的创作,无论是《红色收获》还是《玻璃钥匙》(The Glass Key,1931),都浓墨重彩地描写了黑帮和恶势力如何凭借金钱控制城市,掌握大权。其它如《马耳他之鹰》等也都可以看出作家愤世嫉俗的心态和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极度不信任。

不破不立,汉密特一人奠定了硬汉派类型小说的写作基础,几乎在任何方面都颠覆了传统的英式解谜小说。他的破坏不是改革而是革命,他的小说相对先人的不同之处我们可以顺手拈来:

古典解谜小说中的侦探大多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神探,逻辑推理能力极强,能在一大堆鬼鬼祟祟的嫌疑犯中轻松抓住真凶,如奥希兹女男爵笔下的角落里的老人,读读新闻听听助手的描述就能破案,真正的神乎其神,像这样的安乐椅神探在本格作品中有很多。作家往往还给这些神探们设计一些怪癖,在让人物添些活气的同时,还能表示出他们和普通人的区别。对于神探不同寻常的智力,读者只能和亲爱的华生一样叹为观止,并翘首以待神探的破案及最终解说。而在汉密特的作品中,私家侦探们褪去神圣的光环,开始成为现实中有血有肉的真人。他们的推理能力不见得有多高超,破案还要靠手枪和拳头,智力游戏在这里没有市场。神探们个个衣着光鲜,出入于上流社会,而硬汉侦探则在社会最底层和那些卑贱的毒虫、妓女、谋杀犯打交道,自己也是其中不可分离的一员。

神探们注重的是智力争斗,他们对案件的兴趣往往建立在案犯高难度的犯罪手法或常人难以识破的伪装上,对芝麻蒜皮的小案件嗤之以鼻,对社会正义、道德什么的也不太放在心上。福尔摩斯破案只是为了个人兴趣,他甚至会为伦敦谋杀犯们的愚蠢和无能而沮丧。衣食无忧的凡斯则认为破案就像欣赏艺术品,他们把罪案当成享受。而硬汉派侦探们关注的是道德和正义(当然他们嘴上不说),他们大多为着心中的道德底线而奋斗,就算是最为个人主义的塞缪尔·斯佩德也不例外。他们内心始终有一股不绝如缕的温暖存在,但在表面上却显得冷酷无情,满嘴只谈金钱和利益,不滥用带有理想主义倾向的句词,始终以世故、愤世嫉俗的形象出现。面对一个强大不义的罪恶世界,他们只能以此抗衡。

古典神探重视证据线索,往往为了一些枝节性的证据没拿到而眼睁睁看着凶手继续作恶,他们虽然不重视道德,但却大多以道德完人的面目出现,遵守法律及种种游戏规则,破案的过程是以善抗恶的过程。而汉密特的侦探们则善于以暴制暴,你无耻我比你更无耻,你卑鄙我比你更卑鄙,为求正义实现而不择手段。《玻璃钥匙》中的奈德·波蒙特(Ned Beaumont)无法指控对方,就破坏案发现场假造证据来威胁对手迫使其就范。他们有时候甚至显得道德败坏,无名探员做的都是不合法律的事;奈德·波蒙特本身就是黑帮成员;而塞缪尔·斯佩德在合伙人尸骨未寒时还和他老婆勾勾搭搭。汉密特并不想把侦探塑造成一尘不染的天使,这反而使我们能更清楚地记住无名探员不择手段是为了“肃清猪圈”;记住奈德·波蒙特曾为了政客朋友独闯虎穴,被三番五次地毒打侮辱也不出卖朋友;记住斯佩德也会说“一个人的合伙人死了,他总得做些什么。”

传统侦探小说重视谜题和诡计,对情节设计则不太花心思,典型的如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小说三部的标题分别为“事实”、“证据”、“波洛静坐思考”,几乎概括了大多数本格小说的情节:命案发生-侦探勘查现场,询问证词-侦探经过推理抓住凶手。当然其中会有一些波折,但总的情节发展方向很少变化。有时候小说的情节只为谜题服务,就显得拖泥带水,节奏缓慢。而在汉密特的笔下,我们开始看到遍布于全书的情节张力,单枪匹马的侦探要战胜的往往不是一两个凶手,而是一支强大不义的恶势力。于是侦探会利用对方数股力量的利益纠缠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将对手逐个击破,取得最后胜利。《红色收获》和《玻璃钥匙》是这样,《马耳他之鹰》中的斯佩德也是利用敌手之间的矛盾使之不战自败。作为读者的我们不再随着侦探的思路苦苦思索谁是真凶,而是随着侦探的脚步看他如何以弱胜强。当我们看到《红色收获》中的无名探员一个人挑了整个小城的黑势力时,或是看到斯佩德在数个对手面前溜来滑去而安然无恙,不得不大呼过瘾。

传统侦探小说要求巧妙的杀人诡计和出乎意料的凶手,杀人方法越不可思议越妙,凶手埋藏得越深越好,神探则要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揪出凶手。而硬汉派的小说不再是这样,令人拍案叫绝的谜题基本上绝种,凶手也不会太难猜,侦探可以东逛西逛,在读者还没准备好推理的时候就抓住凶手,还可以不必对读者解释得太详细。这本来是犯了侦探小说的大忌,但硬汉派的小说就是这么写了,而且我们读起来也不会觉得难受,因为读者都知道硬汉派的真正魅力并不在于此。这里也要说一下,汉密特的作品在硬汉派中算是比较重视解谜的一个,《红色收获》中还有像“死前留言”这样的古典诡计,小说中的凶手身份也不是一览无遗,如汉密特自己对《玻璃钥匙》的评价就是“线索都摆在你面前了,但你就是看不透真相。”阅读硬汉派的小说,有时也不能大意轻敌啊。

汉密特的小说开始关注本格作家们不太注意的情感领域,《玻璃钥匙》可以说是一部讲述友情的作品,后来的钱德勒也在名作《漫长的告别》(The Long Goodbye,1954)中向汉密特致敬,写了另外一段相濡以沫的美好感情。两人同是硬汉大家,写起感情来都是不动声色,文字含蓄简洁,意在言外,功力极其深厚。汉密特的笔下还出现了蛇蝎荡妇般的金发美女形象,这对后来的硬汉派创作影响深远,从那时候开始硬汉作家们都不太相信世上有着什么纯真的爱情了。

汉密特小说的另有不少特立独行之处,如文字的简洁、口语化,读来有一股悍厉之气,在美国文坛一直备受推崇,甚至有人认为海明威有受过他的影响。汉密特小说的节奏非常紧凑,喜欢开门见山,从第一页开始读者就被卷入情节的发展漩涡之中,这种迅速吸引读者进入阅读情境的技巧也为不少文学家赞赏,加上汉密特小说背景的真实可信,人物的鲜艳夺目,使他在纯文学领域也颇享盛名,西蒙斯也曾在《Blood Murder》中说过《玻璃钥匙》“可与同时代的任何一部文学名著媲美”。我国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名著普及本”系列中也收入了《马耳他之鹰》,是此系列中唯一收入的侦探小说。迄今为止,依然没有几个作家能够对他和钱德勒的硬汉霸主地位构成威胁,欧美评论界对他的小说研究又持续不衰,而美国最著名的硬汉侦探小说奖项“马耳他之鹰奖”就是以他的小说命名,相信汉密特也可以含笑九泉了吧。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陈查理陈查理
2 楼: Re:破旧立新:硬汉鼻祖汉密特 03年11月06日09点35分


Carroll John Daly的作品我国有引进吗?






大凡名侦探,最后都要变成凶手的。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ellryellry打开ellry的博客
3 楼: Re:Re:破旧立新:硬汉鼻祖汉密特... 03年11月06日10点10分


【陈查理在大作中谈到:】

>Carroll John Daly的作品我国有引进吗?
根据我所知,没有。






谜斗篷推理计划
推广、品评、研究、收藏侦探小说
http://www.douban.com/group/murderpen/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西瓜头See
4 楼: Re:破旧立新:硬汉鼻祖汉密特 03年11月06日16点30分


【bcbulang在大作中谈到:】


> 汉密特小说的另有不少特立独行之处,如文字的简洁、口语化,读来有一股悍厉之气,在美国文坛一直备受推崇,甚至有人认为海明威有受过他的影响。

其实语言朴实无华,句子短小凝练,环境描写达到情景交融, 这些本来就是海明威的文字风格, 文字风格上, 只可能是汉密特受到海明威的影响。 不过《老人与海》的“硬汉”形象, 倒真的很可能是海明威受到了汉密特的影响, 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残酷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正是“硬汉精神”。

汉密特的文学地位也正来源于他笔下创造了这种升华至美利坚民族精神的“硬汉精神”。

不过汉密特的作品大概要分开正负两面看, 他的作品几乎都拍成了电影, 他对美国影视商业情节剧中行动代替思考的剧情表述方式影响不浅, 这种剧情表述方式优缺点兼具, 常看美国影视片的人应该很清楚这一点, 当然, 象早期引入国内的《神探亨特》,《查理的天使》这类侦探片和汉密特的作品比还是显得粗制滥造的。

另外, 汉密特作品中血腥和暴力渲染的手法折射残酷现实黑暗的表现手法其实也是优缺点兼具, 在这方面, 我觉得英法两个老牌殖民主义帝国那边的作家运用这种手法相对更为高明(或者说更黑暗:g)。

汉密特作品的风格侧重于行动, 其文学思考性略显单薄, 在作品里往往提出了严肃问题, 但作者自己没去怎么探讨答案, 把答案留给了读者自己去想(这里不是指推理方面), 其作品中的“硬汉精神”也是到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才来了个凝聚总结, 我认为, 从这个层面上看, 《老人与海》相对更为精华。

至于硬汉派方面的推理, 就实在没什么好和本格解谜推理作品比了。 《马尔它之鹰》不想评论, 就把对汉密特和硬汉派的一些看法跟贴在边城兄下面好了。:)









     It is better to risk saving a guilty man than to condemn an innocent one. 

     --与其将一个无辜的人判罪,不如错救一个有罪的人---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bcbulang边城不浪
5 楼: Re:Re:破旧立新:硬汉鼻祖汉密特... 03年11月06日18点38分


【西瓜头在大作中谈到:】

> 其实语言朴实无华,句子短小凝练,环境描写达到情景交融, 这些本来就是海明威的文字风格, 文字风格上, 只可能是汉密特受到海明威的影响。 不过《老人与海》的“硬汉”形象, 倒真的很可能是海明威受到了汉密特的影响, 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残酷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正是“硬汉精神”。

不好说谁影响谁,因为二人都在20年代初开始创作,起步时间差不多。至于硬汉形象,海氏在早期小说如《太阳照常升起》和《永别了武器》就写过了,但这些人和汉密特笔下人物还是有所区别,相对而言,汉氏侦探更冷酷无情一些,也比较个人化。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我不欣赏,只不过是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战胜自然而已,我不认为有什么太深的内涵在那里面。《老》一书能够暴得大名主要靠小说本身短小精悍,容易流行,加上当时出版商和媒体的炒作(小说发表时不署名,杂志举办有奖比赛来猜作者),还有这本书很容易让人牵强附会地提到一些人世间的大道理。呵呵,这么说可能对大师太不恭敬了。


> 不过汉密特的作品大概要分开正负两面看, 他的作品几乎都拍成了电影, 他对美国影视商业情节剧中行动代替思考的剧情表述方式影响不浅, 这种剧情表述方式优缺点兼具, 常看美国影视片的人应该很清楚这一点, 当然, 象早期引入国内的《神探亨特》,《查理的天使》这类侦探片和汉密特的作品比还是显得粗制滥造的。

汉氏对好莱坞的影响可能不及另一个硬汉作家钱德勒大。顺便说一句,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拍过一部有关汉密特的电影,名字就叫《汉密特》,可能是有点类似传记片吧。可惜在市场上看不到这片。

> 另外, 汉密特作品中血腥和暴力渲染的手法折射残酷现实黑暗的表现手法其实也是优缺点兼具, 在这方面, 我觉得英法两个老牌殖民主义帝国那边的作家运用这种手法相对更为高明(或者说更黑暗:g)。

英法作家的小说,感觉写得比较现实残酷的不多(二十世纪)。至于说“血腥和暴力渲染的手法折射残酷现实黑暗的表现手法”我也较少在这两个国家的作家笔下看到,西瓜兄能举几个例吗?

> 汉密特作品的风格侧重于行动, 其文学思考性略显单薄, 在作品里往往提出了严肃问题, 但作者自己没去怎么探讨答案, 把答案留给了读者自己去想(这里不是指推理方面), 其作品中的“硬汉精神”也是到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才来了个凝聚总结, 我认为, 从这个层面上看, 《老人与海》相对更为精华。

汉密特提出的都是大哉问,就算是哲学家也不见得能解答,二十世纪文学的一大特色就是作家叙而不论,把自己的看法隐藏在字里行间,这一点汉密特做得不错。

> 至于硬汉派方面的推理, 就实在没什么好和本格解谜推理作品比了。 《马尔它之鹰》不想评论, 就把对汉密特和硬汉派的一些看法跟贴在边城兄下面好了。:)

说到解谜推理,硬汉派比起本格的确差的远。不过当代美国有一些硬汉作家很努力地想把硬汉和本格的魅力结合起来,据说卜洛克后期的史卡德系列和Bill Pronzini的无名氏探案系列都有着浓厚的解谜气息,后者经常涉及到密室等不可能犯罪领域,谜团和推理都令人满足。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他们作品的中译本。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西瓜头See
6 楼: Re:Re:Re:破旧立新:硬汉鼻祖... 03年11月07日12点48分


【bcbulang在大作中谈到:】


> 不好说谁影响谁,因为二人都在20年代初开始创作,起步时间差不多。至于硬汉形象,海氏在早期小说如《太阳照常升起》和《永别了武器》就写过了,但这些人和汉密特笔下人物还是有所区别,相对而言,汉氏侦探更冷酷无情一些,也比较个人化。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我不欣赏,只不过是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战胜自然而已,我不认为有什么太深的内涵在那里面。《老》一书能够暴得大名主要靠小说本身短小精悍,容易流行,加上当时出版商和媒体的炒作(小说发表时不署名,杂志举办有奖比赛来猜作者),还有这本书很容易让人牵强附会地提到一些人世间的大道理。呵呵,这么说可能对大师太不恭敬了。


海明威的作品里我最喜欢《丧钟为谁而鸣》, 他每个时期的特色都不太一样, 前期《太阳照常升起》和《永别了武器》表现的主要还不是“硬汉精神”, 这两部作品弥漫的是对战争极度厌恶,对公理、传统价值观的迷惘心态, 从那里面倒读不出多少“硬汉精神”, 所以才觉得海明威有可能受了汉密特影响。 而这两部作品比《马尔他之鹰》早几年, 影响力也不小, 文字风格上不可能是海明威受汉密特影响的。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前面作品中硬汉形象的浓缩, 这部作品本身就代表“硬汉精神”。


> 汉氏对好莱坞的影响可能不及另一个硬汉作家钱德勒大。顺便说一句,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拍过一部有关汉密特的电影,名字就叫《汉密特》,可能是有点类似传记片吧。可惜在市场上看不到这片。

是的, 这其实是对硬汉派整体的看法。 那部《汉密特》片子国内有的, 我看过, 实在找不到光碟的话, 去网上电影论坛一定找得到的, 是拍汉密特自己做侦探的, 不过这片子留给我印象一般。


> 英法作家的小说,感觉写得比较现实残酷的不多(二十世纪)。至于说“血腥和暴力渲染的手法折射残酷现实黑暗的表现手法”我也较少在这两个国家的作家笔下看到,西瓜兄能举几个例吗?

其实我指的是我欣赏英法作家写作风格的表现手法, 我第一次回贴时意思可能没表达清, 比如说一些我欣赏的精彩的反映“黑暗”作品是美国人或别的国家的人写的, 但他风格更象英法传统作家的笔法, 一点也不象美国作家风格。(我这段话可能不太容易让人理解, :g 上面的只是我的一种不太好形容的感觉, 可能是最近一些作品给我这方面的印象太深, 相比较下钱德勒和汉密特的作品给我的阅读感觉并没那么残酷黑暗, 边城兄先看完我昨天回信推荐的那部, 我再推荐别的)

法国二十世纪的就不太清楚, 翻译成英文的都实在太少, 十八十九世纪这方面杰作很多; 英国那边光翻表现他们的殖民史的作品里就不少精彩大作, 比如德雷克冒险史, 而描述英国自己历史的小说, 也有不少这类不错的作品, 如司各特的《艾文荷》, 史蒂文生的《诱拐》, 二十世纪英国文学的精华在魔幻领域, 英国那边刮起的魔幻文学风席卷全球, 带动了大批形式创新的文学作品兴起, 边城兄不看这类题材, 当然容易错过他们二十世纪的“折射现实黑暗”的精华作品(不过似乎魔幻领旗之作《魔戒》倒不是这类的, 这本我要把看书心情调整的很舒服再去看)。 英国二十世纪侦探小说虽然有名, 但比较优秀的作家, 无论黄金时期还是当代, 不是学院派就几乎都是女性, 当然比较少用血腥和暴力渲染的手法折射残酷现实黑暗, 写血腥暴力大多都是男的写的有力度。 话说回来, 福尔摩斯探案集里的《恐怖谷》,《四签名》就是这类的杰作, 侦探精神的两大特质 --- 重视证据和正义之心, 在福尔摩斯那里也体现的挺完美了, 只是整部探案集和福尔摩斯本人的风格与硬汉派侦探的风格相差的太远了。



> 汉密特提出的都是大哉问,就算是哲学家也不见得能解答,二十世纪文学的一大特色就是作家叙而不论,把自己的看法隐藏在字里行间,这一点汉密特做得不错。

我不太欣赏光提问题自己不尝试解答的作家, 这和给个谜题不能给人信服答案的推理小说给我感觉差不多, 毕竟提问要比解答容易的多(虽然尝试解答答案也未必正确)。 我倒不是说汉密特这方面做的很差, 这个印象是整体硬汉派侦探小说给我的感觉, 汉密特已经是硬汉派中这方面做的最好的了, 只是说拿汉密特和海明威作品比, 这方面他显得稍差。
最优秀的那些文学作品是能给人的思想带来借鉴启迪的, 正统文学和科幻文学都有在这方面表现非常突出的经典作品(福尔摩斯探案集在这一点上表现也极为突出)。 昨天刚看过马丁.加德纳评论西方伪科学的一篇好玩的作品, 开头第一章里就有个杀人动机很匪夷所思的案子, 其实“残酷现实黑暗”这个词应用面还挺广的, 街头的黑社会只是这个社会黑暗面浮现在水面的东西。


> 说到解谜推理,硬汉派比起本格的确差的远。不过当代美国有一些硬汉作家很努力地想把硬汉和本格的魅力结合起来,据说卜洛克后期的史卡德系列和Bill Pronzini的无名氏探案系列都有着浓厚的解谜气息,后者经常涉及到密室等不可能犯罪领域,谜团和推理都令人满足。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他们作品的中译本。

边城兄应该多推荐些这类作品出来。







     It is better to risk saving a guilty man than to condemn an innocent one. 

     --与其将一个无辜的人判罪,不如错救一个有罪的人---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bcbulang边城不浪
7 楼: Re:Re:Re:Re:破旧立新:硬... 03年11月07日17点30分


【西瓜头在大作中谈到:】
> 海明威的作品里我最喜欢《丧钟为谁而鸣》, 他每个时期的特色都不太一样, 前期《太阳照常升起》和《永别了武器》表现的主要还不是“硬汉精神”, 这两部作品弥漫的是对战争极度厌恶,对公理、传统价值观的迷惘心态, 从那里面倒读不出多少“硬汉精神”, 所以才觉得海明威有可能受了汉密特影响。 而这两部作品比《马尔他之鹰》早几年, 影响力也不小, 文字风格上不可能是海明威受汉密特影响的。

《丧钟为谁而鸣》我倒是没看过,有空一观。其实他们二人的风格在写短篇小说的时候已经基本定型,我记得汉密特的第一个短篇发在23年左右,而海明威的第一个短篇集差不多同时出版,当时海氏的文字还比较粗糙,所以不好说谁影响谁。当然写长篇的确是海明威早于汉密特。

其它的我没什么意见,看来以后要多多关注一下魔幻小说了:)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dskydsky
8 楼: Re:Re:破旧立新:硬汉鼻祖汉密特... 03年11月14日15点40分


有一个短篇:伯顿的替身
【陈查理在大作中谈到:】

>Carroll John Daly的作品我国有引进吗?






复旦大学日月光华bbs侦探推理版访问方法:
A.登陆方式:
1.web方式
http://bbs.fudan.sh.cn
2.telnet方式
在上述web方式首页,左上角常用软件选择Fterm或cterm,下载安装完毕后,选择
连接-快速连接,地址栏内键入bbs.fudan.sh.cn
这种方式浏览文章以及发表评论较为方便.
B.登陆后,选择分类讨论区,侦探推理版位于5区(文学艺术)
C.无论关税拍砖,欢迎推门朋友捧场
D.没有id的我可以帮忙注册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1页/共1页(总计7个回复)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推理之门   |    将推理之门加入收藏夹
邮件联系:zhejiong@126.com  沪ICP备2021006552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6128号  推理之门  版权所有 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