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作者: 主题: 内容:
 进入版区才能发表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 推理之门 > 原创推理 > 原创小说   【版主】:wangjiajun,关枫 字体大小:
1页/共1页(总计1个回复)
主 题: 致命的联接 第二章(人气:374)
 zijian321子键
1 楼: 致命的联接 第二章 03年09月28日16点18分




看着物证管理员的李彤把从水中打捞起的破渔网、碎砖烂瓦分门别类地收集起来,罗劲辉意识这里很可能没有自己想要的东西。远处几名当地的电工和3名警察正在往湖堤和两岸铺设临时照明线路。
“刚才法医打来电话,尸检已经有了初步的结论。”罗劲辉对各勘查小组的负责人说道:“根据已掌握的部分资料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案发的第一现场应不在湖面,受害人是被人杀害以后抛入湖心的。结合现场环境的实际情况,以及我们对当地百姓的走访,我认为凶手是乘某种交通工具进入的湖区,抛尸的时间为晚1:30到凌晨5时之间,大家应十分注意地面上的足迹、拖拉痕迹、机动车轮胎痕迹的勘查,这些痕迹对于判断罪犯进出现场的路径,乘坐交通工具的类型十分重要。当然这一带人员流动量大,案发过去那么久,现场可能已经被破坏的面目全非了,大家千万不要气馁,只要凶手在这里活动过,就一定会留下蛛丝马迹,这是一条铁的定律,如果我们能发现这些痕迹,相信还能在附近找到一些罪犯无意中散落的其他物证。我可以告诉大家,受害人是一个年仅14岁的未成年少女,她受到的残酷虐待可以说超出了诸位的想象,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对大家描述。一定要尽快抓住这个人渣,破获此案。那我们靠什么破案,拿什么替受害人申冤。首先是靠诸位认真的态度,细致入微的工作,其次是靠科学的鉴定结论,前提是必须有那些痕迹、那些物证,离了它们,再先进的高科技设备也是摆设。所以我要求各位在勘查中要认真负责,细致、细致、再细致。”

《东远晚报》的主编张丰年看完了最后一集连续剧,关上家里的电视机,走到窗前,拉下百叶窗,准备上床休息。突然他的电话响了,他拿起电话:“喂,谁呀?....小楚啊...什么急事事?.......好的,你给我传过来吧,我先看看再说吧。”
传真机的纸在不断伸长,张丰年带上老花镜,用手拉起那张纸,他看清了文章的标题:《花季少女少女魂断镜泊湖》。他仔细地看了起来,还不时地点点头,最后他拿起笔,在文章的标题右侧写下一行字“同意发,张丰年,10.17。”

10月18日9:11分
刑警支队副支队长办公室,罗劲辉右手举着豆奶杯,左手翻看着桌面上的一迭报纸,他翻到了今天的《东远晚报》第三版的时候,立刻被惊的目瞪口呆:
昨天上午,在我市双龙区镜泊湖上,警方发现了一具裸体女尸,死者系被人谋杀以后,身体绑上重物,沉入湖底的,警方已经从海军和外地邀请了潜水员实施水下打捞,以求找到凶手用以沉尸的物体,另据可靠消息称,警方的骨龄检测表明该死者年龄只有14岁,同时还发现这个少女在死亡之前遭受了惨无人道的虐待,警方派出了大批干警对现场进行了大范围地毯式的勘查,希望他们找到能犯罪分子留下的线索,破获此案。
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惨剧的发生?什么样的人?出于什么动机对这么一个花季少女下如此毒手?是仇杀、情杀?还是图财害命?别忘了她还是一个充满稚气的孩子。惨遭不幸的女孩你是谁?你叫什么?你家在哪里?是谁杀了你?
罗劲辉再也读不下去了,他意识到:晚报社那个擅长哗众取宠的家伙又发难了,也难怪他,如此阴森森、血淋淋的谋杀案对于报纸的发行量来讲,无疑是一剂“良药”。作为一个编辑,他楚志国深谙此道。还好,他这次还算笔下留情,基本是正面报道,没有夹注自己的观点,不象以往那样口无遮拦。但经他这么一来,想不引起轰动是万难了。那么又是谁的嘴那么快?难道是报社在这儿安插了内线?罗劲辉的脑子里浮现出几个人的形象,他思考了一阵又一一排除,突然,他好象明白了,他拿内线电话听筒,拨了一个3位数的号码:“喂,是小雷吗?我是罗劲辉,你我办公室来一趟。”
雷东是支队办公室新分配来的大学生,他业余时间喜欢写新闻报道,一般是些发生在他身边的事情,尽管都是豆腐快大小的文章,也让他很有成就感。他和晚报社那帮编辑混的很熟,罗劲辉怀疑是他为了讨好那帮记者,而故意泄露了案情。雷东哼着小曲来到了罗劲辉的办公室,一眼看到头儿的脸色不对劲,赶紧打住了。
“我问你,这篇文章是咋回事儿?”罗劲辉冷冷地问。
雷东只瞥了桌上的报纸一眼,就明白是怎么会事了,他小心翼翼地说:“我不清楚。”
“你昨天晚上一整夜没有回家吗?”
“是啊,昨天晚上,我给解剖中心的法医们搞后勤保障,是孙支队安排的。怎么啦?”
“雷东,你给我站好!你个人头猪脑的家伙!”罗劲辉气得声音发抖:“你个人头猪脑的家伙!我问你,楚志国这篇文章是怎么回事?是不是你搞的鬼?”
“不是我,绝对不是我。”雷东吓的脸色发白,他头一回看到温和的上司这样暴跳如雷。
“难道他楚编辑是我们肚子里的蛔虫?看那阵势,他掌握情况的下面的伙计还具体。雷东啊!雷东,如果真是你,那你可就是太蠢了!”
“我没有,真的不是我,我没有这么干。”雷东委屈的简直要哭了。
“我不反你有什么样的业余爱好,要如果处处被人牵着鼻子走,还能有出息吗?”罗劲辉本来还想说得更严厉一点,看到雷东难受的表情,话到嘴边又改宛转了。
孙吉林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的,他站在门口,微笑着轻轻敲了一下门。罗劲辉朝他点头示意:“支队长,怎么不进来来?”
“为什么事儿啊?神探?”孙吉林走进屋来,坐在罗劲辉对面的椅子上。
“楚志国那小子又在搞破坏。”罗劲辉把报纸推到孙吉林面前。
雷东的心情紧张起来,他的手都不知道该放在什么位好。孙吉林抬起头:“小雷啊,以后别跟那小子玩了,他是个坏家伙。”
“嗯,我记住了。”雷东答道。
“好了,你先回去吧”。罗劲辉对雷东说。
“那好,我走了。”雷东迅速准备开溜。
“ 回来!”罗劲辉又喊了一嗓子,雷东站在门口,扭头忐忑不安地看着罗进辉。
“我觉得你那篇《法盲新编》新闻报道写的还真是不赖呢。继续发扬吧。”
“谢谢!”雷东说完就跑开了。
“你把小家伙吓坏了。劲辉,镜泊湖发生了什么事情?”
“强奸杀人案。被害人只有14岁,这有个尸检报告,你先看看。”
“一起普通的刑事案。”
“不,你错了,伙计,看完再下结论。人家楚编辑会拿普通的案件作文章吗?
孙吉林翻看起了尸检报告报告,只看了两页,他的表情就开始扭曲了,突然,他一拳砸在桌面上:“百分百的人渣!该死的畜生!他娘的!我要亲手宰了这个混蛋!”
“你看这是什么?”罗劲辉指着一张相片问孙吉林。
“是受害人身上的纹身,或是胎记。”
“不过这个纹身是用烙铁之类的东西纹上去的。”
“啊!我看这个案件非同小可。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你等着看吧,很快就会有各种谣言流行了。无名尸体的身源查找的怎么样了?”
“我让重案中队的周伊宁正在排查失踪人员。”
正说着周伊宁从门外走了进来,看到孙吉林也在,脸上露出一丝惊讶:“怎么?孙支队也在啊?”
“我正和罗队长谈案件呢,你来得正好,失踪人员有线索吗?”
“有,孙支队,截止到昨晚8点钟,全市五县三区记录在案的失踪女性有17人,其中13—15岁左右的有3人,排除已知A型血一人,符合条件B型血一人,家住本市向阳街36号,瑞兴小区12号楼,名叫刘亚莲,是个中学生。东兴县霸王楼乡还有一位血型不详的失踪女孩。我们现在已经提取到了刘亚莲父母的DNA样本,准备作DNA亲子鉴定,另外法医那边利用她的相片作的颅相重合鉴定已经开始,如果那具女尸确系刘亚莲,两项鉴定的结论很快就能证明。”
“那霸王楼那个女孩呢?”罗劲辉问。
“哦,她叫卢慧,她的情况还有点问题,据当地派出所的反映,卢慧的父母已经离婚了好多年,她母亲是个精神病患者,现居住在娘家;卢慧的父亲常年在广东打工,俩人都不在东兴县,找到他们还需要费点周折。”
“很好,要抓紧时间办呐。”孙吉林说:“现在告诉你俩一个坏消息,王乐涛杀妻案的案卷被检查院退回了。”
“啊!”周伊宁感到自己的脸上重重挨了一记耳光。
“这回的理由不再是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了。而是主要证据存在缺陷。”
“不应该啊?证据环节没有纰漏呀。”罗劲辉感到十分困惑。
三个月前,本市发生了一起引起市民广泛关注的谋杀案。被害者不是一个普通人,她是上一届的东远十大杰出青之一的第二十五中学物理教师傅虹薇。傅虹薇的成功源于其创下了的骄人的成绩,由她指导的学生曲呢喃参加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取得了冠军,她本人也入选了新一届国家队教练组的名单,由于她的缘故,她所在的二十五中学在招生中屡屡有不俗的表现。然而这位年轻漂亮的女教师的婚姻生活非常不幸,她和比她大两岁的丈夫王乐涛感情不合,十个月前她提出离婚,之后俩人正式分居,两个月前,在一个破旧的窑洞里,人们发现了她的尸体被人用锐器切成了十三块,其惨状令人不寒而栗。傅老师的不幸遭遇震动了整个东远教育界,也震惊了广大市民,人们在谴责凶手残暴、为傅老师感到惋惜的同时,不免对社会治安形势产生了忧虑。《东远晚报》趁机推波助澜,在楚编辑的笔下,一篇篇“重磅炸弹”毫不客气地出笼了,晚报的发行量屡节节攀升,但在读者的眼中,失职的警察变得和杀人凶手一样可憎。
由周伊宁领衔的重案大队顶住重重压力,用了18天时间,锁定了重大嫌疑人傅老师的丈夫王乐涛。王的杀人动机显而易见,他经常象幽灵一样跟踪分居的妻子;他四处扬言:决不和老婆离婚,除非自己死了,她才能解脱;王还有明显的暴力倾向,竟然冲动地当着学生的面对老婆动粗:在王乐涛家卫生间的地板缝隙里,周伊宁发现了一点与众不同的颜色,用四甲基苯胺显现法一查,证明那是血痕,接着地板转被撬开,发现了三粒血块,其一粒有鹌鹑蛋那么大,经化验是傅虹薇的O型血迹;在王卫生间的吊顶上,竟然找到了和安法现场一模一样的绳索,从纹理到纤维的成分都一致。在讯问王乐涛时,王始终不承认杀过人,但他的口供破绽百出,根本经不起推敲,他提供的时间证人要么根本找不到人,要么就是提出了与之截然相反的证词。卫生间的血迹和血块,吊顶上的绳索,五个证人的证言,这基本上就是一个完美的证据链。罗劲辉不明白,检察院怎么会不批捕呢?
“劲辉呀,根据张掌门的意思,我和老郭还得集中精力搞那个烟草公司起大案。这个退回补充侦察的案件和强奸杀人案就由你来办吧。”
“这恐怕不妥吧,我又没有分身术。”
“现在的情况明摆着,实在没有人了。再说,你要是不行,谁还可以?”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





zijian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diqiya月游
2 楼: Re:致命的联接 第二章 03年09月28日21点10分


在作者将此小说贴出前,小月就看过了(虽然只看了序幕和第一章).

我对作者在警察工作上的细节描写十分的佩服,不竟要问一下作者:"你是警务人员吗?"

汗..... 小月也不太会评论小说,但我很期待小说的后面几章!~~

:e:e:e:e:e






只要是犯罪,无论用什么理由都无法让它名正言顺!
自己犯下的罪,必须要自己来偿还!无论怎样遮掩,甚至是替人受过,也不能解决问题。情理永远不能大于法!!
我有时在想是罪犯们发明了卫生学,还是卫生学的改革派发明了犯罪?哼,他们中的一些人看起的确像这么一回事。大家都在谈论那些污秽的地下室和罪犯猖獗的平民区。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称那些地方罪犯猖獗并不仅仅因为有人犯了罪,而是因为犯罪被大量的发现了。而在那些整整洁洁、一尘不染的地方,地上没有脚印,杯中没有含毒的残酒,善良的招待员洗去了所有可能留下的凶杀的痕迹,在这里,罪恶才能真正的无法无天。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1页/共1页(总计1个回复)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推理之门   |    将推理之门加入收藏夹
邮件联系:zhejiong@126.com  沪ICP备2021006552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6128号  推理之门  版权所有 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