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作者: 主题: 内容:
 进入版区才能发表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 推理之门 > 侦探推理 > 中国侦探   【版主】:推理之露,迷案纪实,吴谁 字体大小:
1页/共1页(总计5个回复)
主 题: 關於推理的多重顯影──既晴(人气:657)
 岛田军副将Wii爵爷打开岛田军副将的博客
1 楼: 關於推理的多重顯影──既晴 06年03月16日17点28分


關於推理的多重顯影──既晴
野葡萄文學誌 2006/03/15

他是現今台灣推理文壇最受矚目的作家,他沒法踩著前人的鮮血而來,因為在他之前,推理被認為是絕對小眾,讀者不了解,出版社也不願意碰。於是他用「皇冠大眾小說首獎」的榮銜,證明推理也可以和「暢銷」畫上等號。

【採訪?攝影/蔡依珊 資料提供:小知堂文化、皇冠文化】

既晴●本名陳信宏。1975年生於高雄,第4屆「皇冠大眾小說獎」百萬首獎得主。現實身分為IC設計公司研發工程師。熱愛推理文學,多年來致力於推理小說的創作、引介、導讀。「台灣推理俱樂部」發起人,2003年和一群推理迷共同創辦「人狼城推理文學獎」。著有《魔法妄想症》、《請把門鎖好》、《別進地下道》、《網路凶鄰》等書。






野:新書《獻給愛情的犯罪》所收錄的四個短篇,其實是你最早期的創作,如今再回頭看這些作品,有無特別感觸?


既晴:那些都是我在大學和研究所時期的作品,與其說是創作,還不如說是一種練習。那時候,我花了很多時間在閱讀上,從收集材料、過濾材料到如何應用材料,真正創作的時間其實是不多的,平均一年才完成一個短篇。雖然這四個短篇都圍繞在校園這個場景,但一開始我就沒有意思要朝向年輕、青春的感覺去寫,而是刻意營造唯美、朦朧、浪漫、寫實…等多重手法,從中演練了很多寫小說的技巧,那段時間可以說是我整個創作歷程中,極重要的基礎養成階段。


野:你曾表示自己在創作上受了島田莊司很大的啟發,他對你的影響主要是哪一部分?


既晴:島田莊司出道於一九八一年,當時日本推理以社會派為主流,強調故事必須符合社會現實景況,然而島田莊司卻很大膽地重拾更早之前的本格派做法,讓故事加入了高度幻想和戲劇效果,同時注重氣氛的營造。我的第一部長篇《魔法妄想》,很明顯就是從最早的寫實手法過渡到大量的幻想、魔法,這部分島田莊司影響了我很多,讓我的寫作型態更加寬廣。


野:相較於其他文類,推理小說可以說是十分強調理性的寫作型態,你建議想嘗試推理小說的人,最好具備哪些特質?


既晴:不能否認,推理小說的創作門檻確實是比較高的。尤其若以諾克斯的「推理十誡」為標準──雖然它是不合時宜的──會發現,寫推理小說最後面臨的考驗,已不單單是文筆的功力而已,而是人類的惰性和耐性。再者,推理小說本身處理的議題就比較龐雜,而且強調寫實,不能太天馬行空。如果寫作者沒有一定的社會歷練,很難理解事件背後的現實性。以我個人重新潤飾《寫給愛情的犯罪》為例,成人世界的描述是我修改最多的部分,因為現在我也已經是成人世界的一份子了,看到的東西當然更全面,也能寫把他們寫得更精準。


野:二○○二年你以個人首度嘗試的長篇作品《魔法妄想》,參加時報推理文學獎,結果並沒有入圍,之後不僅引發許多推理迷對你的聲援,你個人也以「對牛彈琴」回應這個獎項,當時的情況究竟是怎樣?


既晴:當時主要的爭論在於評審標準,假使連評審對推理小說的定義都沒有基本的認知,得獎與否,對我而言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了。雖然當我說出「對牛彈琴」這四個字的時候,有些人認為我太狂妄,但其實我現在還是這樣想的。不過這件事,確實對我的創作產生了很大的轉折──我想,正因為推理小說比起其他創作,有更多必須依循的規則在裡面,所以懂推理的人才更有責任讓推理被大眾理解,而不是把自己對推理的研究深度當成盾牌,去攻擊別人。於是我開始很認真的觀察市場潮流,甚至做了很多統計資料,從中找出讓推理小說可以被更多人理解的方式。例如後來《請把門鎖好》、《別進地下道》等幾篇長篇小說,雖然都有推理的元素,但其實是以【七夜怪談】後所帶起的恐怖、驚悚題材為主要架構,之所以這麼做,無非是希望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推理。


野:之後你和幾位好友共同創辦了「人狼城推理文學獎」,從一開始的不被看好,到現在逐漸獲得認同,能否分享一下這個過程?


既晴:憑幾個熱愛推理的朋友,自己出錢辦一個文學獎,不僅外面的人覺得我們太異想天開,後來內部也有人不支持繼續辦下去。原因很簡單,第一屆投稿數五篇,到了第二屆,還是五篇!當我們在網路上發出徵文的消息時,還有網友以嘲諷的語氣表示:「就我所知,我身邊會寫推理小說的人,都『不』打算參加。」看到這樣的回應心裡當然會難過,但我還是堅持繼續辦下去,尤其在這個推理出版的熱潮上,如果沒有本土的創作做延續,可能一下子又退回去了,而且創作本來就是急不來的。果然到了第三屆,就開始有出版社來跟我們接洽,稿量也大幅增加,今年已堂堂邁入第四屆,除了徵文,還加入了真人演出的四格推理漫畫趣味競賽,反應也很熱烈。本屆得主即將揭曉,敬請密切注意。


野:推理小說近幾年又出現一波出版熱潮,然而在此之前,台灣推理文學環境其實低靡已久,譯本也很少,如何在如此艱困的環境下,滿足你對推理小說的熱愛?


既晴:我曾為了可以看更多的推理書,專程跑去補習英文和日文。因為真的沒有書可以看了啊,只好從原文書下手!閱讀原文小說的過程真的非常辛苦,我還記得我看的第一本原文小說是英國的推理經典《The Big Bow Mystery》,邊看邊查字典,花了兩個星期才看完。第一本接觸的日文原文推理小說則是島田莊司的《誰無犯罪》,不過結果卻是失敗的。可能是太急於嘗試了吧,而當時自己的日文程度又還不夠,所以看到一半就已經不知道故事在講什麼了……


其實語言上的知識,對我幫助最大的並不在於閱讀原文小說,最後我反而都在看推理相關的「參考書」,例如《推理小說字典》或《邏輯學》、《迷宮學》這類的專業用書,雖然不見得在寫作上用得到,但我相信它們都是我日後創作路上,很重要的配備。


【本文章節錄自三月號yaputo野葡萄文學誌】

[此贴被岛田军副将于2006-3-16 18:14:02修改过]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sccy-4869找东西男打开sccy-4869的博客
2 楼: Re:關於推理的多重顯影──既晴 06年03月16日18点17分


关于推理的多重显影──既晴

野葡萄文学志 2006/03/15


他是现今台湾推理文坛最受瞩目的作家,他没法踩着前人的鲜血而来,因为在他之前,推理被认为是绝对小众,读者不了解,出版社也不愿意碰。于是他用「皇冠大众小说首奖」的荣衔,证明推理也可以和「畅销」画上等号。

【采访‧摄影/蔡依珊 数据提供:小知堂文化、皇冠文化】

野:新书《献给爱情的犯罪》所收录的四个短篇,其实是你最早期的创作,如今再回头看这些作品,有无特别感触?

既晴:那些都是我在大学和研究所时期的作品,与其说是创作,还不如说是一种练习。那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在阅读上,从收集材料、过滤材料到如何应用材料,真正创作的时间其实是不多的,平均一年才完成一个短篇。虽然这四个短篇都围绕在校园这个场景,但一开始我就没有意思要朝向年轻、青春的感觉去写,而是刻意营造唯美、朦胧、浪漫、写实…等多重手法,从中演练了很多写小说的技巧,那段时间可以说是我整个创作历程中,极重要的基础养成阶段。

野:你曾表示自己在创作上受了岛田庄司很大的启发,他对你的影响主要是哪一部分?

既晴:岛田庄司出道于一九八一年,当时日本推理以社会派为主流,强调故事必须符合社会现实景况,然而岛田庄司却很大胆地重拾更早之前的本格派做法,让故事加入了高度幻想和戏剧效果,同时注重气氛的营造。我的第一部长篇《魔法妄想》,很明显就是从最早的写实手法过渡到大量的幻想、魔法,这部分岛田庄司影响了我很多,让我的写作型态更加宽广。

野:相较于其它文类,推理小说可以说是十分强调理性的写作型态,你建议想尝试推理小说的人,最好具备哪些特质?

既晴:不能否认,推理小说的创作门坎确实是比较高的。尤其若以诺克斯的「推理十诫」为标准──虽然它是不合时宜的──会发现,写推理小说最后面临的考验,已不单单是文笔的功力而已,而是人类的惰性和耐性。再者,推理小说本身处理的议题就比较庞杂,而且强调写实,不能太天马行空。如果写作者没有一定的社会历练,很难理解事件背后的现实性。以我个人重新润饰《写给爱情的犯罪》为例,成人世界的描述是我修改最多的部分,因为现在我也已经是成人世界的一份子了,看到的东西当然更全面,也能写把他们写得更精准。

野:二○○二年你以个人首度尝试的长篇作品《魔法妄想》,参加时报推理文学奖,结果并没有入围,之后不仅引发许多推理迷对你的声援,你个人也以「对牛弹琴」回应这个奖项,当时的情况究竟是怎样?

既晴:当时主要的争论在于评审标准,假使连评审对推理小说的定义都没有基本的认知,得奖与否,对我而言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虽然当我说出「对牛弹琴」这四个字的时候,有些人认为我太狂妄,但其实我现在还是这样想的。不过这件事,确实对我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转折──我想,正因为推理小说比起其它创作,有更多必须依循的规则在里面,所以懂推理的人才更有责任让推理被大众理解,而不是把自己对推理的研究深度当成盾牌,去攻击别人。于是我开始很认真的观察市场潮流,甚至做了很多统计数据,从中找出让推理小说可以被更多人理解的方式。例如后来《请把门锁好》、《别进地下道》等几篇长篇小说,虽然都有推理的元素,但其实是以【七夜怪谈】后所带起的恐怖、惊悚题材为主要架构,之所以这么做,无非是希望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推理。

野:之后你和几位好友共同创办了「人狼城推理文学奖」,从一开始的不被看好,到现在逐渐获得认同,能否分享一下这个过程?

既晴:凭几个热爱推理的朋友,自己出钱办一个文学奖,不仅外面的人觉得我们太异想天开,后来内部也有人不支持继续办下去。原因很简单,第一届投稿数五篇,到了第二届,还是五篇!当我们在网络上发出征文的消息时,还有网友以嘲讽的语气表示:「就我所知,我身边会写推理小说的人,都『不』打算参加。」看到这样的响应心里当然会难过,但我还是坚持继续办下去,尤其在这个推理出版的热潮上,如果没有本土的创作做延续,可能一下子又退回去了,而且创作本来就是急不来的。果然到了第三届,就开始有出版社来跟我们接洽,稿量也大幅增加,今年已堂堂迈入第四届,除了征文,还加入了真人演出的四格推理漫画趣味竞赛,反应也很热烈。本届得主即将揭晓,敬请密切注意。

野:推理小说近几年又出现一波出版热潮,然而在此之前,台湾推理文学环境其实低靡已久,译本也很少,如何在如此艰困的环境下,满足你对推理小说的热爱?

既晴:我曾为了可以看更多的推理书,专程跑去补习英文和日文。因为真的没有书可以看了啊,只好从原文书下手!阅读原文小说的过程真的非常辛苦,我还记得我看的第一本原文小说是英国的推理经典《The Big Bow Mystery》,边看边查字典,花了两个星期才看完。第一本接触的日文原文推理小说则是岛田庄司的《谁无犯罪》,不过结果却是失败的。可能是太急于尝试了吧,而当时自己的日文程度又还不够,所以看到一半就已经不知道故事在讲什么了……
其实语言上的知识,对我帮助最大的并不在于阅读原文小说,最后我反而都在看推理相关的「参考书」,例如《推理小说字典》或《逻辑学》、《迷宫学》这类的专业用书,虽然不见得在写作上用得到,但我相信它们都是我日后创作路上,很重要的配备。

【本文章节录自三月号yaputo野葡萄文学志】

既晴 ●本名陈信宏。1975年生于高雄,第4届「皇冠大众小说奖」百万首奖得主。现实身分为IC设计公司研发工程师。热爱推理文学,多年来致力于推理小说的创作、引介、导读。「台湾推理俱乐部」发起人,2003年和一群推理迷共同创办「人狼城推理文学奖」。着有《魔法妄想症》、《请把门锁好》、《别进地下道》、《网络凶邻》等书。



今天我也学雷锋……(众:有点过时啊……一脚TF:g:g:g)






                                 狂人陈水扁
                              天            东
                              大            贪
                              地            西
                              大            贪 
                              阿            无
                              扁            所
                              最            不
                              大            贪                 

欢迎大家光临出版书讯版!本版尽一切努力为所有爱好侦探推理小说的朋友提供详尽可靠的出版销售资讯!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岛田军副将Wii爵爷打开岛田军副将的博客
3 楼: Re:Re:關於推理的多重顯影──既... 06年03月16日18点39分


抱歉了 哈哈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第六感解离性同一性障碍打开第六感的博客
4 楼: Re:Re:Re:關於推理的多重顯影... 06年03月16日19点30分


呵呵,有个对照,倒也有趣!






   直觉是我最后的武器!!!

     人生五十年,与天地长久相较,如梦又似幻;一度得生者,岂有不灭者乎?……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飙魂最后阵地
5 楼: Re:關於推理的多重顯影──既晴 06年04月04日08点56分


伪推理小说,不明白为什么会受到推崇


[此贴被飙魂于2006-4-4 8:56:55修改过]






   
   

作  者: 最後陣地 
出版社: 鮮歡文化 
書籍編號: BK1013-10000340 
I S B N # : 9789861963211 
出版日期: 2008/6/17 
上架日期: 2008/6/10 
庫存數量: 3  
定  價: 190元 
售  價: 152元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最后的阵地匿名
6 楼: Re:關於推理的多重顯影──既晴 06年04月04日09点03分



转帖

——由台湾的两部有影响的恐怖小说谈起



台湾的恐怖悬疑类小说的发展比大陆早若干年,原本以为他们会写的好一些,可看了两本部曾被台湾书界追捧的恐怖小说,感觉非常失望。一本是《网络凶邻》(作家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另一本是《请把门锁好》(台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2月出版),作者都是既晴。前者已经被大陆引进,后者曾获得第4届皇冠大众小说奖百万首奖,台湾众多名作家李昂、侯文咏、张曼娟、廖辉英等都给予极高评价,写过《杀夫》的李昂甚至惊呼:“好看得不得了”。——看来无原则的吹捧并不是只有大陆才有的现象啊。



先看的是《请把门锁好》,因为我曾试图引进这本被倪匡誉为“精彩绝伦”“炉火纯青”的书。老实说它的开头吸引了我。小说由一只硕大的老鼠,引出楼上房间的一具被啃啮干净的腐烂尸骨。细腻合理的推理,罪案现场的恐怖诡异描写,让我感到了毛骨悚然。但是真正进入小说的核心部分,便暴露了情节设置的荒诞和虚假。死者是被捆绑的,房间又是从里面反锁,凶手是怎么入室杀人并逃脱的?难道是鬼?小说运用了诸如招魂、催眠和梦游等多种被大陆作家用滥的恐怖招数侦破解谜,尤其写到招魂术,小说将500年前的一本西方神秘学家的著作不厌其烦转贴到故事中,试图加重小说古老神秘的色彩,但给我的感觉却是枯燥而没有新意。当然,小说的结尾交待,故事其实可能是一个精神错乱的警察的臆想,但是作为小说的主干部分完全依赖这种虚幻的甚至牵强的编排,让人看后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字——假。



《网络凶邻》也是有个不错的开头。作者对网络引发的“网瘾症”问题,以及网络世界中,人所扮演的身份的随意更换,还有黑客对他人的窥视与操纵等等,都做了细致而深入的研究。虽然,这些特殊的神秘而危险的可能性确实让人对网络虚拟空间有新的思考和忧虑,但是由一个女孩的“自焚”引出了一系列事件的展开却令我感觉不知所云。专业烦琐的网络技术用语,枯燥干巴而又故弄玄虚的推理分析和故事演进,让人实在不堪卒读,最后看到一多半我不得不放弃。







《请把门锁好》最大的失败源自故事本身的虚与实的叙事逻辑的矛盾。小说的开头给我们设置了一个很好的谜局,这个谜局实际上是个无法破解的死局,因为在那样一个封闭的房间中,人是无法实施作案的,这就是西方推理小说中经典的“密室”杀人难题,而解开这个难题恰恰是考核一部小说好坏成败的关键。也许是作者破解密室招数的枯竭,也许是作者想故意制造一种恐怖神秘的氛围,于是只好借助第六感和第四维空间的想象和所谓招魂或者叫灵媒来应对。这当然都无可厚非,但是作者在现实世界与灵异世界的叙事转换当中,没有进行合理的铺垫和过度,结果就造成了故事内在逻辑的断裂,前后形成两个逻辑,彼此又不搭,就产生了虚假甚至可笑的阅读效果。



虚实的交替与结合是恐怖小说写作并区别其他类似小说的重要特性和关键,一般来说真正好的恐怖小说应该是虚与实的完美的契合,所谓“虚”就是想象的不真实的世界,而“实”则是现实的真实的世界。如果分开来看,“虚”应该更接近幻想类的小说,比如玄幻、哥特等等,而“实”一般是推理、侦探等这种相对真实的社会性的小说。恐怖小说的难点在于它两者兼而有之,并且都能够结合的天衣无缝,所谓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保持小说叙事逻辑的整体性和内在的转换。很多恐怖小说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往往就牵强附会,使读者在读到最关键的部分突然由于某个环节的纰漏而破坏了整个故事的氛围和力度。



据说作者既晴是台湾很有名气的推理小说家,他转而写恐怖小说的初衷是“有感于台湾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恐怖小说”。由此可见,我们不能不排除作者是在以推理小说的路数套用恐怖小说的可能。传统的推理小说一般是展示犯罪和线索、调查案情、公布调查结果,最后解释案情发生原因和经过,它的叙事结构一般是非常条理和理性化的。为了使案情复杂化,小说经常人为地设置谜团和多重的线索,让读者在与作者破解谜案的过程中体验逻辑推理的乐趣,这是一种智力的游戏,比较典型的范例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而恐怖小说则不然,它更多的是通过悬念和渲染将读者引入焦虑、死亡和威胁的状态,使人从心理上产生一种恐惧感,从这一点上说,恐怖小说是混沌的非理性的产物,它更像一场可怕的噩梦,斯蒂芬·金的小说正是这类小说的样板。



当然,近年的恐怖小说写作正在悄悄地往悬疑方面转化,这其实是引入了推理小说的因素的结果,它利用推理、悬念来增加故事恐怖惊悚的氛围,使情节更加扑朔迷离。比如在世界范围内火得不得了的小说《达·芬奇密码》(丹·布郎著),还有国内的恐怖小说家鬼古女(作品有《碎脸》《伤心至死》)、蔡骏(作品有《猫眼》《地狱的第19层》)等都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是《达·芬奇密码》的出现也产生了可怕的负面效应,它几乎让中国的恐怖小说家们一夜之间失去了自信,出现了一批忠实的模仿者和拥趸,作品中无不充斥着“绘画”和“密码”之类的道具,并乐此不疲。这使我想起80年代的中国小说界,随着《百年孤独》和博尔赫斯的引入和走红,我们的作家都步调一致地开始用马尔克斯和博尔赫斯的腔调说话和写作,结果正如前辈作家李陀先生所说:我们生生把马尔克斯和博尔赫斯模仿糟蹋成了二流作家。而中国文学也就是在那个时期开始绕了一段很大的弯路。所以说,西方的恐怖小说只是我们写作的一个标杆,不应该是批量生产的模子。







安妮·赖斯像



我曾经考察过美国恐怖小说的发展历史,二次大战后美国恐怖文学为什么走入了低谷,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题材和手法的重复,内容脱离现实,情节荒诞不经,使读者感到厌倦。今天,面对还没有达到方兴未艾程度的国内恐怖小说,我也充满了忧虑。作品内容和构思的重复,手法的单调和盲目的模仿和彼此跟风,正阻碍和危害着国内恐怖小说的发展。——难道我们的小说里除了精神分裂、心理暗示、催眠、梦游以及招魂术之外,就没有别的可写了么?此时,我不得不又要提一下斯蒂芬·金,尽管有人说我言必称“金”。70年代以后美国的恐怖小说开始了一次全面的复兴,以斯蒂芬·金、安妮·赖斯(作品有《夜访吸血鬼》《肉体窃贼》)为首的一批天才作家在继承传统恐怖小说遗产的同时,紧密联系美国社会发生的一些问题和变化,在手法上又吸收和借鉴了纯文学以及其他类型小说的若干要素,创立了一个全新的当代恐怖小说的模式。小说将传统恐怖小说中的鬼魂、活尸、吸血鬼、人狼等超自然的成分做了现实化的处理,使传统的一些恐怖原型和因素与现实社会的新问题甚至某些重大的事件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扩大了作品的政治背景和社会容量。他们的小说比以往更加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尤其着力描写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定个人所承受的不寻常的压力和恐惧,在广泛的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由此也真正掀起了西方恐怖小说创作的高潮,同时也造就了斯蒂芬·金在世界恐怖文学史上高山仰止的大师级地位。



恐怖小说(包含所有类型小说)其实是商品,它的真正发展和兴盛取决于读者的阅读需要。如果说几年来国内恐怖小说有了些气候和市场,完全是因为有一大批的迷恋恐怖悬疑文学的读者,(当然也由于出现了几个写的不错的恐怖悬疑文学作家,还有名声渐响的恐怖小说图书品牌773的不懈努力。)但是,虽然我们常恭维读者是上帝,有宽宏大量之心,但是读者也可以变成撒旦,他(她)同样具有强大的破坏力,这种力就是厌倦和拒绝。从国内十几年图书市场和文学发展的历史来观察,任何一种文学类型,一旦不思进取而且形成泛滥和溃疡的时候,它就会被人们无情地遗忘和唾弃,恐怖小说更是如此,如果我们的作家一如既往,以平庸、虚假、拙劣的面目来应付读者,那么恐怖小说的严冬很快将会降临。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1页/共1页(总计5个回复)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推理之门   |    将推理之门加入收藏夹
邮件联系:zhejiong@126.com  沪ICP备2021006552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6128号  推理之门  版权所有 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