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作者: 主题: 内容:
 进入版区才能发表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 推理之门 > 侦探推理 > 欧美名家   【版主】:ellry,dsky,东风无影 字体大小:
1页/共1页(总计0个回复)
主 题: [zz]神探推理‧自殺日增‧恐怖大師--史蒂芬金(人气:572)
 岛田军副将Wii爵爷打开岛田军副将的博客
1 楼: [zz]神探推理‧自殺日... 06年02月05日15点24分


转载自公视的周二不读书 蔡康永主持 本期嘉宾有既晴

神探推理‧自殺日增‧恐怖大師--史蒂芬金
(因文長關係,本文為節錄版本,特此說明之。)

讀書大會診---

『神探李昌鈺』:推理小說難解之謎-
既晴 推薦:『占星術殺人魔法』
陳文芬 推薦:『萬里無雲』

『自殺日增』:人有選擇自殺的權力嗎?
既晴 推薦:『靈魂的副詞:進入靈魂出竅的關鍵報告』
陳文芬 推薦:『換取的孩子』

--神探李昌鈺:推理小說難解之謎 ---

讀推理小說最有趣的部份,就在於「解謎」的過程。在讀推理小說裡,有許多離其古怪的案件被書中的神探抓到蛛絲馬跡而破解,讓讀者拍案叫絕,可是現實中,往往有許多案件,落入焦著的狀態,直到李昌鈺的出現,破解許多匪夷所思的命案,讓李昌鈺被稱為「當代福爾摩斯」、「科學神探」、「犯罪剋星」與「現代包公」等。

前幾年,日本動畫、漫畫,成功地發展了金田一一及柯南,讓許多青少年開始對推理產生興趣,加上台灣發生總統槍擊案,揚名國際的李昌鈺博士,親自回台灣調查,一時間「神探李昌鈺」彷彿可以破解任何離奇古怪的案件,解開神秘不可解的謎底。現實中有個神探李昌鈺,破解了許多稀奇古怪的案件,那在推理小說的範圍裡,究竟還有多少離奇古怪的推理之謎,等待神探們再次破解呢??

究竟在小說裡,需要什麼樣的條件、因素,才能構得上是神秘不可解的謎?讓閱讀的人怎麼也猜不透...哪一本推理小說的神探,解謎之路走得最為離奇,完全超乎讀者的想像之外?? 本週『今天不讀書』的來賓之一,就是台灣的推理小說家--既晴,將親自講解推理小說的格式及解謎之路。
蔡康永(以下簡稱蔡):台灣一直被認為是對推理並不具備熱情的地區,所有在美國跟日本常常擠上暢銷排行榜上的推理小說,到了台灣來,大部分都沒沒無聞,除了最近的比方說「達文西密碼」,如果把它歸在推理小說的類別裡面還算是引起注意,可是「達文西密碼」當中,畢竟包含了非常多更華麗的東西,不是只是跟推理有關;可是台灣經過了某一些特殊社會事件的洗禮之後,比方說在選舉期間發生的槍擊案,它引發了社會大眾對於推理這件事情的興趣,可能是之前並沒有的喔,那像李昌鈺他來台灣演繹示範一些推理的過程之後,是不是我們在閱讀上面也可以得到同樣的樂趣?我今天還是請了兩位推薦委員來,試試看能不能夠在像李昌鈺所帶動的整個社會對於推理這件事情如果開始有興趣的話,在閱讀上可以延伸出讀什麼樣的書。我的一位推薦委員,他自己就是一位推理小說作家,他得過第四屆的皇冠百萬小說獎的首獎,既晴的得獎的小說叫做「請把門鎖好」,它是皇冠歷年來少數得到一百萬首獎的推理小說嗎?
既晴(以下簡稱既):就我所了解,過去整個皇冠大眾文學獎的得獎作品裡面,其實並沒有真正的推理小說,包括我自己本身這一本「請把門鎖好」,它也不是純粹的推理小說,它是屬於一種把推理跟靈異事件結合起來的作品,所以嚴格上講起來,可能是用一個推理小說的手法去包裝一件靈異事件。
蔡:既晴今天要幫我們推薦的書,他自己也做了很詳細的導讀,是島田莊司吧!這個日本小說家幫我們介紹一下嗎?
既:島田莊司他出生在一九四八年,他出生的那個年代其實是日本的本格推理非常黃金的時期,有出現過一些很經典的長篇作品,但是後來出現了一個作家叫做松本清張,松本清張其實在台灣多少都還聽過這樣的名字,他出來之後,就把整個推理小說原先的傳統給打破了,我所謂的傳統是指今天在看推理小說的時候,我們會去注意到是不是有神探、神出鬼沒的兇手、不可思議的謎團這些元素,但是松本清張告訴我們說推理小說不一定要這樣寫,可以去寫一些社會事件,可以寫一些真實的、人性的層面,好比說揭發一些社會黑暗面、企業的黑幕,這樣子的一個處理手法,給日本的推理小說一個全新的面向,導致後來很多推理小說作家,紛紛去學松本清張,導致於說一些不可思議的謎團,或者是神出鬼沒那一種完全犯罪的兇手就不復出現;所以等到長大之後,因為小時候是受到一些黃金時期作品的影響,島田庄司決定要開始寫推理小說的時候,發現怎麼看到的小說全變了,因為已經變成很寫實的作品了,但是他仍然毅然決然決定說要寫有傳統特色的純粹解謎作品,那時候大概在三十幾歲,寫了這一本「占星術殺人魔法」,參加了當時的一個蠻重要的推理小說獎,就是江戶川亂步獎,這個獎它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辦了這幾十屆以來,很多有名的推理小說日本作家,都是從這個獎脫穎而出,然後變成整個日本推理小說作家的基本團隊。
蔡:這本書最討人喜歡的地方是什麼?
既:就是它的謎團,透過一個很特殊、很特殊的包裝,有一個畫家專門畫星座的畫家,他的畫以每一星座為題,然後畫十二幅畫作,他畫完這些畫作之後,因為他心中篤信那個占星術,結果他認為要根據占星術的學問,去製造一個世界上最完美的女人,這個完美女人怎麼來的呢?根據占星術的說法呢是每一個星座對應到每一個人的身體上,都會有就是比較特殊的地方,好比說以牡羊座來講,它就是頭部比較發達,雙子座來講就是胸部比較發達這一類的...今天只要把每一個星座的人各取一個屍塊下來,然後拼湊出來,施予一些魔法就可以組成一個世界上最完美的女人,它是一個這麼特殊的一個處理方式,結果他在留下這封處理方式之後,他就突然在一間密室裡面被殺身亡,就留下這樣子的一個遺書;剛好他有六個女兒,這六個女兒她們辦完喪事之後,想要去散心,這六個女兒很湊巧剛好就是他在那個遺書裡面所描述的六個星座,後來這六個女兒一去旅行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了,陸陸續續在日本的各地現了殘缺的屍塊,總共有六個人被殺,類似這樣子的一個故事,覺得很神秘然後很不可思議,可是又覺得說好像唯有超自然的解釋可以去解釋它。
蔡:你剛剛講的部分已經到故事的哪裡了?三分之一嗎?
既:大概五十頁左右吧。
蔡:還好...
既:我之所以會推薦這本書是因為它真的讓我讀了很多遍,讀到後面幾遍的時候,就會開始去觀察他怎麼樣設計這些謎團,怎麼樣去埋伏這些伏筆,然後怎麼樣去把一些推理小說一些抽絲剝繭的過程很細密地寫出來,變成說在看他的創作手法了,像我那時候看完之後,整夜沒有辦法睡覺,一直在被那個謎團震撼,震撼一直到真的是沒有辦法入眠,沒有辦法平靜下來,因為那個答案非常震撼。
蔡:我今天另外一位推薦委員是陳文芬,妳是一個推理迷嗎?
陳文芬(以下簡稱陳):我小時候是,而且我聽到既晴那樣講,我就想起來我為什麼會選今天這本書,因為我看到那時候的推理小說就是松本清張…我們比較早印象的推理小說是像阿嘉莎.克莉絲蒂那種「東方快車謀殺案」,因為有電影在演,然後你就會覺得說到底誰殺了那個兇手,有一個人死,然後覺得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早期的推理小說是這樣的印象;小時候非常非常地著迷,那時候看「法網」跟「八號分機」,台灣那時候並沒有什麼大量允許看社會新聞兇殺案的時候,其實每個小孩子每個禮拜五晚上被允許九點半以後還不上床睡覺,就是看那個節目...
蔡:為什麼可以看犯罪的事情?
陳:不曉得!因為父母親也喜歡看,而且小孩子都會很好奇是說誰死了,大人世界複雜程度,誰允許誰被殺,而且可以在電視上討論,當時就只有那個節目…要說推理,或是什麼犯罪辦案,我覺得那是一個很早的電視節目的啟蒙。

蔡:請問妳今天為什麼推薦給我們一本看起來不像推理小說的小說?
陳:它完全不像,可是我讀完的時候,我的第一個感覺是說這一本書怎麼這麼推理?而且大部分的小說都讀完一遍就夠了,可是這本書我讀了兩三遍,我才弄清楚…這書裡頭沒有人死了,沒有就是說誰謀殺了誰,我為什麼會覺得它是推理,因為它非常像芥川龍之介「羅生門」,用每一個人用獨白的方式先講,「羅生門」故事是每個版本都不一樣,每個人說法其實呈現了另外一個謀殺案,「萬里無雲」有點像這樣,它講說呂梁山(黃土高原)一個很封閉的獨特空間裡頭,有一個來這裡教書的知識份子,一個老師他犯了一個錯,他被關坐了八年的牢,然後他出獄以後,村子裡頭的每一個人看到他,心理就有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獨白;其中一個女孩子叫荷花,是當年非常非常想嫁給他的人,然後再換到她爸爸說當年他沒有娶我女兒,他根本就看不起我們,然後再到另外一個人,是荷花的先生一個屠夫叫牛蛙,牛蛙說你得意什麼,你還是沒有娶到荷花...每一個人心裡都有一肚子的爛帳,然後慢慢看就會發覺這事情有一些詭異的狀況,原來當時發生事情,根本就不是老師犯的錯,結果所有村子的人物都出來了,每個人說話方式都有自己的語言;我覺得它有很多元素非常像推理小說,比如說我立刻聯想的「羅生門」,又比如說它很像早期阿嘉莎.克莉絲蒂那種在一個固定的空間裡頭發生的事,它很古典,讓你知道這個場景這些人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秘密,慢慢…就可以看出個全貌,其實每個人都是犯罪的參與者。


『自殺日增』:人有選擇自殺的權力嗎?

「一個人死很孤單,能舉辦個自殺活動嗎?」日本驚傳網路相約集體自殺事件,台灣也有網友相約執行「死亡計畫」。生命是甚麼?我們為甚麼活著?這些看上去似很簡單的問題,時至今日,卻成為最嚴肅的問題。鑒於台灣自殺死亡率不斷攀升,衛生主管部門更開始草擬『自殺防治行動方案』,計劃用5年的時間,將自殺死亡率降低二成。

隨著自殺已經躍居為台灣十大死因之一,開始出現「人是不是有選擇死亡的權利?」、「在某種情況下(如病、老)終結自己的生命,是不是可以接受?」等討論。由於自殺的原因複雜,防治自殺的工作確實是千頭萬緒,眾說紛紜,各種專業領域,都有不同的理論與對策。「如何看待死亡」藉由生死學的觀念建立,嚐試從生死學的觀點探討自殺的防治,本集的『讀書大會診』將會藉由自殺率攀升,看看能否讓新世紀的人,學習到看待死亡的新角度,或是在對於心理健康、生死學的建立上,能否獲得新觀念的建立。


蔡:向來自殺的人應該都蠻多的,只不過如果媒體開始比較密集地報導,就會讓人有這個印象,覺得自殺的人是越來越多。不管是不是越來越多,起碼自殺終究要觸及到一件事情,就是人怎麼看待死亡?如果覺得死亡沒有那麼恐怖、不可碰觸的話,選擇要自殺的這個機率應該就會比較提高一點,大不了就是死掉而已這樣子的想法,是不是會真的會越來越普遍?我也請我的今天兩位推薦委員來對於這件事情提供一個書來做為閱讀,這個閱讀的結果到底是會導致你對於死亡比較慎重一點,還是說會更加地不在意,當然決定於每一個人閱讀的心得,或者也決定於這本書的本質。我的推薦委員陳文芬她推薦的這本書是「換取的孩子」,非常有名的書,這個書的起因是因為日本導演伊丹十三自殺,然後他的姻親是大江健三郎寫了一個小說「換取的孩子」,如果不知道有伊丹十三這一號人物的話,這個閱讀還可以成立嗎?
陳:還好!書上其實譯者開頭寫了一個蠻詳細的來龍去脈,解釋一下作者為什麼當初寫這個書,因為它確實是有個社會背景要先去了解。剛剛康永講了一個最關鍵的意思是說:現在你覺得自殺率攀升,因為媒體在報導,所以自殺跟媒體這件事已經越來越清楚,不管你是…死的有名的人,或是沒有名的人,新聞一做很大,我們根本不知道他是誰,我們只知道父母親很傷心;媒體在自殺這件事已經介入得很深很深,大江健三郎寫這書,我覺得他有意義地要講:到底自殺死亡這件事跟社會周邊的關係是什麼?所以他很清楚地用伊丹十三自殺這事來有意識的看…大江健三郎聲譽這麼高這麼重要的一個作家,他其實在得到諾貝爾獎之前,也不斷地遭受到媒體在詆毀他,包括當時有一個非常有名的記者,維持了十五年都在批評大江健三郎東西寫得不好,專門出書就是中傷他;所以你就會發覺他們兩個人,一個是導演,一個是作者,他們年輕十幾歲的時候就認識,十幾歲時讀法國詩人韓波的詩,然後覺得年輕就要死掉,要去自殺。所以在故事裡頭,小說是這樣寫--伊丹十三在自殺之前,錄了很多錄音帶,寄給了大江健三郎,所以當他死了以後,大江其實就不停地在聽錄音帶,然後不停地回復到他們年輕的時候,回到他們講韓波的詩的那一種…很純真的時候,然後他有時候就會把錄音帶按到暫停pause一下,他想要跟他對話,或者是他辯論,那時候你感覺死者好像還是存在,我就覺得那個是完全有意義。其實他在講「換取的孩子」,本來出自一個典故是歐洲的民間小說,說森林裡頭有很醜陋的侏儒,他們非常羨慕人間美麗的小孩,漂亮的嬰兒誕生的時候,他們就去偷換,然後把醜的小孩給他們,「換取的孩子」是這樣的意義,他們年輕的時候最常辯論就是說人死了以後,根本就沒有知覺,死就死了,只有在死的那一煞剎那痛苦,死亡就結束了,所以說靈魂本身是天真的,靈魂根本不會真正去承受痛苦。我相信很多人自殺一個原因是說靈魂那麼純真,怎麼可以被傷害?所以我要用最純粹的方法來結束這一切。
蔡:我當時讀到書第一個震撼是說像張國榮、梅艷芳那樣的情況,那麼年輕就死了,不想活了全世界各種狀況都有,可是大江講了一件事,說當一個名人死的時候,媒體爭相地報導,其實是對一個自殺死亡者懦弱、鬆垮,在書裡頭常用到「鬆垮」這兩個字...的一種藐視、一種侮辱,看們平常名人要拍光鮮亮麗,拍一些無聊的笑話,可是今天死了,什麼都沒有,就是這麼無能,所以我把鏡頭拿起來,我拍攝你無能,我拍攝你鬆垮,你就是死了,這是一種嘲諷,而且集體的嘲諷;大江跟伊丹他們在這一生當中,除了在對抗自己是否是一個純潔的靈魂,他們也在對抗自己什麼時候鬆垮下來,「換取的孩子」我在閱讀的過程當中,覺得大江健三郎是不是也藉由伊丹十三的提早離開這個世界,來悼念自己的年輕歲月,他顯然是很對於那一段共同成長的過程很…覺得有很多值得探討的事情,然後忽然那個共同經歷過的伴侶就缺席了,剩下他一個人對著錄音帶要來追溯,喃喃自語。我覺得很有趣的是去年有一本書叫「蘇西的世界」,它的英文原名是「可愛的骨頭」,講一個女孩子其實是被強暴以後,被埋在地底下,蘇西死了以後就上了天堂,在一塊雲端上面,然後看著她的親人,雖然有一點著急他們始終找不到兇手,當時很多出版專家都認為那個書會走紅,有一個時間點就是說美國在經歷了九一一以後,美國整個社會都會需要對於親人忽然死亡的那種療傷止痛,包括有一些人,他是因為無法忍受他們親人在…雙子星事件死掉以後,跑去自殺,這種情況也很多,「蘇西的世界」給我感覺就是說她死了以後,她就上了天堂是很美的,然後那種死者跟親人之間關係是上跟下,但是大江健三郎跟伊丹十三那個死了是左邊跟右邊,因為他不斷在書中說到你在那一邊我在這一邊怎樣,你會覺得其實他好像沒有死,就好像我們書裡頭翻到左邊跟或右邊那種感覺,我覺得說這一件事情,大江在寫作上面,真的是他寫來最親切,因為他的書向來很難讀,連日本媒體也都非常非常…厭惡他這一點。我今天的另外一位推薦委員既晴,他推薦的這一本書,我從來沒有注意過,因為書名有點讓我忽略它,叫做「靈魂的副詞」,你是為了工作需要而…找這本書的嗎?還是說你本來就喜歡這種奇奇怪怪的書?
既:我本來就蠻喜歡這種奇怪的書,我一看到「靈魂的副詞」,我想說為什麼我對於這整個系列都沒有注意過,書店的時候有看到這個奇怪的名字,可是完全沒有想到應該要去翻它。
蔡:我想如果看到它的副標題叫做「進入靈魂出竅的關鍵報告」會比較想翻一點,對不對?既:我本來就對這一類的東西比較有興趣,相對來講,寫作的一些題材會往這一邊去靠…這種題材其實在台灣出版是比較少的,因為它少,所以蠻好奇。
蔡:我也蠻高興你今天提醒了這本書的存在,因為裡面各個宗教處理靈魂的圖畫,我覺得蠻好看的,只是它真的是一個如副標題所說的,就是一個專門在報告靈魂出竅的事情嗎?還是說它其實是講人類文明對於靈魂的態度?
既:這本書它其實是用各種不同的宗教來看待靈魂這件事情,我們知道說宗教它其實是在處理人類死亡的問題,因為人死了之後就沒有辦法溝通,你必須要去知道說死亡是怎麼一回事,所以就創造宗教,去把人的生存跟他的死亡,透過一個邏輯把它連接在一起,事實上看完這本書之後我發現,世界上絕大部分的信仰,他們都相信靈魂不滅,我覺得說這本書有趣的地方是在於第一個它是一本很漂亮、很可愛的書,它全彩的嘛,雖然貴了一點,但是…事實上可以讓我們看到很多不同的宗教,它在看待人的靈魂這件事情上面各種不同的風貌,而且也發現人類有很多藝術創作,比較特別的一些思維模式都可以透過這種背景,嘗試呈現出來,我覺得我們人面對死亡,要用詩意的手法,要用詩意的態度去面對,它不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也不是一個很科學的問題,假使你用很科學、很現實的問題,你一定會恐懼,因為你發現你就像消失了,所以看到宗教處理靈魂的層面,它是好像用一種詩的手法,在告訴我們說死亡是怎麼一回事。


作家專題:恐怖大師---史蒂芬金

「我認為每個人精神都有問題,沒被關進精神病院的只是隱藏得比較好。」 --史蒂芬金

很多人都聽過史蒂芬金的名字,也知道他是「恐怖大師」,問題是在書店,卻很難找到他的書,讓人很難知道史蒂芬金究竟恐怖在哪裡。既然史蒂芬金的書在台灣很難找尋,那他的恐怖之名是源自何處呢?答案就是:「電影」!許多美國好萊塢電影往往掛著史蒂芬金的大名,讓台灣關眾即使沒讀過他的書,也能從他作品改編的電影裡,瞭解史蒂芬金式的恐怖在哪。

自1973年出版第一本小說『奇女凱莉(電影【魔女嘉莉】)』,史蒂芬金就已他獨特的驚悚風格縱橫美國文壇至今,不但位居恐怖小說界的首位,源源不絕的創作及流暢的說故事能力,也被文評譽為20世紀美國文壇的狄更生。

史蒂芬金在美國已經出版了40多本的小說,其中幾乎全部改編成電影作品,多部作品被搬上電影銀幕,備受好評,具代表性的有《魔女嘉莉》、《禁入墳場》、《戰慄遊戲》、《刺激1995》、《綠色奇蹟》等。『今天不讀書』邀請兩位來賓,一位是林尚威,自從讀了『玉米田的孩子』,一頭栽進史蒂芬金的詭譎世界裡。現在在台機電擔任工程師,於兩年前架設了『Sean的私人地窖:史蒂芬金的戰慄世界』網站。另一位則是盧郁佳,她曾擔任過「首映」電影雜誌的影評,也是個大量閱讀的出版人,熟知東西方恐怖大師的著作及電影,從小就在史蒂芬金的電影裡被嚇長大。對於史蒂芬金的驚悚、恐怖,自有一番解釋。

【史蒂芬金-精彩的魔幻作家】
蔡:我們今天請了架設史蒂芬.金中文網站的林尚威來,跟他談一下比較少被談過...其實在美國非常暢銷的作家--史蒂芬.金。林尚威,你架這個網站多久了?
林尚威(以下簡稱林):我架這個網站大概三年的時間。
蔡:你是你認得的人中間很少數的很喜歡史蒂芬.金的人嗎?
林:是!因為在台灣,大家很迷哈利波特、很迷村上春樹,可是其實看史蒂芬.金的人很少,但是我發現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每隔一陣子,就會有人在網路上問說到底「刺激一九九五」的原作者是誰?或是「綠色奇蹟」的原作者是誰?他們其實很有興趣去知道寫這些很感人小說背後的那個作者是誰。
蔡:「刺激一九九五」跟「綠色奇蹟」你不提 我都…忘記它們是史蒂芬.金的小說,很多人都覺得史蒂芬.金大概「寵物墳場」或者「魔女嘉莉」這些很恐怖的作品才是,其實像我自己很喜歡「玉米田的孩子」,這其實不是很好的電影,可是因為主角是恐怖的小孩,像「寵物墳場」也是一樣,很多人都覺得電影很刺激,可是好像小說是不是值得讀?而且台灣並沒有很多正版翻譯小說,意思是說史蒂芬.金在一般觀眾心目中,是一個很娛樂的作者,不值得讀他的原著,是這樣嗎?
林:應該說是他被定位成恐怖作家,所以根本沒有人知道他是「刺激一九九五」跟「綠色奇蹟」的原作者。
蔡:像「Stand by me」台灣翻譯成「站在我身邊」,那個也是很好的成長故事…可是沒什麼人知道那是他寫的。另外一個是自稱對史蒂芬.金有熱情的盧郁佳,妳自稱對史蒂芬.金有熱情,妳有收集過這麼多他的書嗎?
盧郁佳(以下簡稱盧):我曾經想要從圖書館偷過!因為只有圖書館裡面有這一堆皇冠小說,皇冠有一系列翻譯小說,當初出的時候其實是照著暢銷排行榜找書來翻譯,可是那時候還沒有取得合法的版權,後來有了版權上的限制,它們這一批書就消聲匿跡,那時候出非常多的這一類的小說,就是豔情小說間諜懸疑偵探,可以說是台灣獵奇小說的奠基期。
蔡:可是你從這個方面可以看得出來史蒂芬.金就是紅牌?
盧:因為大部分的小說封面上是沒有作者名字的,也就是說作者不重要,去找書的時候,要翻開扉頁才會知道作者是誰,更特別的是史蒂芬.金有另外一個筆名,是他寫他認為是純文學的東西的時候,可見史蒂芬.金多麼地紅牌啊!
蔡:妳好高級喔,妳連他另外一個用來寫純文學的筆名都知道?
盧:拜託~~金迷沒有人不知道吧!
蔡:我不是金迷,所以我不知道這件事情。可是比方這一本真的很珍貴,這兩本黑白封面,是林尚威你去影印來的嘛,對不對?
林:這一本我覺得真的超珍貴的是「Misery」的原著小說,譯得很奇特叫做「慘不忍睹」,電影名字「戰慄遊戲」,裡面描述一個小說家的頭號書迷,將這個小說家加以軟禁起來,然後逼他照著自己的意志去寫小說結尾的過程,對很多作家來講,都是一個超級大惡夢,「慘不忍睹」這個譯名當然現在應該沒有人記得,可是當初皇冠所出的這一個系列翻譯當中,如果要比起來,以台灣人感興趣的程度來講,「Misery」是很多人都會印象非常深刻的喔。
蔡:盧郁佳妳那時候是先從什麼方面知道史蒂芬.金這個人?是電影嗎?
盧:電影,然後小說,當然也是先在圖書館看到皇冠這個系列,然後高中、大學的時候,時報出了『午夜一、二、三、四』這個系列,其實這四本是一本書,然後把它拆成四本,可見史蒂芬.金多猛,他每次一本都要寫人家四本厚,應該說從這個開始對他特感興趣,然後又回頭重新看,可是這次譯得不好,結果我唸得很吃力,可是故事很棒;他近來引起什麼樣的注意力,其實跟選書非常地有關係,這一套像「祕密的窗」「祕密的花園」,之前改編電影叫「祕窗」強尼戴普主演的那一部,一個作家內心的鬧鬼,因為看到那個東西讓我覺得這個作家實在是太有趣,我從來沒有把他當成恐怖小說家看待,他是一個非常精采的范特西fantasy、奇幻魔幻作者,他自己也覺得說他是跟卡夫卡、波赫士、愛倫˙坡是在一個傳統上面一脈相承的魔幻作家,然後他有很多的作品嘗試在談作家跟創作,其實都是在自我內在沉思的探討,其實會讓現在的年輕人覺得非常地有趣;同時間的像是村上春樹的「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也是,他把故事分裂成兩線其實就是意識的不同層次,一個是世界末日,一個是冷酷意境,其實就很像是史蒂芬.金的手法,他常常是會把人的意識層次分成是好幾區,像「捕夢網」,這個電影非常地爛,很精采的片段就是主角他在他的意識裡面有一個祕密的區域,然後拍很古老的巴別塔式的圖書館,主角推著圖書館的還書手推車,在那邊運送他的檔案,他腦裡的記憶非常精采,主角肉體被外星人侵占了以後,等於被寄生了,然後他的意識被困在裡面,它的拍攝方式就是主角從屋子裡面看著窗外發生的一切,但是非常地無助,他就看著外星人謀殺他的好朋友,然後冒充他去欺騙別人,他就只能在屋子裡面看著...你就覺得好精采,它在講一個人他的肉體癱瘓可是意識清晰的方式。他碰觸的題材比如說童年、恐懼這些東西,都是我的大題目,剛才提到一點小孩,童年恐懼對他來說非常地重要,他其實是一個恐怖產業的升級,就是說恐怖電影、小說、漫畫、電玩這些東西,它其實都很俗套、很無趣的,反正一個密閉的空間,然後有一個怪物在那邊碰…亂撞,然後就把大家就開膛剖腹,吃了一個不剩,這個東西其實非常地無聊,但是史蒂芬.金他熱烈的地方就是他有一個很新鮮的感情,他對這些東西都有感覺,所以他可以去塑造一個非常立體的情境出來,他的文筆他完全不像其他恐怖懸疑小說,他完全是在一個現實的情境底下發生裡面的人的反應,然後你可以看得到他其實都是以他兒童時代的恐懼去發展;他小時候大概一兩歲的時候,他爸就說出去買菸就跑掉了,據說去剛果當傭兵,從此他就變成一個單親小孩,而且又有一個天才哥哥大衛,他是完全不起眼,而且又很胖、沒有人緣,然後四、五歲的時候,有一次就出去玩,親眼看到他的兒時玩伴在鐵軌上被壓成肉片,所以你可以看得出來就是說他的故事裡面充滿了對…日常週遭的恐懼下水道裡面藏了一個小丑,然後或者是馬桶裡面會有一根指頭或者之類的小孩子的新鮮感情,一直延伸到他成年,心理學上講內在創傷叫inner child,小時候一些沒有痊癒的恐懼、憤怒的東西,隱藏在你體內,我覺得很喜歡看史蒂芬.金的人其實都是他們的內在小孩在跟史蒂芬.金對話。

【作品充滿對日常生活的恐懼】
蔡:盧郁佳,妳講的這一點從「魔女嘉莉」可以看到,「魔女嘉莉」是史蒂芬.金的…第一本小說嘛,可是如果看了電影的話,就會覺得說真的是一個很棒的故事...
盧:「魔女嘉莉」就完全就是一個受排擠的中學女生,然後女同學都欺負她,用很惡毒的方式在欺負她,她最後終於累積到一個程度,她的超能力才開始爆發出來…前面的部分都比較像生活裡的事情,一直到後面人的邪惡所對應,激發出來的恐怖的力量,這種就是史蒂芬.金,我覺得如果只是把他看成一個恐怖作家,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蔡:林尚威你在你的網站裡面有介紹他除了恐怖的小說之外其他的東西嗎?
林:有!其實我主要讓大家知道,他不只是恐怖的東西,尤其像「刺激一九九五」就是在「四季」這本書裡面,「四季」它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目前除了冬季之外,其他三個季節春、夏、秋都分別改編成電影,而且其中兩篇就是春季跟秋季,秋季它是「Stand by me站在我身邊」,跟春季翻成「刺激一九九五」,這兩部電影跟恐怖沒有任何的關係,夏季也沒有「誰在跟我玩遊戲」,恐怖的元素其實在很多書裡面是看不到的,他反而很著重去描寫人性;而且如果看「史蒂芬.金談寫作」這本書,這本書市面上出現過兩次中文版本,第一次中文版本被所有的讀者都憤怒地抗議說實在翻譯得太爛了,結果出版社羞愧地重新找了一個人,再翻了一個新的版本出來,所以我相信買得到的應該都是這個比較好的翻譯版本,而不是當初那個被責罵的版本;在這個「談寫作」裡面,他就是以一個作家的身分在談寫作相關的所有事情,就是包括標點符號他都要管。

【寫作樣貌不易辨認的史蒂芬金】
蔡:我覺得史蒂芬.金在中文世界裡面沒有被好好地閱讀,有一個原因是因為他不太好辨認,他的小說樣貌太多了,所以如果講「刺激一九九五」跟「站在我身邊」,還有「魔女嘉莉」是同一個人的話,有的人會錯愕,想說那這個人到底在寫什麼,他不像瓊瑤或者三毛、金庸這麼容易辨認。你在成為史蒂芬.金的迷的時候,有這個困擾嗎?還是說我們錯過了一個他很好辨認的面貌嗎?
林:我覺得您講得沒錯,他的面貌太多種了,所以其實是很難去辨認,我認為史蒂芬.金在台灣不紅,其實台灣的出版業的策略要負一個很大的責任,就是打史蒂芬.金的書時,去打一本他很冷門的書,譬如說像是「午夜禁語」這一本時報翻的,或者有些書確實是不錯,像新雨翻的「桃樂絲的秘密」,可是畢竟這知名度都不高,為什麼不去主打他的像「四季」這麼紅的一本書?這本書裡面恐怖的元素不多,但是又非常精采,如果說藉由這本書你很成功地打響他的名號,之後要再引進他的書,其實一點都不是難事;所以我覺得台灣的出版商策略錯誤...
蔡:我覺得像「魔戒」書這麼厚,「哈利波特」第四集這麼厚,可是還是很多人真的去看,真的去買,甚至小孩子都讀到通透,「哈利波特」跟「魔戒」有一個事情是你只要好好地對待它,它也同樣地回報你,就是你只要好好地記得霍格華茲的四大流派,然後誰是哪一個流派的代表人,它們後來都會有故事回報給你,那史蒂芬.金的問題就是他…一下主角是這個,一下主角是那個的時候,你好像沒有辦法興趣說忠誠地追隨他一本又一本的...
盧:他有各別的寫作系列,像「Needful Things小鎮商店」,它就是這家店裡面有所有你需要的東西,但是你去跟他作交易,就像「恐怖寵物店」或「第八號當鋪」一樣,都會有一些怪事發生,不多但是有,像現在在進行這個「黑暗塔」系列,然後或者是像「城堡岩」,他有很多的小鎮故事就發生在他虛構的這個地方,但是它裡面成為一個文學史的名勝,如果以系列來走會不會比較容易引起讀者的追隨,這個是在行銷上的一個策略,可是你想他雖然東寫一個、西寫一個,可是我們還是這麼愛他。我知道遠流出版社目前正在就是進行「四季」這本書的出版事宜,表示說他還是有在台灣復活起來的機會,就看遠流這一場仗怎麼打。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1页/共1页(总计0个回复)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推理之门   |    将推理之门加入收藏夹
邮件联系:zhejiong@126.com  沪ICP备2021006552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6128号  推理之门  版权所有 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