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青青)
|
|
10 楼:
Re:透视相机广州露脸 走在街上你可...
|
02年04月24日17点44分 |
http://tech.sina.com.cn/c/2002-04-24/12800.html
“透视”相机解密:透视原来不简单
http://www.sina.com.cn 2002/04/24 10:34 走进中关村 文/浩南
这两天偶然看见新浪网上一篇文章:《透视相机广州露脸 走在街上你可能被人看个透》,文中所揭露的数码相机“透视”功能,其实是在业内众所周知的事实。不过改造相机会如此容易?据咱所知,事实绝非这么简单。于是咱今天专门对此做了采访。以期望在技术和事实上,都能够得到证实。
什么是“透视”相机?
对一般人而言,“透视”摄影充满神秘和好奇。为了解释如何才能实现这一技术,我首先找到第三方厂家的专家来解答。Nikon数码相机维修工程师段先生,是我们采访的第一人。
段工给我画了一张图纸:“这是一般数码相机的内部结构。在CCD前面的是滤波器,再就是镜片组,前面我们加上一片红外线滤镜。滤波器是由一个红外线截至滤镜和低通滤波器组成。红外线截止滤镜(英文名叫ICF/IR Cut Filter/IR Blocking Filter)是为了保证色彩还原准确,避免在正常拍摄时因为红外线干扰产生噪点。它的作用与红外线滤镜刚好相反,它是用来阻止红外线通过的,以保证CCD/CMOS只能接收到可见光。
“在滤波器方面,Nikon做的是比较有特色的,普通的CCD对红外非常敏感,你要是不加这部分,肯定都能够红外摄影。所以在Nikon前头,滤镜是加在这儿的。红外线滤镜的作用是去除可见光的,可见光就是肉眼能见到的,而照片必须是眼睛所能感受到的可见光部分。但CCD都是通用的厂家供应的,真正决定你整套光学系统好坏的是哪儿呢?做为一般的评价来讲,就是滤波器这部分。
“滤波器的作用主要有三点:
一是去除不必要的光谱成分,比如紫外和红外, Gamma射线、微波等,让可见光通过;二是去除杂讯的干扰,CCD成像都是有条纹的,影像图象分辨率,用低通滤波器去除杂讯的干扰,这样在分辨率图上拍的很细的部分,这样就是说同样的CCD,在Nikon相机上非常清晰;第三还有色彩还原,这部分非常重要。红外滤镜去除可见光,通过的都是红外线。但是在这个地方还有一个红外截至滤镜的话,等于没有光通过了。如果对红外线还有一点点感应,那得曝光时间非常非常长。这时的红外线,比一般所说的红外线要弱很多。”
“目前有两种暗处摄影的技术,用在所谓的Olux的摄像机和数码相机上,就是微光增强和红外摄影两种技术。微光增强不是红外线,它对普通微弱光线增强,一种后期的操作-电信号增强,这种技术都需要辅助的红外光等。另一种是真正的红外摄影。一般采用前者多一些,后面的少一些。因为在一般情况下,采用红外摄影的设备,它根本做不到在可见光下的效果,因为它必须要把红外截至滤波器去掉。因此所有具备红外摄影的DC在基本可见光下拍摄都很一般,不会特别好,这是由物理事实所决定的!因为达不到很好的效果,所以一般摄像机都使用微光增强技术。”
“举个例子,比如我照蜡烛吧。蜡烛只是一个小火苗,如果用红外拍,蜡烛就非常亮,因为它所发出的红外线相当大,即使下面的部分都是这样。热的部分肉眼看不到的,它发出的是红外线,如果用了红外拍摄,你看到的世界就完全不一样了。有些暗处就会变得非常亮。所以在应用当中,不加上滤镜就能实现的,一般都需要对设备加以改进。比如Nikon相机就改过红外的、紫外的,用于显微、刑侦、技侦等。”
照段工所说的,“透视”摄影绝非加个滤镜那么简单。如果相机前面加装了红外滤镜,它将会将大部分的可见光滤掉,而只允许红外光通过。而当红外光通过镜头到滤波器前时,又会被滤波器过滤掉红外光,最后成像到CCD上的影像就会非常的暗淡。因此,如果想要使相机达到可透视的效果,除了要加装红外滤镜头外,最重要的是要去掉滤波器中有关过滤红外光的装置,同时还需要相关的调节,只有这样透视相机才能成立。但如此对相机“开膛破肚”,万一“伤筋动骨”怎么办?段工更是极力反对这种做法,因为这会对聚焦产生很大影响,“对于Nikon相机来讲,需要用Nikon专用软件重新调试相机,才能恢复正常。”但做为一般消费者,这可能做到吗?
索华数码梦工场见闻:
接下来我赶到索华数码梦工场,与已经联系好的常工程师一起来研究‘透视’现象。数码梦工场是专营SONY产品的专营店,这里有现成的F707提供,而且做为典型的SONY产品形象店,也可以在这里了解顾客对‘透视’现象的反应。
据常工解释,传统拍摄红外照片需要专用的红外胶片,拍摄和冲印的技术难度大,成本也高,所以让不少普通摄影爱好者很难有条件去尝试。而DC和DV使用CCD/CMOS成像技术,可以说是为红外摄影提供了便利,所以会产生“透视”说法不足为怪。
但常工程师对‘透视’一事也持否认态度,他介绍说,虽然业内人士都知道这种技术,但都当作是一门摄影艺术,不应做为一种炒作行为。梦工场里的员工对此知道的不是很多,既然SONY方面矢口否认,所以我们在给顾客推荐的时候,都没有以此做为卖点来介绍。因为我们要做到与SONY的说法一致,况且现在也没有定论出来。”
因为我已经从朋友处借来了滤镜,所以下一步就是要把它与F707相连来测试了。不过发生的小插曲却令人遗憾,梦工场里没有合适的转接环可用,使得口径为49mm的红外线滤镜,无法与大口径(58mm)的F707相配。
眼看这一对冤家没法结合,只能让人干着急。
这片红外线滤镜来自著名的HOYA,就是这个神秘的东东,引起了如此轩然大波。
经销商:目前没有这种相机
海龙是中关村最大的电子配套市场,里面云集了众多数码相机经销商,产品多达上百种,涵盖了各种品牌多种型号,销量在中关村也首屈一指。如果“透视”相机尽人皆知,那么海龙这块风水宝地不可能没有动静。于是咱在下午也了解了这里的情况。
“我这里就有F707,不过透不透视我就不太清楚了。有的顾客来问过,我也说不好。”经销商蔡先生说。
“你没亲自试试?”
“没有~,哪有功夫?!”
“没有这种东西,我从来没有卖过。”接下来咱得到的反馈信息也大多是这样。
“难道没有人来问?”
“这几天来问的特别多,不过老早听说有过一批,后来就没有了。现在你要能找到,我先进一批!”
虽然市场里没有“透视”相机的踪迹,但经销商们都有耳闻,而且面对这样的商机,恐怕谁都不想错过。
消费者是如何作出判断?
“透视”相机的消息还是传的很快。中午时分,梦工场里接待了一批来客,其中一位中年男士指名点姓,非要这款SONY的DSC-F707不可。他没有丝毫掩饰,脱口而出:
“这款是不是可以透视?多少钱?我就要它!”
面对这样的顾客,常工程师不得不亲自过去解释。在看了实际拍摄效果后,这位方才离去。这一小小的波动对当时店内的其它顾客,无疑是一次宣传。某些顾客也不禁窃窃私语,表示听说过此事。但从网上发布来的消息所造成的影响,又如何来弥补呢?
对此,常工程师像咱解释道:“以前都没这么多人来问F707,但这一周来问的人特别多,不少都是冲着‘透视’功能而来,上来就指名点姓要这款。”
律师方面的解释
虽然因为时间关系咱没有联系到首信律师所的律师,但关于“透视照侵犯他人隐私”却是众所周知的常识。如果有人不幸被他人侵犯的话,拿起法律的镰刀,同样可以还自己一个公道。
SONY官方否认
下午,咱从位于理工大的SONY维修中心得到了与SONY官方一样的说法,否认F707具有“透视功能”,而且表示,在98年SONY改正了此功能之后,就不再对此事负任何责任。这与咱的预料结果完全一致,而且看得出,SONY对此不愿做过多解释。
最后,利用我们的现有条件,亲自做了一个试验。Nikon CoolPix950是被某些网站推荐的“可安装滤色镜”的相机。我们在实拍效果下,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室内光线稍弱LCD屏里便是一片漆黑,图片我就不用给大家介绍了。而红外拍摄效果,
您可以从这张室外的太平洋电子市场的照片中略知一二,各位网友可看实例。
最后,这篇调查截止于此,希望“透视”事件不会给我们带来太多忧虑。虽然调查中有小小的瑕疵,但希望能够对您了解事实有所帮助,毕竟这一现象是违背大多数人的道德伦理观的。
|
|

|
|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