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作者: 主题: 内容:
 进入版区才能发表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 推理之门 > 侦探推理 > 技术交流   【版主】:癫癫,残雨画桥,夜云 字体大小:
[1] [2]1页/共2页(总计12个回复) 下页
主 题: [原创]来自科塞尔的不死之爱(人气:1724)
 文泽尔文泽尔打开文泽尔的博客
1 楼: [原创]来自科塞尔的不死之爱 07年08月15日00点07分


来自科塞尔的不死之爱
文泽尔 原创/转载请联系本人
引 言
总觉得第四期里关于恋尸癖的部分谈得不够尽兴,那么,这次就单独谈谈恋尸癖吧。
我这里恰好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用在对恋尸癖的讲解上——对这个广为人知的例子中的主角进行少许的心理揣摩,应该会很有意思。
不过,我倒不想老是去发掘心理上的主题——或许什么时候我也该讲讲恐怖的东西。
但那样也不太好,那么:如果各位读者有什么好的想法,就请写邮件告诉我吧。讨论之后,我很愿意将一些新的、大家感兴趣的东西总结起来,在杂志里面刊登,以便让更多的人看到并了解。
不过现在,还是请各位勉强看下去(笑)。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





《荒野猎人》已上市....连作集《穷举的颜色讲义》已完成..10年上市.
ohne dich ist unsere wohnung klein und seelenlos...60 meter einsamkeit.. im quadrat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诚心写作.少动舌头/查书考证.勿信网络/钻研技术.少看小说/行万里路.行笔自丰/踏实今日.早成正果
      

BLOG交友链接:用豆瓣的请链入下面链接,根据爱好情况看是否加好友..谢谢
http://www.douban.com/people/wenzel/
文泽尔读者群:71410752,欢迎加入..^^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文泽尔文泽尔打开文泽尔的博客
2 楼: Re:[原创]来自科塞尔的不死之爱 07年08月15日00点10分


1,谁是科塞尔?
乔治•卡尔•冯•科塞尔(Georg Carl von Cosel,1877-1952),这个有名的德裔美籍化疗医师却并不因为他相关的博士头衔而出名。
如果谁听过瑞士作曲家纳迪尔•瓦瑟纳(Nadir Vassena)的著名歌剧《康乃馨(Carnation)》的话,应该会对剧中的生死绝恋印象深刻——而此剧的灵感即是来自我们的科塞尔博士。
是的,没错:冯•科塞尔,他是一位世界知名的恋尸癖患者。
德累斯顿人谭兹勒(Tanzler),于1927年移民美国佛罗里达,并且自称卡尔•格拉夫•冯•科塞尔博士(Dr. Carl Graf von Cosel)。虽然没有人知道他的博士头衔是否名副其实,但他却在本地的教会医院谋得了一个主管化疗和细菌研究的职位。
1930年4月他43岁时,结识了一位年仅21岁的肺结核病人玛丽亚•埃蕾拉•米拉格洛•德•霍约斯(Maria Elena Milagro de Hoyos)并与之相爱。一年之后他们成婚(准确点说,时间是1931年10月24日),但可怜的埃蕾拉在婚礼结束的一周之内便因病辞世了。
伤心的博士用甲醛保存了爱人的尸体,并在他家的后院中为其修建了一座豪华壮观的陵墓(如我们经常在电影中看到的那样,这种陵墓是带门的——亲人们可以直接走到棺前凭吊死者)。
1933年,埃蕾拉死后的第二年,博士将爱人的木乃伊悄悄带回了家。他和那具依旧穿着新娘礼服的尸体一同生活,并想尽办法将尸体保存得更完美些。
虽然博士做得很隐秘,但一些流言蜚语还是传开了去——1940年,也就是埃蕾拉死后的第七年,博士的一系列古怪行为引起了死者姐姐的注意:一番调查之后,她发现死者并不在她的棺木里,而是端坐在博士的饭桌前,正和博士亲密地进餐。
报警之后,科塞尔博士因为盗尸罪而被捕,埃蕾拉的尸体在经过了一系列的检查之后,于博士被捕三天后公开埋葬——埋葬当日来了六千名拜访者,只是为了看一眼这具“多活了七年的死人”。
尽管医生证明博士没有任何心理疾病,他仍在交纳1000美元保释金后被释放。
失去工作,没有经济保障的博士前去投靠他在Zephyrhills的姐姐,并在那里写下了自传体的《埃蕾拉墓地的秘密(The Secret of Elena’s Tomb)》。如果有人拜访,他还会给拜访者看他所制作的、属于埃蕾拉的蜡质面容。
博士死时手上依然拿着这幅蜡质的面容,人们对其经过仔细的分析之后,十分惊奇地发现——那竟然是博士直接用蜡覆在死者的脸上制成的。而且,根据1940年拍摄的照片,蜡质面容的制作时间分明在埃蕾拉重新下葬之后!换言之,博士又将爱人的尸体挖了出来,并且悄悄地收藏着。
1940年的尸检报告在1972年被公之于众,里面证实博士曾和尸体有过性行为,而且是长期的——长达七年之久……







《荒野猎人》已上市....连作集《穷举的颜色讲义》已完成..10年上市.
ohne dich ist unsere wohnung klein und seelenlos...60 meter einsamkeit.. im quadrat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诚心写作.少动舌头/查书考证.勿信网络/钻研技术.少看小说/行万里路.行笔自丰/踏实今日.早成正果
      

BLOG交友链接:用豆瓣的请链入下面链接,根据爱好情况看是否加好友..谢谢
http://www.douban.com/people/wenzel/
文泽尔读者群:71410752,欢迎加入..^^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文泽尔文泽尔打开文泽尔的博客
3 楼: Re:[原创]来自科塞尔的不死之爱 07年08月15日00点11分


2,想到什么?
普遍的关于恋尸癖(Nekrophilie,这个词的词源是希腊语——Nekro是希腊语中“死者”之意,而“Philie”则有“爱慕”之意)的定义,无非是指从尸体身上获得性快感——在《从惧尸心理到恋尸癖》中我们已经讨论过,并确定这是一种变相的恋物癖。
但科塞尔博士的行为显然已经超过了这种界定——他和尸体一同生活了七年。除了性爱之外,博士还和尸体一道用餐,给尸体换衣服,并且照顾尸体的一切。我们似乎不能否认,这确实是一种变相的爱情,而且是唯一符合“恋尸癖”这个词的字面含义的行为。
活着的埃蕾拉仅和博士相处了一年的时光,而死去的埃蕾拉反而和他一道渡过了长得多的时间——从博士所写的书中我们也能看出他对埃蕾拉的爱,更多的是反映在尸体上的。
但这或许并不是他所真正理解,并且真正想要表达的爱:让我们想想看——最初的博士应该是一个正常人,他的医学博士学位或许是真的,也就符合我们之前在《从惧尸心理到恋尸癖》中所界定的、能够达到“恋尸癖”等级的基本要求。
可能博士确是真心喜欢他的这位肺结核病人,从他给她建造了豪华的陵墓这点也可以看出(这点在当时并不奇怪)——埃蕾拉死去之初,博士或许仅是想坐在棺木旁、自己心爱的人身边。而他选择用甲醛保存尸体,也可能仅是他想要多看看爱妻的面容,对之后自己的行为并没有什么预先的计划。
博士在埃蕾拉死后第二年才将她带回家中,也可以解释这点。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似乎可以看见博士的心路历程(这在他的书中也有过描述)——他每次揭开棺木看到自己爱人的脸,都会涌起一股冲动:他越来越不相信自己的妻子这么快就死去了。起先,他只是给尸体翻翻身,或者握握她的手。这种小的满足让他的愿望逐渐膨胀,并且产生了妄想——与一般的妄想不同,他并不会误认为埃蕾拉依旧活着,而是将自己对活着的埃蕾拉的爱,通过一年多的、对棺木中躯体的熟悉和了解,慢慢“移情别恋”到了埃蕾拉的尸体身上。
因此,他和尸体一道生活,与其说是对埃蕾拉的爱情延续,倒不如说是一次全新的爱的尝试——就好像是照顾自己成为植物人的太太,他当时或许会涌现出这种新的念头。
(注:虽然因为伦理道德的原因不曾被过多地揭露,但实际上,很多植物人太太的丈夫,都曾和自己所照顾的爱人发生过类似强奸的性行为——相关的考证文献,出自有关研究异常性行为Paraphilie的一本书中,以后的专题中我可能会详细介绍)
但尸体不比活人,需要照顾的事情更多一些。面对脆弱的尸体,博士不得不想方设法来保护自己的爱人:这点也符合他对尸体的爱。
博士没有任何心理疾病,这点似乎表明他的心理是正常的:这种爱也得到世人(尤其是文艺工作者们)的部分认可,被当作至死不渝的爱情运用在大量的场合。
相比一般的“恋尸癖”患者,他们或许应该被称为“奸尸癖”患者才更为恰当。
在此,我们似乎需要将以往关于“恋尸癖”的定义再稍作修正:
“恋尸癖”患者,是为对尸体产生了真实的爱意,愿意与之共同生活并努力保持其完好的人群。
似乎,这样的人群在这个世界上是寥寥无几的了(笑)。







《荒野猎人》已上市....连作集《穷举的颜色讲义》已完成..10年上市.
ohne dich ist unsere wohnung klein und seelenlos...60 meter einsamkeit.. im quadrat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诚心写作.少动舌头/查书考证.勿信网络/钻研技术.少看小说/行万里路.行笔自丰/踏实今日.早成正果
      

BLOG交友链接:用豆瓣的请链入下面链接,根据爱好情况看是否加好友..谢谢
http://www.douban.com/people/wenzel/
文泽尔读者群:71410752,欢迎加入..^^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文泽尔文泽尔打开文泽尔的博客
4 楼: Re:[原创]来自科塞尔的不死之爱 07年08月15日00点12分


3,深入思考
我们究竟会在什么情况之下产生和博士一样的恋尸癖?
这究竟算不算是爱情?
这个界定似乎对我们以往的一些想法有些颠覆:
如果将思想和肉体分开考虑,当我们所爱的人死后,以往我们所强调的、无法遗忘的部分恰是回忆——我们总是强调思想的重要性(或许是因为在中国习惯将死者火化),因为我们是在记忆中对死者进行缅怀。我们会回想死者生前所做的事,对自己的好,一些摩擦和争吵……或许一个人一生只爱一个人,是无法将这些回忆忘却,而让死者的思想活在自己的脑海里,甚至,创造出一个死者的人格:当我们面临一些事情的时候,会在脑海中想着,“假如他(她)还活着会说什么…”,“假如他(她)还活着会怎样做…”。这无疑说明,死者的思想,通过共同生活所得到的记忆为纽带——在一起生活的时间越长,记忆也就越完整,脑海中对死者人格的还原也就越具体,甚至,死者的衍生人格会在我们的脑海中复活,分享我们自己的生命。
但我们忽略了肉体的部分。
博士的行为是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协调性的——按照上述的思考,博士的脑中也衍生出了这样的一个人格:但这个人格却是缺少身体的。如果埃蕾拉的尸体火化了倒也还好,糟糕的是,她的棺木就在博士的屋子旁边,衍生人格的想法有所依傍,便自然而然地想要彻底复活。
博士所做的,只是给一个完整的人格一个身体而已。
和希区柯克的《惊魂记》是一个道理,死去的母亲依旧活着,不过是一个人格而已;尸体也依旧躺在安乐椅上:这就更成为了她“依旧活着”的佐证。
肉体和思想的统一,是一个活着的生命;肉体和思想的分开,也未见得是死亡——在这两个例子里,它不过代表了另一种生命的形式和延续:一具尸体,一个潜在的衍生人格。
而且,和尸体的生活,这种看似古怪的肉体与精神的存在方式,却还比仅存在两者之一有更多的好处——它可以创造新的回忆!让我们想想看,博士让尸体穿上新的衣服,和尸体一道吃饭…他会对着尸体说话,然后按照记忆中的那个埃蕾拉的想法给出一些回答;他可能会对这个回答感到满意,或者略微失望并找寻新的话题。但,无论如何,新的记忆就这样储存了下来——和尸体在一起的时间越长,甚至这些半真半假的记忆会将原来本就不多的记忆冲淡,灵肉统一的埃蕾拉逐渐被衍生人格和木乃伊捆绑而成的埃蕾拉所取代:或许我们的爱人变了,我们试着重新去爱上他(她),就是爱上了另外一个人,所谓的“移情别恋”。
其实我们正和科塞尔博士一样,我们之所以不会继续爱尸体,只是因为我们对尸体本身的恐惧,以及国内的火化制度而已。
宗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止了恋尸癖的可能泛滥:埃及人的复活理论是基于恋尸癖的,因此他们热衷于制作木乃伊,阻止尸体的腐烂并期待死者的复活——这种宗教观念被废弃的原因之一,便是恋尸的代价太大;轮回观念和基督教观念都强调思想性而忽略肉体,我国的“阴朝地府”思想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宗教观念都坚持灵魂不灭,而肉体只是灵魂的工具。这样一来,恋尸癖就基本等于恋物癖,对肉体的处理都只剩下纪念意义(也有部分希望还魂的思想掺杂其间),盗尸奸尸不过会害怕灵魂可能的报复和社会伦理的惩罚谴责,和对死者本身(这里是强调灵魂而忽视肉体的)的挽留之间,已经没有太多的瓜葛。
在现代,缺乏宗教的约束而仅强调人性,事情就要麻烦很多。博士的例子摆在眼前——或许,在不远的未来,尸体保存的手段进步了,人们的思想也放开了,并且还有足够大的位置放置死去的人们。我们就会将死者也存放在自己的家中,照顾他们,和他们聊天(其实只是在和自己聊天),并且偶尔也和他们共枕而眠。
那,该算是一种别样的缅怀(笑)。







《荒野猎人》已上市....连作集《穷举的颜色讲义》已完成..10年上市.
ohne dich ist unsere wohnung klein und seelenlos...60 meter einsamkeit.. im quadrat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诚心写作.少动舌头/查书考证.勿信网络/钻研技术.少看小说/行万里路.行笔自丰/踏实今日.早成正果
      

BLOG交友链接:用豆瓣的请链入下面链接,根据爱好情况看是否加好友..谢谢
http://www.douban.com/people/wenzel/
文泽尔读者群:71410752,欢迎加入..^^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文泽尔文泽尔打开文泽尔的博客
5 楼: Re:[原创]来自科塞尔的不死之爱 07年08月15日00点13分


后 记
其实,按照人类历史的延续性来考虑,如果仅是在不远的未来,人们大概还是不会进步到能够和死去的亲人共枕而眠的地步——我想,根据记忆塑造一个死者的全息影像,并且通过人工智能让他(她)活过来倒还很有可能,这点,也在很多电影中被实现过了(比如,《人工智能》)。
这次的讨论照例提出了一些大胆的想法,也照例不如我觉得的那么深入。电影方面的建议,除了《惊魂记》之外,还可以看看Lynne Stopkewich的《Kissed》(1996年)。另外,许多Death Metal风格的歌词也对这方面内容有所讨论——这样的风格在德国有很多很多。
很希望专题能够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写一些稍长且有趣的东西。这样也比每期我一个人的独角戏要好上很多。
以上
文泽尔







《荒野猎人》已上市....连作集《穷举的颜色讲义》已完成..10年上市.
ohne dich ist unsere wohnung klein und seelenlos...60 meter einsamkeit.. im quadrat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诚心写作.少动舌头/查书考证.勿信网络/钻研技术.少看小说/行万里路.行笔自丰/踏实今日.早成正果
      

BLOG交友链接:用豆瓣的请链入下面链接,根据爱好情况看是否加好友..谢谢
http://www.douban.com/people/wenzel/
文泽尔读者群:71410752,欢迎加入..^^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杜撰我是作者
6 楼: Re:Re:[原创]来自科塞尔的不死... 07年08月15日10点25分


相当有趣的文章,顶一下。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深海披风人間蒸発
7 楼: [原创]来自科塞尔的不死之爱 07年08月15日11点00分


SF中对人类采取急冻来保存躯体和恋尸癖是什么关系?自恋?






无限期消失...有事请发电子邮件或QQ联系....
--------------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文泽尔文泽尔打开文泽尔的博客
8 楼: Re:[原创]来自科塞尔的不死之爱 07年08月15日20点29分


【深海披风在大作中谈到:】

>SF中对人类采取急冻来保存躯体和恋尸癖是什么关系?自恋?
SF?是指哪一个:Science Fiction、Science Fantasy、Speculative Fiction(咔咔)..
鉴于文体不同..保存躯体有几种含义在里面
1,保存濒死者躯体..那是为了将来科技到了一定阶段好救活
2,保存死者躯体..在软科幻中.似乎也可以借尸还魂吧.

依我看..用急冻,只可看而不可触摸..又永远是栩栩如生..是蕴含“希望未灭”.
.期待“起死回生”..的意思在里面^^
毕竟身体是“灵魂”唯一已知的载体

自恋?指急冻自己躯体?或在遗嘱中要求将自己毫不腐烂地传给后世?
或许有那层意思在里面吧[太明显了]..我有濒死经历的时候太小,现在已经记不清了。
但我觉得,那也是渴望[生]的愿望吧.不愿死去,死了也要将希望留住

至于老毛子和列宁的水晶棺,有社会主义的政治意图在里面——但实际上,是照抄
天主教圣人棺的方式..原因复杂,应另文再叙

胡乱回答...闪了






《荒野猎人》已上市....连作集《穷举的颜色讲义》已完成..10年上市.
ohne dich ist unsere wohnung klein und seelenlos...60 meter einsamkeit.. im quadrat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诚心写作.少动舌头/查书考证.勿信网络/钻研技术.少看小说/行万里路.行笔自丰/踏实今日.早成正果
      

BLOG交友链接:用豆瓣的请链入下面链接,根据爱好情况看是否加好友..谢谢
http://www.douban.com/people/wenzel/
文泽尔读者群:71410752,欢迎加入..^^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深海披风人間蒸発
9 楼: [原创]来自科塞尔的不死之爱 07年08月16日08点08分


sf=science fiction 科幻
sfw=science fiction world 科幻世界
hard sf=硬科幻
soft sf=软科幻

当然sf也可以理解为san francisco、scaling factor、sea food、semi-finished....






无限期消失...有事请发电子邮件或QQ联系....
--------------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望月瑞雪波斯猫
10 楼: Re:[原创]来自科塞尔的不死之爱 07年08月16日13点01分


有意思
顶顶玩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1] [2]1页/共2页(总计12个回复) 下页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推理之门   |    将推理之门加入收藏夹
邮件联系:zhejiong@126.com  沪ICP备2021006552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6128号  推理之门  版权所有 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