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作者: 主题: 内容:
 进入版区才能发表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 推理之门 > 侦探推理 > 欧美名家   【版主】:ellry,dsky,东风无影 字体大小:
1页/共1页(总计7个回复)
主 题: 女性侦探小说进行时(人气:375)
 蓝斯洛匿名
1 楼: 女性侦探小说进行时 02年12月10日12点14分


据说写《尼罗河惨案》的阿加莎·克里斯蒂一生波澜不兴,貌不惊人,心无旁骛。最大的
打击是有过一次离异,不过紧接着便有了第二次白头偕老的婚姻。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既
缺少大喜大悲大异大险的经历可以当素材,也几乎没有花花草草的新闻可以当谈资。再对
照她的作品,不免有些毛骨悚然了。
一个普普通通的英国妇女,一辈子在打字机上鼓捣了60几个杀人游戏,你想她每天喝下午
茶的时候在琢磨什么?决定凶器是一把门缝里插进来的夺命刀,还是一支呼啸着穿过树林
的离魂箭吗?但她的故事当真是好看,不是展示那种血淋淋的恶心,而是一种近乎挑战你
极限的智慧角力。而且,往往地,你会输得很难看。作家马原说,读克里斯蒂就像是跟她
下棋,95%的情况下得甘拜下风,另5%也只能跟她扯平。我比不上马原,估计那5%也不是她
的对手。克里斯蒂之后,我们还可以跟哪个红颜杀手下棋?候选者可以列得出一大串来,
因为有志于继承克氏衣钵的女性大有人在。出版商也乐于推波助澜,他们知道:当女性细
密的心思纠缠在人性的迷局中时,怎样出人意料的结果,都是可能的。
米涅特·沃尔特斯:认识她是危险的
论出身论风格,英国淑女米涅特·沃尔特斯(Minette Walters)好像是最名正言顺的一个
。1992年,她的处女作《冰屋》一推出就获得英国侦探作家协会约翰·克雷西奖,此后又
接连以新作夺得美国的爱伦·坡奖和英国的金匕首奖。说实在的,单凭沃尔特斯讲故事的
能力,就当得起这些荣誉。她总是在一开场就毫不客气地扔一团乱麻给你,线索支离破碎
,却也多少有些头绪露出来,让你不至于失去破解的勇气。
读她95年的作品《暗室》,一路费尽思量,好容易捱到终点,回过头来想一想,又不能不
折服于作者的勇气。自始至终,她居然都是从一个嫌疑犯的视角出发来展开故事的——这
本身就是一桩再“悬疑”不过的事了:你想啊,既要合乎情理,又不能泄露天机,横竖不
能让读者看破那嫌疑犯究竟是不是凶手,难度系数实在是高得可以。好在作者自有一着妙
棋:她让嫌疑犯暂时失忆,整个事件的过程只残留下一些记忆的碎片,时不时地浮上来折
磨人物的神经,也考验读者的逻辑和耐心——愈是接近真相,就仿佛愈是觉得自己恍如身
陷暗室,周遭的一切都是不安全不稳定的,某种难以言说的恐惧令人无处逃遁……思维缜
密,气氛诡异,以及叙事时那种冷冷的、超然物外的口气,这些特质都是沃尔特斯与克里
斯蒂最为神似的地方。当然,作品里也不乏沃氏自己的创意。她很喜欢在情节推进的过程
中加入整段整段与事件有关的新闻报道、侦讯报告、交通事故记录、解剖报告甚至日历。
在我看来,如此安排至少有两大效用:其一,营造强烈的真实感;其二,用材料轰炸你的
思维,用线索搅乱你的判断力,是为障眼法也。你这厢如堕五里雾中,她那边却在某个阴
森角落里鬼兮兮地一笑——呵呵,你又中计了。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hitachi41罗修——坑王之王
2 楼: Re:女性侦探小说进行时 02年12月06日18点53分


对啊,知道我招聘,也不来应聘一下,呵呵……
忽然发现推门现在的MM写手比GG们威风多了。






北邻有精,其名为狐;化而为女,其名为艾。艾之魅,不知其几万迷。喜而笑,其貌倾千城之国也。东坑小骡子


有关原创小说的作者专栏开通因本人机器问题,时常无法登陆后台,暂时无法受理。

罗修的群魔乱舞http://blog.sina.com.cn/u/1417662535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magic_mage我是马甲
3 楼: Re:女性侦探小说进行时 02年12月06日22点33分


太好了,又是一个婆婆的FANS……她实在是……我形容不出来的……

我对你的名字很感兴趣,你是不是喜欢《圆桌骑士》的故事呀?能不能告诉我哪里可以找到它们?我很感兴趣,可惜一直没机会接触。






退出推门。
有事请到15876.jjwxc.net找我。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冻神之刺冻神之刺
4 楼: Re:女性侦探小说进行时 02年12月07日10点00分


【蓝斯洛在大作中谈到:】

>据说写《尼罗河惨案》的阿加莎·克里斯蒂一生波澜不兴,貌不惊人,心无旁骛。最大的
>打击是有过一次离异,不过紧接着便有了第二次白头偕老的婚姻。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既
>。再对
>照她的作品,不免有些毛骨悚然了。
>一个普普通通的英国妇女,一辈子在打字机上鼓捣了60几个杀人游戏,你想她每天喝下午
>茶的时候在琢磨什么?决定凶器是一把门缝里插进来的夺命刀,还是一支呼啸着穿过树林
>的离魂箭吗?但她的故事当真是好看,不是展示那种血淋淋的恶心,而是一种近乎挑战你
>极限的智慧角力。而且,往往地,你会输得很难看。作家马原说,读克里斯蒂就像是跟她
>下棋,95%的情况下得甘拜下风,另5%也只能跟她扯平。我比不上马原,估计那5%也不是她
>的对手。克里斯蒂之后,我们还可以跟哪个红颜杀手下棋?候选者可以列得出一大串来,
>因为有志于继承克氏衣钵的女性大有人在。出版商也乐于推波助澜,他们知道:当女性细
>密的心思纠缠在人性的迷局中时,怎样出人意料的结果,都是可能的。
>米涅特·沃尔特斯:认识她是危险的
>论出身论风格,英国淑女米涅特·沃尔特斯(Minette Walters)好像是最名正言顺的一个
>。1992年,她的处女作《冰屋》一推出就获得英国侦探作家协会约翰·克雷西奖,此后又
>接连以新作夺得美国的爱伦·坡奖和英国的金匕首奖。说实在的,单凭沃尔特斯讲故事的
>能力,就当得起这些荣誉。她总是在一开场就毫不客气地扔一团乱麻给你,线索支离破碎
>,却也多少有些头绪露出来,让你不至于失去破解的勇气。
>读她95年的作品《暗室》,一路费尽思量,好容易捱到终点,回过头来想一想,又不能不
>折服于作者的勇气。自始至终,她居然都是从一个嫌疑犯的视角出发来展开故事的——这
>本身就是一桩再“悬疑”不过的事了:你想啊,既要合乎情理,又不能泄露天机,横竖不
>能让读者看破那嫌疑犯究竟是不是凶手,难度系数实在是高得可以。好在作者自有一着妙
>棋:她让嫌疑犯暂时失忆,整个事件的过程只残留下一些记忆的碎片,时不时地浮上来折
>磨人物的神经,也考验读者的逻辑和耐心——愈是接近真相,就仿佛愈是觉得自己恍如身
>陷暗室,周遭的一切都是不安全不稳定的,某种难以言说的恐惧令人无处逃遁……思维缜
>密,气氛诡异,以及叙事时那种冷冷的、超然物外的口气,这些特质都是沃尔特斯与克里
>斯蒂最为神似的地方。当然,作品里也不乏沃氏自己的创意。她很喜欢在情节推进的过程
>中加入整段整段与事件有关的新闻报道、侦讯报告、交通事故记录、解剖报告甚至日历。
>在我看来,如此安排至少有两大效用:其一,营造强烈的真实感;其二,用材料轰炸你的
>思维,用线索搅乱你的判断力,是为障眼法也。你这厢如堕五里雾中,她那边却在某个阴
>森角落里鬼兮兮地一笑——呵呵,你又中计了。
阿婆婆既有感情的波澜,又有神秘失踪的经历,怎么说是缺少大喜大悲大异大险的经历可以当素材,也几乎没有花花草草的新闻可以当谈资呢?






我热爱波洛、金田一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东乡东乡好爱好爱张靓颖喔打开东乡的博客
5 楼: Re:女性侦探小说进行时 02年12月07日18点47分


【蓝斯洛在大作中谈到:】

>据说写《尼罗河惨案》的阿加莎·克里斯蒂一生波澜不兴,貌不惊人,心无旁骛。最大的
>打击是有过一次离异,不过紧接着便有了第二次白头偕老的婚姻。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既
>缺少大喜大悲大异大险的经历可以当素材,也几乎没有花花草草的新闻可以当谈资。再对
>照她的作品,不免有些毛骨悚然了。
>一个普普通通的英国妇女,一辈子在打字机上鼓捣了60几个杀人游戏,你想她每天喝下午
>茶的时候在琢磨什么?决定凶器是一把门缝里插进来的夺命刀,还是一支呼啸着穿过树林
>的离魂箭吗?但她的故事当真是好看,不是展示那种血淋淋的恶心,而是一种近乎挑战你
>极限的智慧角力。而且,往往地,你会输得很难看。作家马原说,读克里斯蒂就像是跟她
>下棋,95%的情况下得甘拜下风,另5%也只能跟她扯平。我比不上马原,估计那5%也不是她
>的对手。克里斯蒂之后,我们还可以跟哪个红颜杀手下棋?候选者可以列得出一大串来,
>因为有志于继承克氏衣钵的女性大有人在。出版商也乐于推波助澜,他们知道:当女性细
>密的心思纠缠在人性的迷局中时,怎样出人意料的结果,都是可能的。
>米涅特·沃尔特斯:认识她是危险的
>论出身论风格,英国淑女米涅特·沃尔特斯(Minette Walters)好像是最名正言顺的一个
>。1992年,她的处女作《冰屋》一推出就获得英国侦探作家协会约翰·克雷西奖,此后又
>接连以新作夺得美国的爱伦·坡奖和英国的金匕首奖。说实在的,单凭沃尔特斯讲故事的
>能力,就当得起这些荣誉。她总是在一开场就毫不客气地扔一团乱麻给你,线索支离破碎
>,却也多少有些头绪露出来,让你不至于失去破解的勇气。
>读她95年的作品《暗室》,一路费尽思量,好容易捱到终点,回过头来想一想,又不能不
>折服于作者的勇气。自始至终,她居然都是从一个嫌疑犯的视角出发来展开故事的——这
>本身就是一桩再“悬疑”不过的事了:你想啊,既要合乎情理,又不能泄露天机,横竖不
>能让读者看破那嫌疑犯究竟是不是凶手,难度系数实在是高得可以。好在作者自有一着妙
>棋:她让嫌疑犯暂时失忆,整个事件的过程只残留下一些记忆的碎片,时不时地浮上来折
>磨人物的神经,也考验读者的逻辑和耐心——愈是接近真相,就仿佛愈是觉得自己恍如身
>陷暗室,周遭的一切都是不安全不稳定的,某种难以言说的恐惧令人无处逃遁……思维缜
>密,气氛诡异,以及叙事时那种冷冷的、超然物外的口气,这些特质都是沃尔特斯与克里
>斯蒂最为神似的地方。当然,作品里也不乏沃氏自己的创意。她很喜欢在情节推进的过程
>中加入整段整段与事件有关的新闻报道、侦讯报告、交通事故记录、解剖报告甚至日历。
>在我看来,如此安排至少有两大效用:其一,营造强烈的真实感;其二,用材料轰炸你的
>思维,用线索搅乱你的判断力,是为障眼法也。你这厢如堕五里雾中,她那边却在某个阴
>森角落里鬼兮兮地一笑——呵呵,你又中计了。


小说本就是源于生活,作家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历对创作有有利的。
有种种经历之后,可能对生活才有真实的想法。
我们可以在这里大谈谋杀,假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真的有亲人被谋杀 了
也许,我们在也没有兴致这样谈类似问题
正是因为谋杀在现实生活中离我们太遥远了,我们才喜欢这种方式
正如有些人喜欢科幻/武侠一般






泰戈尔对东乡说: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而你不知道我爱你.
东乡坚定的回答他:是的,东乡最爱张靓颖!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cissyfox狐狸$午晔
6 楼: Re:女性侦探小说进行时 02年12月09日08点46分


艺术本来就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造力是人类发展的基础,而学习可以丰富一个人的阅历。所谓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没有大起大落的人生,也许会缺少一些激情,却并不妨碍婆婆写出引人入胜的作品。






人类的本能就是伤害自己和互相伤害。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winner小杏
7 楼: Re:女性侦探小说进行时 02年12月10日12点14分


一生波澜不兴,表面上看来如此,但她的内心世界如何,旁人就不得而知了。在《惊险的浪漫》中,阿加莎塑造了一个人物,一生坐在办公室中面对堆积如山的档案,而基于这些档案他洞悉了人性,于是在他退休后就运用这些知识开办了一家事务所,来助人们脱离生活中隐秘的困境,我想这个人身上也有作者本人的影子吧。阿加莎作品的魅力也就在于她对于人性的了解吧。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huilh有闲时间写不出。。。
8 楼: Re:女性侦探小说进行时 04年07月23日11点48分


【蓝斯洛在大作中谈到:】


>读她95年的作品《暗室》,一路费尽思量,好容易捱到终点,回过头来想一想,又不能不
>折服于作者的勇气。自始至终,她居然都是从一个嫌疑犯的视角出发来展开故事的——这
>本身就是一桩再“悬疑”不过的事了:你想啊,既要合乎情理,又不能泄露天机,横竖不
>能让读者看破那嫌疑犯究竟是不是凶手,难度系数实在是高得可以。好在作者自有一着妙
>棋:她让嫌疑犯暂时失忆,整个事件的过程只残留下一些记忆的碎片,时不时地浮上来折
>磨人物的神经,也考验读者的逻辑和耐心——愈是接近真相,就仿佛愈是觉得自己恍如身
>陷暗室,周遭的一切都是不安全不稳定的,某种难以言说的恐惧令人无处逃遁……思维缜
>密,气氛诡异,以及叙事时那种冷冷的、超然物外的口气,这些特质都是沃尔特斯与克里
>斯蒂最为神似的地方。当然,作品里也不乏沃氏自己的创意。她很喜欢在情节推进的过程
>中加入整段整段与事件有关的新闻报道、侦讯报告、交通事故记录、解剖报告甚至日历。
>在我看来,如此安排至少有两大效用:其一,营造强烈的真实感;其二,用材料轰炸你的
>思维,用线索搅乱你的判断力,是为障眼法也。你这厢如堕五里雾中,她那边却在某个阴
>森角落里鬼兮兮地一笑——呵呵,你又中计了。

今天在5折书市发现这本书,对她的作品不太了解(买过《冰屋》没看完),所以没买!






多当学生,勿言老师!
。。。。。。。。。。

“你来我庄上几年了?”
  ...............
“该做事了”
 佩剑,走。
“怎么不问”
“这几年你只出现过2次”
“哦”
“迎我入庄,还有这”
“很好”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1页/共1页(总计7个回复)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推理之门   |    将推理之门加入收藏夹
邮件联系:zhejiong@126.com  沪ICP备2021006552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6128号  推理之门  版权所有 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