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作者: 主题: 内容:
 进入版区才能发表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 推理之门 > 主题版区 > 原创俱乐部   【版主】:club管理组,club实施组 字体大小:
[1] [2]1页/共2页(总计13个回复) 下页
主 题: 大家一起来轻小说吧(人气:1013)
 吴谁多普勒频移打开吴谁的博客
1 楼: 大家一起来轻小说吧 09年02月27日18点19分


看了《文学少女》后,我的青春激动起来了。

大家一起来轻小说吧,我们要写甜甜酸酸的青春物语……饿……酸酸甜甜的青春物语破案小说(>_<)

大家一起来贡献故事情节吧。

我先来,要青春的哦,要纯爱的哦,要纠葛的哦。

故事的开始:

从我遇见了一个美少女的幽灵开始,这个美少女是个喜欢少女文学的美少女,张口就是诗一般的语言(就是很华丽丽的语言),然后是傲娇型的哦(最爱傲娇了)……

然后呢,我们一起侦破让她陷入死亡的案件哦。

发现一个惊人的秘密。她……原来是我阿姨(-。-!)

死了有十年了吧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





                                                   俄罗斯方块

      全世界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方块和重力,该死的是方块还必须组成4块一体的小团体.

      所有的方块短暂的一生只是变换着不同的体位从高空中落到同一个地方.经过最后的审判进行精神融合,如果方块们有人敢站在同一阵线的便会被主给完全性的从这个世界抹杀.

      只有无组织,有纪律的方块才能继续等待着爬上天堂。

      当前仆后继的方块互相支撑着到达天堂的时候,讽刺的是这一刻便是整个世界的终结....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百里齐百里齐
2 楼: Re:大家一起来轻小说吧 09年02月27日19点40分

☆☆☆☆☆☆☆☆☆☆☆☆☆☆☆☆☆☆☆☆☆☆☆☆☆
☆                       ☆
☆  作者设置了隐藏内容,仅版主和管理员可见  ☆
☆                       ☆
☆☆☆☆☆☆☆☆☆☆☆☆☆☆☆☆☆☆☆☆☆☆☆☆☆








目空一切正义邪恶,自己做的就是正义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Archer张震扬打开Archer的博客
3 楼: Re:Re:大家一起来轻小说吧 09年02月27日19点56分


依你现在这样装嫩的势头继续下去

写出一篇好的轻小说估计离你不远了






 blog.sina.com.cn/archerzl      
E-mail:zhangzhenyang1992@vip.qq.com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ding198282无花要闭关修炼打开ding198282的博客
4 楼: Re:Re:Re:大家一起来轻小说吧... 09年02月27日21点06分


楼主贴个范文让我们学习学习






献给死去的爱人
            立道原造
你已化为幽灵,    被人忘记,却在我的眼前,    若离若即。
当那陌生的土地上,    苹果花飘香时节,你在那遥远的夜空下,    上面星光熠熠。

也许那里的春夏,    不会匆匆交替,——你不曾为我,    嫣然一笑,
——也不曾和我,    窃窃低语。你悄悄地生病,静静地死去,    宛如在睡梦中吟着小曲。

你为今霄的悲哀,    拨亮了灯芯,
我为你献上几枝,    欲谢的玫瑰。
这就是我为你守夜,    和那残月的月光一起。

也许你的脑海里,    没有我的影子,
也不接受我的,    这番悲戚。
但愿你在结满绿苹果的树下,    永远得到安息。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泡沫剂不学无术打开泡沫剂的博客
5 楼: Re:大家一起来轻小说吧 09年03月01日09点30分


哦~哦~哦~

了啦~了啦~了啦~

貌似台湾普通话的温室里更容易诞生很轻很小说的东西……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在笑,人类在思考……  
 
                           ——推门无聊男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华奋驰华奋驰队长打开华奋驰的博客
6 楼: Re:Re:大家一起来轻小说吧 09年03月01日09点53分


话说现在时兴暧昧的文欸
纯情风靠边站啦:c






米国国民3号 华奋驰:资深警察一只。满嘴粗口的胡子拉碴大叔。服役警队十二载,破案量屈指可数。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pupu99普璞打开pupu99的博客
7 楼: Re:Re:Re:大家一起来轻小说吧... 09年03月01日13点57分


支持






双手骨折,无法签名

俱乐部秘密基地(10362244):百年老字号,只加编辑和写手,加群请注明“编辑”or“写手”(现333人)。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第六感解离性同一性障碍打开第六感的博客
8 楼: Re:Re:Re:Re:大家一起来轻... 09年03月01日13点59分


【pupu99在大作中谈到:】

>支持

灌水是中国人文化的重要部分。可以说整个中国文明史,就是一部灌水史。传说时代,舜死了以后,他的两个妃子就跑到湘水上去灌水,抒发内心的悲哀。泪洒青竹,印上斑斑的痕迹,从此人们把这种竹子叫做湘妃竹,也叫做斑竹。这就是今日各bbs上斑竹这个称号的来历。儒家文化向来把灌水看作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孔子登论坛上,叹道:“灌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灌水被看成是生命中的永恒。孔门弟子颜回对上网灌水着迷,躲在破旧的网吧里(居陋巷),每天只吃一顿饭(一箪食),往肚子里灌一壶水(一瓢饮),结果少年白发,深度近视。这种好好学习天天灌水的精神,使他成为安贫乐道的楷模。 庄子也非常欣赏灌水的乐趣。他说:“子不灌水,焉知灌水之乐?”又说:“相濡以沫,不如相灌于江湖。”庄子的寓言中,充满了对灌水的智慧。其中《秋水》一篇,最是阐发灌水的奥意。灌水小虾河伯在自己的网站上洋洋自得,但跑到一个大坛子里见到灌水高手洋若(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说他灌的水像海洋一样),,这才真正了解了灌水的真谛。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统一天下后,嬴政对灌水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些贡献包括:统一上网带宽(车同轨),统一发贴语言(书同文),统一贴子的字节数标准(度量衡)。从此全国各地的子网汇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灌水也被中国人看作勇武的象征。人常说绛灌之勇,就是指绛侯和灌婴,这两个是汉初功臣。灌婴从小灌水,练得一身好功夫。史记上说灌婴"战疾力",大破项籍,韩信,和英布,官至丞相,封颍阴侯。从此人们就把猛将称作“勇灌三军”。此后更出了个关羽,水灌七军(好厉害!),于是成为了“武圣”。后人记叙关羽和他的同时代人时,面对这个灌水人才辈出的年代,只好说:“滚滚长江都是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个时代中灌水文化被发扬光大,水不但要灌得勇猛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还要灌得富有幽默感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灌水高手在出征某个论坛时,通常还要先灌一杯水,横槊赋湿,以增加灌水的艺术效果。魏晋时期的人物以清谈著称(也就是在聊天室中斗嘴),偶尔跑到室外郊游,他们就会选一个有茂林修竹的水潭,玩曲水流觞的游戏。也就是往帖子里灌水,然后把帖子放到水池里传给别人,别人收到了帖子就喝掉水,另外再跟一个帖子。有时大家灌得兴起,上游下来的贴子太多,别说跟了,看都来不及。唐朝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官员都须经过灌水考试才能上岗。唐太宗李世民看到各路高手鱼灌而入考场,忍不住哈哈大笑说:“天下英雄,尽入吾论坛中矣!”这时身边的魏征提醒他说:“别灌太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啊!”在这个朝代中还出现了唐湿这么一种灌水的形式。其中李杜二人成就尤高。李白的著名灌水湿中说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一种多么宏伟的灌水气象啊!他又有一首咏论坛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歌颂了在灌水中结下的友谊。唐朝还是一个开放朝代,李白和外国网友晁衡也经常相互灌水,吟湿作河。灌水国际化了。继唐湿后的宋词则又是另一番灌水风光。后人把宋词按照灌水风格分为两派,其一为豪迈派,代表人物苏轼,写下了“大江东去”的壮丽篇章。其二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只要有人灌水的井边,就有人转贴柳永的词。宋朝理学也很发达,继承了孔子的“一灌之道”。章太炎先生著《?汉微言》中云:“仲尼以一灌为道为学。灌之者何?只忠恕耳。”因此宋代的儒者以天理人性为基础,对灌水作了深刻的思辩分析。明朝的灌水文化开始走向民间。有两位畅销小说的作家,一名施耐淹,一名罗灌中,他们对灌水小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施耐淹的小说干脆以《水壶》为名,以发扬灌水文化。其间还有其他一些形式的灌水作品,如戏曲《十五灌》等。水至清则无鱼,清初文字狱,见灌水贴就砍,使得灌水贴子大大减少。鹿鼎公韦小宝水灌雅克萨城,签订尼布楚条约,方显出灌水英雄真本色来(黄澄澄的.:p)。其后乾嘉学派则埋首于故纸堆中,专心整理老贴子。正是由于他们勤勤恳恳的工作,一些精彩的灌水之作被保留了下来,而不至于被淹没。纵观中国的历史,是5000年灌水的历史。值此跨入21世纪之时,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谱写灌水的新篇章!!!







   直觉是我最后的武器!!!

     人生五十年,与天地长久相较,如梦又似幻;一度得生者,岂有不灭者乎?……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uhuhug大侦探西门打开uhuhug的博客
9 楼: Re:大家一起来轻小说吧 09年03月01日14点10分


楼主真有意思






—————————————————————
 ╱◥██◣   群号 13848863 
︱田︱田田|               
╬╬╬╬╬╬╬╬╬╬╬╬╬╬╬╬╬╬ 
×  ※ ☆ ☆ 欢迎您的加入)
  
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分析、归纳和判断,以此侦破来形形色色的案件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我爱阿加莎打开我爱阿加莎的博客
10 楼: Re:Re:Re:Re:Re:大家一... 09年03月01日14点11分


【第六感在大作中谈到:】

>【pupu99在大作中谈到:】
>>
>>支持

> 灌水是中国人文化的重要部分。可以说整个中国文明史,就是一部灌水史。传说时代,舜死了以后,他的两个妃子就跑到湘水上去灌水,抒发内心的悲哀。泪洒青竹,印上斑斑的痕迹,从此人们把这种竹子叫做湘妃竹,也叫做斑竹。这就是今日各bbs上斑竹这个称号的来历。儒家文化向来把灌水看作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孔子登论坛上,叹道:“灌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灌水被看成是生命中的永恒。孔门弟子颜回对上网灌水着迷,躲在破旧的网吧里(居陋巷),每天只吃一顿饭(一箪食),往肚子里灌一壶水(一瓢饮),结果少年白发,深度近视。这种好好学习天天灌水的精神,使他成为安贫乐道的楷模。 庄子也非常欣赏灌水的乐趣。他说:“子不灌水,焉知灌水之乐?”又说:“相濡以沫,不如相灌于江湖。”庄子的寓言中,充满了对灌水的智慧。其中《秋水》一篇,最是阐发灌水的奥意。灌水小虾河伯在自己的网站上洋洋自得,但跑到一个大坛子里见到灌水高手洋若(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说他灌的水像海洋一样),,这才真正了解了灌水的真谛。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统一天下后,嬴政对灌水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些贡献包括:统一上网带宽(车同轨),统一发贴语言(书同文),统一贴子的字节数标准(度量衡)。从此全国各地的子网汇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灌水也被中国人看作勇武的象征。人常说绛灌之勇,就是指绛侯和灌婴,这两个是汉初功臣。灌婴从小灌水,练得一身好功夫。史记上说灌婴"战疾力",大破项籍,韩信,和英布,官至丞相,封颍阴侯。从此人们就把猛将称作“勇灌三军”。此后更出了个关羽,水灌七军(好厉害!),于是成为了“武圣”。后人记叙关羽和他的同时代人时,面对这个灌水人才辈出的年代,只好说:“滚滚长江都是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个时代中灌水文化被发扬光大,水不但要灌得勇猛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还要灌得富有幽默感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灌水高手在出征某个论坛时,通常还要先灌一杯水,横槊赋湿,以增加灌水的艺术效果。魏晋时期的人物以清谈著称(也就是在聊天室中斗嘴),偶尔跑到室外郊游,他们就会选一个有茂林修竹的水潭,玩曲水流觞的游戏。也就是往帖子里灌水,然后把帖子放到水池里传给别人,别人收到了帖子就喝掉水,另外再跟一个帖子。有时大家灌得兴起,上游下来的贴子太多,别说跟了,看都来不及。唐朝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官员都须经过灌水考试才能上岗。唐太宗李世民看到各路高手鱼灌而入考场,忍不住哈哈大笑说:“天下英雄,尽入吾论坛中矣!”这时身边的魏征提醒他说:“别灌太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啊!”在这个朝代中还出现了唐湿这么一种灌水的形式。其中李杜二人成就尤高。李白的著名灌水湿中说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一种多么宏伟的灌水气象啊!他又有一首咏论坛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歌颂了在灌水中结下的友谊。唐朝还是一个开放朝代,李白和外国网友晁衡也经常相互灌水,吟湿作河。灌水国际化了。继唐湿后的宋词则又是另一番灌水风光。后人把宋词按照灌水风格分为两派,其一为豪迈派,代表人物苏轼,写下了“大江东去”的壮丽篇章。其二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只要有人灌水的井边,就有人转贴柳永的词。宋朝理学也很发达,继承了孔子的“一灌之道”。章太炎先生著《?汉微言》中云:“仲尼以一灌为道为学。灌之者何?只忠恕耳。”因此宋代的儒者以天理人性为基础,对灌水作了深刻的思辩分析。明朝的灌水文化开始走向民间。有两位畅销小说的作家,一名施耐淹,一名罗灌中,他们对灌水小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施耐淹的小说干脆以《水壶》为名,以发扬灌水文化。其间还有其他一些形式的灌水作品,如戏曲《十五灌》等。水至清则无鱼,清初文字狱,见灌水贴就砍,使得灌水贴子大大减少。鹿鼎公韦小宝水灌雅克萨城,签订尼布楚条约,方显出灌水英雄真本色来(黄澄澄的.:p)。其后乾嘉学派则埋首于故纸堆中,专心整理老贴子。正是由于他们勤勤恳恳的工作,一些精彩的灌水之作被保留了下来,而不至于被淹没。纵观中国的历史,是5000年灌水的历史。值此跨入21世纪之时,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谱写灌水的新篇章!!!

佩服死了我:(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1] [2]1页/共2页(总计13个回复) 下页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推理之门   |    将推理之门加入收藏夹
邮件联系:zhejiong@126.com  沪ICP备2021006552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6128号  推理之门  版权所有 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