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作者: 主题: 内容:
 进入版区才能发表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 推理之门 > 侦探推理 > 欧美名家   【版主】:ellry,dsky,东风无影 字体大小:
1页/共1页(总计8个回复)
主 题: 灯下漫谈(四) 雷蒙德·钱德勒和他笔下的都市(人气:564)
 bcbulang边城不浪
1 楼: 灯下漫谈(四) 雷蒙德·钱德勒和他... 03年04月23日14点29分


背景知识:西方以解谜斗智为主的正统侦探小说发展至二三十年代的“黄金时代”后,到达了一个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峰。这时美国出现了由达希尔·哈米特(Dashiell Hammett)和雷蒙德·钱德勒(Raymond Chandler)领衔的“犯罪革命”,开创并巩固了一个崭新的侦探小说流派:硬汉派(Hard-Boiled)。这个派别的小说挣脱了爱伦坡式解谜侦探小说的束缚,不以描写天纵英明的神探、出乎意料的凶手和复杂难测的作案手法见长,而有意识地向纯文学靠拢,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着力描写一战后西方社会的种种腐朽黑暗,风格上大多注重小说的场景塑造,快节奏地推进情节发展,语言简洁明晰,含而不露,完全以行动对话体现人物性格,绝少大段大段的心理描写。侦探大多以第一人称方式出现,他们不再是福尔摩斯式的高智商神探,而是以行动来代替逻辑分析,以“手枪和拳头”来伸张人间正义的硬汉形象,与海明威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钱德勒是这个流派中最为人关注的作家之一,其作品被收入极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图书版本“美国文库”中,得到了如T·S·艾略特等文坛大家的交口称赞。侦探小说对钱德勒而言,只是其摹写世态人情的一个载体而已,他所关注的问题不在于侦破一起千曲百折的谋杀案,而在于通过犯罪和谋杀来探讨大城市的破败和堕落。一如罗伯特·贝拉在探讨美国文化传统的著作《心灵的习性》中所说:“侦探所要解开的不是个人之谜,而是社会之谜。”

“还没到洛杉矶,我就闻到了它的气味。这座城市四处散发着陈腐,霉烂的气息,如同一间长年关闭,未经起用的起居室一样。但那些五光十色的彩灯会叫你上当,是那样的大放异彩。我们真该为那个霓虹灯的发明者建一座纪念碑,它该有十五层楼高,全部用坚硬的大理石建成。”
——《小妹》

钱德勒的七部长篇小说,从1939年的《长眠不醒》到1958年的《重播》,小说的背景全都是架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市。这个城市对钱德勒而言,不仅是笔下人物生存奋斗的场所,更寄托了他对西方社会对一战后美国消费时代到来的种种所思所想。可以说,钱德勒笔下的洛杉矶市正是整个美国社会的象征,城市中的种种破败和苍凉,矛头指向的是城市背后美国文明的衰落和丧失。

钱德勒创作伊始(1933年在廉价杂志《黑面具》上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勒索者不开枪》),席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场世界性经济危机正肆虐于美国大地上。此后,美国先后经历了罗斯福新政、二战、二战后经济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但钱德勒,这个标榜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作家,不管身边世界如何变化,从始至终都以愤世嫉俗的笔法描写着都市生活的黑暗和空虚。洛杉矶,一个挤满了腐败的政客、贪婪的警界蛆虫、耍勇斗狠的黑道人物、惴惴不安的富翁和神经质的中产阶级人士的暗无天日的城市,在钱德勒笔下显得是如此地绝望和无助:

“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有人逃,有人试着去抓他。在那千般罪行的夜里,有人垂死,有人伤残,被飞来的玻璃割到。在方向盘前被撞死或死伤在巨轮下。有人挨打,被抢,被勒脖子,被强暴,被谋杀。有人饥饿、生病、厌烦,因寂寞、悔恨、恐惧而绝望、气愤、残忍、狂热、泣不成声。一个不比其他都市差的都市,一个富有、活跃、充满自尊的都市,一个失落、破败、充满空虚的都市。”
——《漫长的告别》

这里的“富有、活跃、充满自尊”和“失落、破败、充满空虚”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对比。一战后元气未伤的美国迎来的是一个经济上急速起飞,政治上开始在国际社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政府和人民信心空前强大的“爵士乐”时代。国家城市化步骤加快,使得洛杉矶这样发展起来的大都市显得“富有、活跃、充满自尊”。但另一方面,国家和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无法弥补的恶果:机器生产带来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分期付款制度导致消费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生活上趋向于浮华享乐;金钱和其所带来的权力已经不知不觉的控制了城市发展的命脉;犯罪之风开始盛行等等。这些社会危机的破坏性经由1929年美国股市崩溃引发的长达数年的大萧条时代,达到了顶峰。钱德勒,作为一个冷眼旁观社会发展的有识之士,关注的正是隐藏在繁华社会表层之下的一股暗流:美国本土文明的失落和公众道德的沦丧。钱德勒的所有作品都在毫不留情地指出:美国社会真正的黄金时代已经远去,那种以农夫的、小城镇的、商人的和工匠的生活方式合成的世界观早已被物质至上的新消费观所取代,生活在这个时代中的人皆已变形、畸零了。钱德勒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显得愤世嫉俗,玩世不恭而又疲倦哀伤,正是暗示着传统美国精神的那种勃勃生机已经在国家发展中不知不觉地失落了。而社会的病根所在,就如《漫长的告别》中一个亿万富翁带着居高临下的态度对侦探菲利普·马洛所说的:

“我们生活在所谓的民主社会,由多数人统治。若能生效倒是好理想。人民投一票选举,可是由党机制提名,有效率的党机制必须花很多钱。总得有人捐献,无论那‘人’是指个人,财团,同业工会或什么,总期望得到一些回报。”
——《漫长的告别》

因为这些“人”需要回报,城市和国家就不由自主地堕入了一个泥潭:一方面政府告诉民众资本主义发展所能带来的民主、平等和自由,另一方面现实却处处以着少数人的利益为出发点来分配“民主平等”这块蛋糕。侦探马洛(在作品中常以一个社会批评家的身份出现)十分敏锐地感受到了现实中的荒谬和不合理:

“他(指上述的亿万富翁)向我解释文明——我是指他心目中的文明。他要让文明继续存在久一点。但文明最好小心别干扰他的私生活。否则他会打电话给上帝,取消订单。”
——《漫长的告别》

这里所谓的文明和美国早期资本阶级的文明已有天壤之别:后者是以新教伦理和清教精神构建而成的带有宗教色彩的乡村化文明,而前者则是物质金钱至上的城市化文明。美国在经济上的发展,在地域上的扩大,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美国已经脱离了积极向上的青春年华而进入了中年时期。

正如利奥·布劳迪在《美国当代文学》指出的,以哈米特和钱德勒为首的硬汉派侦探小说家是借助侦探小说的形式发动“对战后社会贪婪虚伪的共同价值的全面攻击。”在钱德勒的城市中,物质至上的追求使得政府、警界、黑道三方沆瀣一气。钱德勒曾以他特有的辛辣笔调描绘了一个喜欢“名字见报”的无能警长:

“彼德森警长就是顺利当选连任,活生生证明在我们国家担任重要公职不需要什么资格,只要不管闲事,面孔上相,紧闭着嘴巴就行了。如果再加上骑马英姿迷人,那就永远也扳不倒了。”
——《漫长的告别》

在这种城市里,像彼德森警长这样的警察是“一毛钱就能买一打”的;政府官员是靠着黑道人物的“赞助”上任的;亿万富翁雇用黑帮,凭着心狠手辣的敲诈和威胁不停地吞并那些正派的小企业。城市的可怕之处在于人人有罪,“你要是老老实实就得被人挤兑;你不去玩儿坏就没饭碗。”城市已经从内烂到外,除了侦探之外的芸芸众生似乎都有着不可告人的隐秘。钱德勒洞察到了这些社会现象背后的根源所在,通过《漫长的告别》中的一个有正义感的警察之口,钱德勒说出了他的看法:

“大钱等于大权,而大权被滥用了。制度使然。也许这已是我们能得到的最好的制度了,但仍不理想。”
——《漫长的告别》

尽管意识到了“制度使然”,但是由于三十年代末莫斯科清党审判和之后斯大林大屠杀式的专政的影响,钱德勒和他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一样,不愿在作品中渗入过于敏感的意识形态问题。在不涉及生产资料所有制优劣判断的基础上,钱德勒提出的医治社会的良方只能从重新定义公民的道德行为和社会责任上着手。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harryfly空军一号
2 楼: Re:灯下漫谈(四) 雷蒙德·钱德... 03年04月24日11点53分


不喜欢硬汉派






My Blog:http://spaces.msn.com/judecheng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傻瓜哈希创品牌拍马打开傻瓜哈希的博客
3 楼: Re:灯下漫谈(四) 雷蒙德·钱德... 03年04月24日20点04分


我没有读过他的作品
所以,我非常希望您能用简短的几句话说说他的作品好在哪里
然后,推荐几本最好的书,西西,帮助我入门~~~
非常感谢:)






[img src="http://www.tuili.com/bbsshowimg.asp?userid=傻瓜哈希"]

Blog:  [url]hash.yculblog.com[/url]
Email: [email]wangwang1982ren@163.com[/email]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bcbulang边城不浪
4 楼: Re:Re:灯下漫谈(四) 雷蒙德... 03年04月25日09点19分


钱德勒的小说为什么好看,网上早有定评,你自己找找看吧。我只能说,你从书中得到的乐趣不会是在纯粹的逻辑推理。
如果要我推荐的话,我会选择《漫长的告别》《长眠不醒》和《恋人无情》三本书。另外对硬汉派还有兴趣的话,可以试试汉密特的《红色收获》和罗丝麦克唐诺的《地下人》。日本方面最近山东文艺出的《恐怖分子的阳伞》也很好。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东乡东乡好爱好爱张靓颖喔打开东乡的博客
5 楼: Re:Re:灯下漫谈(四) 雷蒙德... 03年05月12日12点38分


如果从来没有看过的话?先看<<漫长的告别>>和<<长眠不醒>>吧.
不过这2个作品新书的新书东乡没有见过,
只有88年群众出版社的外国惊险小说集1~4中收录这2个作品,或者到网上找找.

个人来看,之所以称为硬汉派,说的过分一点就是侦探武力解决问题的比例很大.
你要知道,波洛/马普尔/金田一耕助等人是不用手枪的.呵呵






泰戈尔对东乡说: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而你不知道我爱你.
东乡坚定的回答他:是的,东乡最爱张靓颖!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bcbulang边城不浪
6 楼: Re:Re:Re:灯下漫谈(四) ... 03年05月13日12点48分


【东乡在大作中谈到:】

>个人来看,之所以称为硬汉派,说的过分一点就是侦探武力解决问题的比例很大.
>你要知道,波洛/马普尔/金田一耕助等人是不用手枪的.呵呵

非也非也。
本格派和硬汉派的区别在于:本格派重智慧,硬汉派重精神。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东乡东乡好爱好爱张靓颖喔打开东乡的博客
7 楼: Re:Re:Re:Re:灯下漫谈(四... 03年05月13日19点58分


【bcbulang在大作中谈到:】
>非也非也。
>本格派和硬汉派的区别在于:本格派重智慧,硬汉派重精神。

也不能完全这样理解.
当然,关于手枪的理解只能算是很极端的.

不能只是简单的划分重点,重精神是好的,每一个侦探都是碶而不舍的,必须要有这样的精神和信念,可以想象,那一个侦探是愿意轻易放弃的呢?
智慧是必须的,这个不用多说.

可能硬汉派的推理小说,主观能动性强一些,有些过分强调个人英雄主义,但是也不是绝对的.
硬汉派作品看的是实在少,不敢再多说了.呵呵.
不过值得好好探讨探讨.






泰戈尔对东乡说: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而你不知道我爱你.
东乡坚定的回答他:是的,东乡最爱张靓颖!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bcbulang边城不浪
8 楼: Re:Re:Re:Re:Re:灯下漫... 03年05月14日10点31分


【东乡在大作中谈到:】


>不能只是简单的划分重点,重精神是好的,每一个侦探都是碶而不舍的,必须要有这样的精神和信念,可以想象,那一个侦探是愿意轻易放弃的呢?
>智慧是必须的,这个不用多说.

智慧的确是必须的,其实硬汉派小说中凶手的身份也并非一目了然,一样要经过推理,许多硬汉派小说如《红色收获》也带着点本格味道。

不过我说的精神倒不是指碶而不舍的信念什么的,而是说硬汉派小说是以其文学质素震撼读者的心灵,而本格派小说则以其精彩的诡计震撼读者的头脑。

这个问题讨论起来也蛮有趣的,多多指教。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东乡东乡好爱好爱张靓颖喔打开东乡的博客
9 楼: Re:Re:Re:Re:Re:Re:... 03年05月14日12点56分


【bcbulang在大作中谈到:】

.

>智慧的确是必须的,其实硬汉派小说中凶手的身份也并非一目了然,一样要经过推理,许多硬汉派小说如《红色收获》也带着点本格味道。

这一点同意,推理小说嘛.
其实一直不赞成用什么门派来区分推理小说,比如本格变格.
同样的,什么硬汉派/旅行派/间谍派/都市派也是如此.
不过这个问题涉及就广了,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白.
我们可以多讨论一下.

>不过我说的精神倒不是指碶而不舍的信念什么的,而是说硬汉派小说是以其文学质素震撼读者的心灵,而本格派小说则以其精彩的诡计震撼读者的头脑。

说文学素质还不如说是侦探本身人格魅力,坚强刚毅的性格吸引人.并且侦探的性格得到充分的褒扬和细致的表述.
日本推理小说中,侦探的人格魅力体现的不是很全面和充分,倒是刻画凶手的地方笔墨最多而已.

>这个问题讨论起来也蛮有趣的,多多指教。
边城兄客气了,哪里有什么指教,我们多讨论就好.






泰戈尔对东乡说: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而你不知道我爱你.
东乡坚定的回答他:是的,东乡最爱张靓颖!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1页/共1页(总计8个回复)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推理之门   |    将推理之门加入收藏夹
邮件联系:zhejiong@126.com  沪ICP备2021006552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6128号  推理之门  版权所有 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