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作者: 主题: 内容:
 进入版区才能发表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 推理之门 > 侦探推理 > 欧美名家   【版主】:ellry,dsky,东风无影 字体大小:
1页/共1页(总计1个回复)
主 题: 福尔摩斯的魔力(人气:249)
 歇洛克·福尔摩斯冰海幽蓝打开歇洛克·福尔摩斯的博客
1 楼: 福尔摩斯的魔力 02年07月17日16点50分


有一次(1991年),贾库包斯基(Maxim Jakubowski)为推理小说迷们编了一本书叫《百家神探集》(100 Great Detectives)。贾库包斯基是谁呢?如果有一天你有机会到伦敦游览,不要忘了顺便去逛一逛位于查令十字路(Charing Cross Road)举世闻名的推理小说专门店<谋杀一店>(Murder One),那是一家足以让推理小说迷流连忘返的书店,而它的老板创办人就是这位鼎鼎大名的编辑贾库包斯基(他编写的推理小说合集与研究文集就超过二十五种)。

世代传承的百家神探

  《百家神探集》是其中一个精彩的编辑构想,它邀请了一百位当今推理小说界的名作家与名评论家,每人写自己与一位书中神探的神交经验,而这一百位神探并不重复。从爱伦坡笔下的杜宾、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到今日詹姆士女士(P.D.James)笔下的女侦探葛蕾(Cordelia Grey)、以及劳勃派克(Robert B.Parker)笔下的硬汉史宾赛(Spenser),都有他们的拥护者;有的作者既歌颂前辈所写的侦探,而他们笔下的侦探又被新的创作者礼赞,像基亭(H.R.F.Keating),他为文谈福尔摩斯,而他自己笔下的印度警探葛提(Inspector

Ghote,Ghote要怎么发音呢?有权威参考书说应读做“锅贴”)又有梅尔维尔(James Melville)专文讨论。这样一来,就有著浓厚的世代传承的意味了,推理小说,毕竟是有历史、有传统的呢。

  想想看,一百位神探,真可谓济济多士!而我心目中起码还有一百位神探没有列入,推理小说的文学娱乐遗产何其丰富,由此可以想见。只可惜我们没有贾库包斯基的幸运与方便,我们没有一百位推理名家可以邀请,因为我只认得两三位对推理小说有丰富知识的人。但没关系,侦探小说榛莽初辟,荜路蓝缕,我们要有「以一当百」的精神,介绍百位神探的阅读经验与崇拜往事,我一个人就够了。

初勘福尔摩斯的魅力

  然而一部百家神探史,要从何说起?

  不用说,当然是从福尔摩斯说起。

  我在十岁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福尔摩斯,立刻被迷住了,当时就反覆看了两遍。那是不是一个全译版本,我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是精装一大册,文分上下两栏,字体很小,有时还模糊不清;我相信那是大陆时期的译本,用字古雅,读来有点古怪的乐趣,动不动密斯脱、密斯脱地叫人,用起钱来则是金镑、仙令、辨士的单位,好玩得紧;故事不用说都是独特有趣,阅后难忘。尤其是短篇小说《红发者联盟》(The Red-headed League,当时译做《赤发团》),布局奇诡,构想巧妙,更兼气氛经营极有力量,最令人印象深刻。

  二十岁大学时期又重读一遍,这次用的是英文本子(目的是学英文),当时英文书读得不多,对维多利亚时代的生活器用并不熟悉,柯南道尔又爱用毒物与化学品的名称,读来苦不堪言,几乎只记得猛查字典的行动,记不得太多的内容。因为这个痛苦经验,我后来买了一本书叫《谋杀、魔法与药物》(Murder,Magic and Medicine,牛津大学出版的,作者是John Mann),就是为了搞清楚当年弄不懂的各种毒药名称;有一次老朋友影评人焦雄屏小姐在我书架上看到这本书,啧啧称奇,连呼怎么会有人要读这种书,唉,实在是中了福尔摩斯的毒的缘故。

第一号福尔摩斯迷

  三十岁的时候,志文出版社出了新的译本,我对照Bantam的英文版校看了一遍,这可能是最兴味盎然的阅读经验;此时我的读书经验已多,英文字识得多了,对英美国家各种时期的生活历史也有较多的常识,看书就显得左右逢源,如入无人之境了。柯南道尔的散文风格,此时才见识它的魅力;作者说故事的宛转曲折,以及描写创造两个主角的独特个性与绅士风度,此时也才有了欣赏的余裕。后来我一头栽入推理小说的收集与癖好,十几年中觅书逾千种,其中当然就包括各种福尔摩斯版本,福尔摩斯研究,柯南道尔传记等等,昔日一个意外的趣味,如今变成事业了,我最近著手策划福尔摩斯的最新译本,并预备为他撰写新书,但这是后话了。

  福尔摩斯是十九世纪末所创造出来的虚构文学角色里最神奇的一个,在侦探间谍这一支文学传统里,福尔摩斯的知名度,可能只有二十世纪被创出来的第七号情报员詹姆士·庞德(James Bond,又译占士邦,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英国特务007)勉强可以比拟。

福尔摩斯vs.007

  这两个人物有相像的地方,福尔摩斯跟007一样,两人都很强悍、很坚定、有耐力,聪明机警,反应很快。不一样的是,福尔摩斯比较是会陷溺在一件事情上的人,譬如说当他钻入到一件案子时,他就不眠不休,尽心尽力到形容枯槁,甚至为了思考案子而吸毒(书中没有明讲他吸古柯硷,可是显然是有,所谓的seven percent solution,指的就是福尔摩斯使用古柯硷的稀释配方);而007就不会这样,他抽烟,但在50年代一个人一天抽几十根香烟,不是太稀奇的事(在目前这个拒抽二手烟的现代,才比较像怪物)。007也喝一点酒,但他不像是会染上酒瘾的人。

  福尔摩斯对文学没什么兴趣,他最主要的娱乐是拉小提琴,心情好的时候也拉得很好,他似乎有这样一种特殊的美学偏好。007的美学偏好是很物质性的,他喜爱所有有『品牌』的好东西,好的手表、好的打火机、好的香烟、好的香烟盒和好的酒。与福尔摩斯不同,007世俗一点,他爱女人。福尔摩斯一生只仰慕过一名女性,也就是《波西米亚丑闻》(A Scandal in Bohemia)里的爱琳·艾德勒(Irene Adler),却从未对她表白,只是常常在沈思时感慨的悬念著:『啊,好一个女子!』(Oh,what a woman!)。007可不管这些,他勇于表达,则是多情到有一点无情的人,到处可以有露水姻缘,相当的肉体性。

崇尚理性的古典贵族

  比起这位富于现代性风貌的詹姆士·庞德,福尔摩斯无疑是一位古典人物,他和华生医师同属于一个逝去的年代,他们是压抑情感,崇尚理性的末代贵族。福尔摩斯品性高贵,对社会有强大的责任感,对自己有极严格的要求,这是小资产阶级成熟期的产物,也是今天这种中产阶级当道,市民主义盛行时代的前驱;福尔摩斯当然未必是真实存在过的人物(但也有很多迹象证明,柯南道尔创造福尔摩斯有真人做蓝本),但他的思想风范却是某一个世代的典型。那个绅士时代是令人怀念的,每当我看不惯当今世人言行时,我就不禁更加怀念福尔摩斯那个世代。就好像每当我看著台湾电视频道上的政治新闻时,我实在无法不怀念起胡适之、梁启超那样的古典政治人物。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





“夕阳西下本该是一幅安详平和的画面,伴随着阵阵清风,飘来了淡淡的青草香味;那一缕柔和的阳光就静静地躺在书桌上,任凭黑暗的吞噬,无声无息地耗散着最后的光芒,为黑夜的降临铺设着黑色的幕布。暴雨前的夕阳却又完全是另一副光景:满眼望去,天空投射出淡淡的微红,伴随着乌云的倾入,这一片红晕开始黯淡起来,在阳光的照射下愈发显得鲜艳,仿佛天际间出现了一张血盆大口,正一点一点地吞噬着这个世界。转瞬间,硕大的雨点就噼里啪啦地倾斜下来,不带有丝毫的犹豫,宛如千万根细针狠狠地扎进了土里一般,飞溅起点点的水滴,在红光的映射下泛起阵阵光晕……谁也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将会变得怎样,谁也无法保证自己一定会看见明天升起的太阳。在我们感受到瞬间的同时,它已变成过去。未来只有靠梦想来编织,希望俨然变成了我们活下去的支柱。或许,希望只是一种欺骗,欺骗我们真的还有明天,还有那温暖的阳光。是的,我们相信了,我们真的相信了,那最最美好的谎言。其实,我们并没有明天,因为我们的明天仅仅只是前人的过去,不停涌现着的过去,伴随着花草的清新给了我们未曾有过的感觉。人生只是一出曾经上演过的旧剧,没有任何的新鲜与精彩,不过在一个新的时刻,新的地点,一批新的演员,再一次完美的演绎,诠释出了新的滋味……”——《红》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Holmes卡琳大人偶逛江湖
2 楼: Re:福尔摩斯的魔力 02年07月17日16点50分


我也很怀念那个古老的绅士时代呢!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221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1页/共1页(总计1个回复)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推理之门   |    将推理之门加入收藏夹
邮件联系:zhejiong@126.com  沪ICP备2021006552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6128号  推理之门  版权所有 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