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感(解离性同一性障碍)
|
|
1 楼:
中毒控制
|
05年06月17日19点28分 |
酒精 化学名乙醇,是一切酒精饮料的主要成分,也是常用的有机溶剂。 毒性:乙醇抑制大脑皮质的高级活动,大量时还能对周围神经产生抑制作用。长期饮用含酒精的饮料可引起大脑皮层功能紊乱、智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减退、判断力下降等。乙醇有肝脏毒性,可引起中毒性肝病。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可导致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人对酒精的耐受量有较大的差异。 中毒表现:饮酒后可出现脸红、心跳、头痛、头晕、呼吸加快、语无伦次、含糊不清、昏睡等。大量饮酒可引起无力、恶心、呕吐、腹痛、嗜睡。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心慌、皮肤黄染等表现。 紧急处理:一般醉酒可不必治疗。口服大量乙醇者可手法催吐或洗胃。但应注意保暖,昏睡者要采取昏睡体位,以防吸入性肺炎。出现中毒表现者需到医院治疗。 中毒预防:预防中毒发生的最有效方法是避免过量饮酒,特别是空腹大量饮酒 味精 又名味素,化学成分为谷氨酸钠。味精是食品增鲜剂,最初是从海藻中提取制备,现均为工业合成品。 毒性: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常规食用量对人体无害。 中毒表现:部分西方人在进食富含味精的食物2小时内,出现头痛,面红,多汗,面部压迫或肿胀,口部或口周麻木、胃部烧灼感及胸痛等症状。此现象多出现在中餐用餐后,因此有些西方人将此现象称为“中国餐馆综合征”,但此现象和进食味精的关系至今未能证实。 紧急处理:误服过量味精后勿须特殊处理。出现“中国餐馆综合征”者也可口服维生素B6,每天50毫克。 中毒预防:可以放心食用味精,但不要使用量过大,一般每天每人食用量不要超过20克。 咖啡因 又名咖啡碱、茶素,为中枢神经兴奋剂。是咖啡豆和茶叶中的主要成分之一。每杯煮咖啡(240毫升)含有80~120毫克的咖啡因。而每杯茶中的咖啡因含量只有此量的一半。每杯可乐型饮料大约含30毫克咖啡因。每杯速溶咖啡约含65~75毫克的咖啡因。 霉变食品 真菌在谷物、豆类、水果等食物中繁殖,能产生真菌毒素,人和动物食用这种被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后可发生中毒。 毒性:真菌毒素是小分子化学物。真菌毒素的种类较多,毒性也各不相同。其中黄曲霉毒素毒性极大,主要损伤肝脏,有很强的致癌性;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真菌的繁殖和真菌毒素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所以真菌毒素中毒有一定的地方性和季节性。真菌毒素用一般烹调方法加热不能被破坏。 中毒表现:进食霉变食物或被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后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发烧、腹痛等表现,1~2天多能痊愈。但进食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在2~3周后出现肝脏肿大、肝区疼痛、黄疸、腹水、下肢浮肿及肝功能异常,可有心脏扩大、肺水肿、甚至痉挛、昏迷等,多数患者在死前可有胃肠道大出血。 紧急处理:立即停止进食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食物。轻症患者不需特殊处理,一般1~3天内能够恢复。出现中毒症状者要尽快到医院治疗。 中毒预防:谷物在种植、收获、晾晒、储存过程中要加强防霉管理。不要食用霉变食品。对大米、玉米等通过浸泡、冲洗及手搓洗可减少毒素含量。 变质食用油 食用油长期贮存可出现“哈喇”气味和味道。大量食用“哈喇”油可引起中毒。 毒性:食用油贮存过程中,在光、热及细菌作用下,油中的甘油三酯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后者可进一步氧化成为过氧化物、酮类、醛类等,所产生的多种物质混合出现“哈喇”味。形成的有毒物质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也可引起神经系统及肝脏损害。 中毒表现:进食后可很快出现胃部不适,但严重表现一般出现在进食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出现恶心、呕吐、剧烈腹痛、水样腹泻等,可引起脱水,多伴有头痛、头晕、关节和肌肉酸痛等。部分患者有体温增高。 紧急处理:停止食用“哈喇”油。口服活性炭50克。多饮水。如出现严重的消化道症状或其它表现者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中毒预防:密封、避光能够增加食用油的保存期。贮存食用油(尤其在夏季)时,每公斤油中加入维生素E 200~300毫克可延缓变质。不要食用变味的食用油。 肥 皂
是家庭中使用最普遍的洗涤用品,由脂肪和碱反应制成。主要成分是有脂肪酸的钾
、钠、铵盐及部分游离脂肪酸,有些加了水软化剂,如磷酸钠、碳酸钠和硅酸钠等。
毒性:肥皂呈碱性,对皮肤、黏膜有一定的刺激性。长时间、高浓度接触可造成接
触部位的损害。
中毒表现:肥皂水溅入眼睛后,局部自觉涩、疼痛,畏光、流泪。误食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
孕妇在分娩前若以高浓度肥皂水灌肠可造成化学性结肠炎。
紧急处理:清水冲洗被污染的眼睛、皮肤、黏膜。误服者可服牛奶。一般不需到医院治疗。
中毒预防:使用高浓度肥皂水后要及时用清水冲洗,避免高浓度肥皂水溅入眼内。肥皂水如用于治疗要
在医 生指导下进行。
发胶 主要成分是树脂类聚合物的醇溶液,如醋酸乙烯酯、丙烯酰胺等,多含有香精等添加剂。 毒性:对眼及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吸入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反应。 中毒表现:皮肤接触后可引起刺激反应或过敏,表现有红斑、水疱、瘙痒及灼热感。睛睛接触后出现结膜炎。摄入少量发胶不会引起急性中毒。大量吸入可出现咳嗽、咳痰等。接触量较大时有全身无力,食欲降低,嗜睡和失眠等症状。 紧急处理:眼睛、皮肤接触可用大量清水冲洗,出现中毒症状者到医院就诊。过敏者避免继续使用。 中毒预防:要存放在小儿不易接触到的地方。 香水 主要成分是乙醇及少量香料。 毒性:误食后可引起乙醇中毒,中毒的严重程度视乙醇的浓度而定,一般香水中的乙醇浓度为50%~95%。由于香水量少,不至发生急性中毒情况。但如果大量摄入数瓶乙醇浓度较高的香水,则可能发生急性毒性反应。 中毒表现:恶心、头痛、无力、腹痛,血中浓度较高时出现注意力、视力、反应迟钝,动作异常,语无伦次,欣快,多语,步态不稳,体位性低血压,易怒,呕吐,嗜睡,最后昏迷。呼出气有酒精味,血中浓度超过一定水平时可发生呼吸抑制,心力衰竭致死。 紧急处理:对一般者,应卧床休息,适当保暖,以防受凉,可饮浓茶,咖啡或柠檬汁等。大量饮用高浓度乙醇1小时内未呕吐者,可引吐,用温水或1%碳酸氢钠溶液洗胃,亦可灌入活性炭悬液。必要时可进行血液透析。中毒预防:妥善保管,要存放在小儿不易接触到的地方。 玩具 玩具是小儿接触到最多的物品之一。大多数玩具在设计和制造时已充分考虑到了安全性,所以儿童可以放心玩耍。但少数厂家不注意使用者的安全,在成分或表面涂层中添加了有毒有害的物质,如重金属(铅、铬、锑、砷、钡、镉、汞)、有毒染料等。 毒性:玩具对人体的影响与所含有毒物质种类、状态、量及存在形式有关,少量接触往往不会引起急性中毒,但长期接触可出现各种异常表现。劣质玩具中含有的有毒物质也可引起相应的急性危害。 中毒表现:玩具中含有的有害物常引起头痛、头晕、恶心等非特异表现。某些毒物可引起严重中毒,如含铅的玩具被小儿误咬或咬碎吞入体内后,铅可通过胃肠道吸收,产生相应的毒作用。含有的铬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皮炎、铬疮和鼻中隔穿孔以及肝、肾损害。 处理:小儿玩耍玩具后出现不良反应时要考虑到有可能与玩具有关,出现中毒症状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中毒的诊断须经对玩具和人身体检查及实验室分析后得出。根据毒物的种类进行相应的治疗。中毒预防:不要购买劣质玩具,不要让婴幼儿养成将玩具放入嘴中的习惯。 洗衣剂 分为粉状的洗衣粉和液状的洗衣水。主要成分是多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烷基苯磺酸钠、烷基磺酸钠、脂肪醇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等)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的共聚物)。此外,还含有一些无机盐助剂(主要是三聚磷酸钠)和有机助剂(主要是羧甲基纤维素)。 毒性:洗衣剂所含有的成分多为低毒或无毒物质。一般皮肤接触对人体无明显的毒作用。酶添加剂可引起敏感个体的哮喘和皮肤过敏。 中毒表现:误食大量洗衣剂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眼睛、黏膜接触高浓度洗衣剂溶液产生刺激性症状。部分接触者可引起皮肤过敏或哮喘。 紧急处理:溅入眼睛要及时用清水冲洗,冲洗不少于10分钟,有明显不适者可到医院检查角膜受损情况。误服者可给服牛奶或温开水,无需催吐。 中毒预防:使用高浓度洗衣剂溶液后要及时用清水冲洗,避免高浓度洗衣剂溅入眼内。过敏者可更换洗衣剂种类,避免再次接触该种产品。 洗发剂 也称洗头水、洗发香波。可呈水状、糊状或膏状。主要成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脂肪醇硫酸钠、脂肪醇聚乙烯醚硫酸钠、烯基磺酸钠、烷基硫酸胺等,还含有咪唑啉、甜菜碱等两性表面活性剂。现使用的香波一般不含烷基苯磺酸钠。但多添加有香精、色素。 毒性:所含成分多为低毒或无毒物质,一般剂量对人体无明显的毒作用,高浓度对皮肤黏膜有一定的刺激性。敏感个体可出现哮喘和皮肤过敏。 中毒表现:眼睛接触高浓度香波液可产生刺激作用。误食大量洗发剂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部分接触者可引起皮肤过敏或哮喘。 紧急处理:进入眼睛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误服者可给服牛奶或温开水,无需催吐。 中毒预防:避免高浓度香波溅入眼内。使用香波后,用清水将皮肤冲洗干净。过敏者可更换香波种类。 护发素 主要成分为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还有一些添加剂(醇类、色素、pH调整剂、香料)和水。 毒性:护发素中阳离子活性剂的浓度约为0.5%-1.5%。阳离子活性剂的浓度超过0.5%时对黏膜即有明显的刺激作用,10%时对食管和黏膜由腐蚀作用,20%时能导致消化道穿孔和腹膜炎。口服吸收后可引起中枢神经症状。 中毒表现:误服可出现呕吐,四肢乏力,严重者可昏迷。对口腔、食管及消化道黏膜有腐蚀作用。 紧急处理:皮肤、黏膜沾染了高浓度的护发素后要彻底清洗,可先用肥皂水清洗,再用清水冲去残留的肥皂。误服者可服活性炭或牛奶,出现中毒症状者要到医院诊治。 中毒预防:护发素使用后要冲洗干净,避免高浓度护发素溅入眼内。存放在儿童不易接触到的地方。 润肤品 该类化妆品包括香脂、雪花膏、润肤霜等。其主要原料有白蜂蜡、表面活性剂、硼砂和液体石蜡等,多加有香料。 毒性:某些冷霜中的溴酸盐、硼砂有一定的毒性。硼砂属低毒类。溴酸盐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 中毒表现:不含溴酸盐、硼砂的润肤品误食后一般不会发生急性中毒症状。若摄入含有溴酸盐、硼砂的化妆品后,可出现呕吐,腹泻,腹痛,少尿或无尿,嗜睡,昏迷等表现。 紧急处理:误食不含溴酸盐、硼砂的冷霜类化妆品无须处理。若摄入含有溴酸盐、硼砂的化妆品,应口服催吐药物或人工催吐,催吐后口服牛奶。出现中毒表现者到医院治疗。 中毒预防:选购不含有害物质的润肤品,存放在小儿不易接触到的地方。 脱毛剂 主要成分为硫化钡、碱类,其它添加剂含量均较低。 毒性:含有的少量钡离子进入机体后,对骨骼肌、平滑肌、心肌等各类肌肉组织产生过度的刺激和兴奋作用。引起心脏传导阻滞等改变。但因脱毛剂中可溶性钡盐和碱类的含量较低,少量脱毛剂一般不会出现严重中毒。 中毒表现:大量摄入后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刺激症状。脱毛剂种类和进食量的不同,临床表现可有较大的差别。部分患者皮肤接触后可发生皮肤灼伤或过敏反应。 紧急处理:误服者要立即口服催吐药物或手法催吐,催吐后给予牛奶或活性炭。发生过敏反应时立即停用脱毛剂。出现中毒表现者到医院治疗。 中毒预防:不要使用无正规生产厂家和批准号的产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使用。脱毛剂要存放在小儿不易接触到的地方。 染发剂 染发剂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通过对头发的色素氧化,改变头发的颜色。这类染发剂的主要成分是氧化剂(6%的过氧化氢)和苯的胺基和硝基化合物类(萘胺、间苯二酚和甲苯胺等),产生永久性染发效果。另一类主要成分为丙二醇、异丙醇(两者约占50%)、酚类化合物(低于1%)以及其他添加剂,有的配方中还含有铅、银、汞、砷和铋(含量均低于0.1%)。这类染发剂染上的颜色随着时间会逐渐脱失。 毒性:有毒成分在两类染发剂中的浓度均较低,误食后一般不会发生严重的中毒情况。但大量摄入后,根据所含的有毒物种类可出现相应的中毒表现。过氧化氢对消化道黏膜有一定刺激性作用。 中毒表现:少量摄入可出现消化道刺激症状,多表现恶心、腹部不适。大量摄入后可出现无力、头痛,恶心、呕吐、腹痛、紫绀、眩晕等,严重中毒者可出现溶血、血压下降、嗜睡及昏迷。苯胺类尚可引起皮肤刺激症状。 紧急处理:皮肤污染要及时用清水冲洗。误食者要及时口服催吐药物或手法催吐,催吐后给患者活性炭。出现中毒表现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中毒预防:要存放在小儿不易接触到的地方,密封避光保存。 汤发剂 主要成分为巯基醋酸盐、胺类化合物、烷基聚氧乙烯醚,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添加剂(如香精等)。 毒性: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进入人体内可造成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中毒表现:局部皮肤接触后可引起刺激性反应及过敏性皮炎,表现水肿、皮疹、皮肤灼感及瘙痒感。误食后可引起消化道刺激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吸收后可导致低血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惊厥、呼吸困难等。 紧急处理:皮肤接触者可用大量清水冲洗。口服者要及时服催吐剂或采用手法催吐。出现中毒症状者到医院就诊。 中毒预防:妥善保管,存放在小儿不易接触到的地方。 痱子粉 主要成分为滑石粉,添加有薄荷脑、香味剂等。 毒性:儿童用痱子粉中主要含薄荷脑(牙膏和某些糖果中也含有此成分),食入大量的薄荷脑或吸入大量的薄荷脑气体后,均可中毒。主要为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局部刺激,亦有过敏反应发生。 中毒表现:误服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眩晕,手足麻木,昏睡,呼吸减慢,面部潮红。小儿摄入大剂量后可发生昏迷。婴儿大量接触含高浓度薄荷的物品后,可出现青紫及窒息,分泌大量粘液,严重者可致呼吸及心跳停止。过敏者局部皮肤有过敏性炎症表现。 紧急处理:误服者应立即口服催吐药物或手法催吐。过敏者立即停止使用该物品,可用扑尔敏等药物对症治疗。出现中毒症状者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中毒预防:妥善保管,正确使用。要存放在小儿不易接触到的地方,以免误食。 漂白剂 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3%~6%的次氯酸钠水溶液为漂白液。也可制成片剂和粉剂,分别称为消毒片和漂白粉。用于物品的漂白和水净化。 毒性:对皮肤黏膜有腐蚀作用,溶液的腐蚀性与同浓度的氢氧化钠相似。漂白溶液在胃中与胃酸接触后,即释放出大量的次氯酸,后者对黏膜有较大刺激性。 中毒表现:皮肤接触后,局部出现红肿、瘙痒等。摄入造成黏膜腐蚀,表现为腹痛和呕吐,可造成血压下降、谵妄与昏迷,部分患者可出现咽喉部水肿等。吸入后出现咳嗽、呼吸困难,部分严重者出现肺水肿。 紧急处理:尽快给患者饮牛奶或蛋清,也可用活性炭。一般不用催吐剂或手法催吐。出现中毒症状者到医院诊治。 中毒预防:妥善保存,正确使用漂白剂,避免漂白剂溶液溅到皮肤和眼内。
空气清新剂 空气清新剂及厕所、垃圾箱使用的除臭剂主要成分是对二氯苯,空气清新剂中还加入了香料、清洁剂等。卫生球的主要成分有三种:对二氯苯、萘及樟脑。 毒性:对二氯苯、萘和樟脑对人的皮肤、粘膜均有刺激作用。对二氯苯在小剂量时毒性极低,主要引起肝脏的损害。成人口服2克樟脑可引起中毒,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萘毒性较大,吸收极快,对血细胞和肾脏有较大的毒性,儿童口服一粒以萘为原料的卫生球可出现溶血,摄入致死剂量约为2克,6岁以下儿童最易出现萘中毒。萘制成的卫生球已明令禁止使用,但仍有些地方在使用。 中毒表现:出现皮肤、粘膜的刺激症状。误食了以对二氯苯为主要成分的卫生球会有轻度黏膜刺激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等。可出现过敏性皮炎和鼻炎。误食以萘为主要成分的卫生球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溶血、贫血、黄疸、血尿、少尿等,严重者可有惊厥或昏迷。 紧急处理:皮肤接触后要立即用肥皂和凉水彻底清洗。口服者可口服催吐药物或手法催吐,3小时内不要口服牛奶和含脂肪高的食物。出现中毒症状者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中毒预防:要妥善保存和使用,避免儿童接触。卫生球尽量使用樟脑。可通过以下方法鉴别萘和樟脑:萘和樟脑用盐水鉴别,浮上来的为樟脑,沉下去的为萘或对二氯苯。萘和对二氯苯的鉴别用松节油,60分钟内溶解完的为对二氯苯,未溶解完的(剩余>25%)的为萘。 织物柔软剂 属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类,主要成分是双硬脂基硫酸甲酯咪唑啉、氯化双十八烷基二甲基铵、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异丙醇、尿素、聚乙烯吡咯烷酮、去离子水等物质。 毒性:毒性较低,有局部刺激作用。随着阳离子活性剂浓度增高,毒性有所增强。 中毒表现:误服后可出现呕吐,四肢乏力。对口腔、食管及消化道有一定腐蚀作用。 紧急处理:皮肤、黏膜沾染了高浓度的织物柔软剂,可用肥皂水清洗,洗后用清水冲去残留的肥皂。误服者可给予牛奶或活性炭,出现中毒症状者要到医院诊治。 中毒预防:避免织物柔软剂原液溅入眼内 厨厕清洁剂 产品有便池清洁剂、洁厕灵、去油净等。主要成分为酸类、表面活性剂和消毒剂。如:烷基苯磺酸、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氢钠、氨基磺酸、草酸、去离子水等。此类产品成分差别很大,少数产品含有强酸,所以使用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范围及使用方法应用。 毒性:对眼和皮肤黏膜有腐蚀作用。口服可引起口腔黏膜、消化道、胃黏膜损伤。严重者可造成消化道出血、穿孔。 中毒表现:皮肤接触一定时间后出现剧痛,接触部位呈淡黄色。眼睛溅入后可产生结膜水肿与角膜损伤、疼痛、流泪及畏光。吸入烟雾会造成头痛、眩晕、咳嗽、胸部紧迫感和呼吸困难等。误服导致口、咽及腹部严重的烧灼疼痛,呕吐及腹泻,呕吐物混有暗黑色血液。此外可出现消化道出血、休克等严重病症。 紧急处理:皮肤接触者要立即用清水冲洗皮肤至少15分钟。衣服污染时要立即脱去衣服,并直接用水冲洗衣服下污染的部位。溅入眼睛者要及时用流动水冲洗眼部至少15分钟。冲洗时须将眼睑分开。口服者若在10分钟以内,可一次口服清水1000毫升或大量饮用牛奶,但如口服时间已超过10分钟,就不能饮用任何液体了。不可催吐,因催吐时反流的酸性液体腐蚀食道和咽喉。对神志清醒者可让其用清水漱口并吐出。对有烧灼感或其它中毒表现者要立即到医院诊治。 中毒预防:妥善保存,正确使用,避免溅到皮肤和眼内。 其他化妆品 口红、眼影、粉饼、腮红等,主要成分中毒性均较小,一般不会引起全身性的急性中毒反应。但有可能对局部皮肤有刺激或引起过敏反应。只要停止使用,症状即可消失。指甲油的主要成分是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还有甲基纤维素等物质。由于指甲油的使用量很少,上述成分更少,因而毒性较低。少量接触不至于出现急性中毒情况。但大量接触或误食也可出现严重的症状。 食品塑料包装 塑料食品包装产品广泛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主要产品有塑料袋和发泡塑料盒。 毒性:常用的塑料袋分别由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和聚氯乙烯制成,聚乙烯、聚丙烯塑料袋可以用作食品包装,聚苯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用于工业产品包装,不能用于食品包装;发泡包装盒主要成分为发泡聚苯乙烯。以上几种物质的热分解温度在250°C以上,燃烧时可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有颜色的塑料袋一般添加的为非食用色素,污染食物可造成危害。由聚氯乙烯制成的包装袋可残留有少量氯乙烯单体,氯乙烯有肝毒性。 中毒表现:塑料食品包装产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是安全的。但在高温下或燃烧时释放的气体可导致头痛、头昏、咳嗽等表现。 紧急处理:迅速脱离塑料烟、气味环境,到空气清新处。出现中毒表现者到医院治疗。 中毒预防:不使用非食品包装袋盛装食物,不用化肥、工厂原料包装袋盛装食品。不要直接用塑料袋或发泡聚苯乙烯容器在微波炉中加热食品,也不要直接盛装过热食品,如刚出锅的油条等。 食品袋的鉴别:用聚乙烯、聚丙烯制成的食品袋呈半透明状,有一定柔韧性,摸起来表面象涂了一层腊,比重低,水中能够浮起来;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制成的塑料袋呈透明稍带黄色,摸起来有“粘感”,燃烧时有呛鼻刺激气体产生,比重较大,扔进水里往往会下沉。 染睫(眉)毛剂 主要成分为苯的胺基和硝基类化合物(如萘胺、间苯二酚和甲苯胺等)。此外有的染睫(眉)毛剂含有聚丙烯酸乳胶(30%)、石蜡系碳氢化合物(30%)和染料等。 毒性:由于萘胺、甲苯胺和间苯二酚在染睫(眉)毛剂中的含量较少,误食后一般不会发生严重的中毒情况。但过量摄入也引起较严重的中毒表现。 中毒表现:大量摄入以胺基和硝基化合物为主的染睫(眉)毛剂后,可有头痛,眩晕,紫绀,血压下降,嗜睡,惊厥等。稍后出现黄疸,排尿疼痛和贫血。苯胺类可引起皮肤刺激症状。由于聚丙烯酸乳胶是由聚丙烯甲酯溶液或乳液聚合而成,毒性较大,有强腐蚀性,因而大量摄入以聚丙烯酸乳胶为主要成分的染睫(眉)毛剂后,可导致口、咽及腹部严重灼烧疼痛、呕吐及腹泻。皮肤接触后,疼痛,棕色或黄色染色。眼睛接触后疼痛,流泪及畏光,出现结膜水肿与角膜损伤。 紧急处理:皮肤接触中毒要及时用水冲洗,冲洗时间不少于10分钟。溅入眼内者要尽快用大量清水冲洗,冲洗至少20分钟以上。口服中毒者,不要催吐,应立即饮用大量的水或牛奶稀释毒物(稀释约100倍),保护组织不受损伤,对出现中毒症状者要及时送医院治疗。 中毒预防:妥善保管,要存放在小儿不易接触到的地方。 除臭剂和卫生球 空气清新剂及厕所、垃圾箱使用的除臭剂主要成分是对二氯苯,空气清新剂中还加入了香料、清洁剂等。卫生球的主要成分有三种:对二氯苯、萘及樟脑。 毒性:对二氯苯、萘和樟脑对人的皮肤、粘膜均有刺激作用。对二氯苯在小剂量时毒性极低,主要引起肝脏的损害。成人口服2克樟脑可引起中毒,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萘毒性较大,吸收极快,对血细胞和肾脏有较大的毒性,儿童口服一粒以萘为原料的卫生球可出现溶血,摄入致死剂量约为2克,6岁以下儿童最易出现萘中毒。萘制成的卫生球已明令禁止使用,但仍有些地方在使用。 中毒表现:出现皮肤、粘膜的刺激症状。误食了以对二氯苯为主要成分的卫生球会有轻度黏膜刺激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等。可出现过敏性皮炎和鼻炎。误食以萘为主要成分的卫生球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溶血、贫血、黄疸、血尿、少尿等,严重者可有惊厥或昏迷。 紧急处理:皮肤接触后要立即用肥皂和凉水彻底清洗。口服者可口服催吐药物或手法催吐,3小时内不要口服牛奶和含脂肪高的食物。出现中毒症状者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中毒预防:要妥善保存和使用,避免儿童接触。卫生球尽量使用樟脑。可通过以下方法鉴别萘和樟脑:萘和樟脑用盐水鉴别,浮上来的为樟脑,沉下去的为萘或对二氯苯。萘和对二氯苯的鉴别用松节油,60分钟内溶解完的为对二氯苯,未溶解完的(剩余>25%)的为萘。消毒防腐杀菌产品消毒防腐杀菌产品因能够杀灭细菌和其他病原微生物,所以在家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医院也用于消毒、皮肤清洁剂和外伤患者伤口的清创。一般含有苯甲烃铵、溴棕三甲铵、洗必太等阳离子清洁剂或酒精、过氧化氢、石炭酸、甲酚、氯甲酚、氯二甲苯酚、焦油酸、松油及肥皂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 毒性:此类物质对皮肤粘膜多有刺激或腐蚀作用。石炭酸可通过皮肤吸收,对肝脏、心脏、肺、脑和肾均有毒性。 中毒表现:皮肤接触局部出现红、刺痒、烧灼感,还可引起全身症状。误服进入体内可出现口腔及咽喉烧灼感、无力、恶心、呕吐、腹泻、昏睡及尿呈棕色,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意识丧失等。 紧急处理:眼中溅入后要尽快用清水冲洗,持续时间不少于20分钟。皮肤接触者要尽快脱去污染的衣物,用肥皂和凉清水彻底清洗。对口服量少,仅出现恶心、呕吐者可给口服牛奶,一般能够较快的恢复正常。对接触量较大或虽接触量少,但出现局部或全身中毒改变者要迅速到医院治疗。 中毒预防:此类产品要有醒目的标识,妥善保存,和食品分别存放,放在儿童不能接触到的地方。 消毒防腐杀菌产品 消毒防腐杀菌产品因能够杀灭细菌和其他病原微生物,所以在家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医院也用于消毒、皮肤清洁剂和外伤患者伤口的清创。一般含有苯甲烃铵、溴棕三甲铵、洗必太等阳离子清洁剂或酒精、过氧化氢、石炭酸、甲酚、氯甲酚、氯二甲苯酚、焦油酸、松油及肥皂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 毒性:此类物质对皮肤粘膜多有刺激或腐蚀作用。石炭酸可通过皮肤吸收,对肝脏、心脏、肺、脑和肾均有毒性。 中毒表现:皮肤接触局部出现红、刺痒、烧灼感,还可引起全身症状。误服进入体内可出现口腔及咽喉烧灼感、无力、恶心、呕吐、腹泻、昏睡及尿呈棕色,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意识丧失等。 紧急处理:眼中溅入后要尽快用清水冲洗,持续时间不少于20分钟。皮肤接触者要尽快脱去污染的衣物,用肥皂和凉清水彻底清洗。对口服量少,仅出现恶心、呕吐者可给口服牛奶,一般能够较快的恢复正常。对接触量较大或虽接触量少,但出现局部或全身中毒改变者要迅速到医院治疗。 中毒预防:此类产品要有醒目的标识,妥善保存,和食品分别存放,放在儿童不能接触到的地方。 餐具、果蔬洗涤剂 市场上餐具、果蔬洗涤剂类产品种繁多,一般称为洗涤灵、洗洁精、餐具洗涤剂、蔬菜清洗剂等。产品按成分主要有两类,一类以烷基苯磺酸钠为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洗涤灵,另一类是以聚葡萄糖苷、葡糖酰胺、天然脂肪醇等为表面活性剂的天然植物油脂型洗洁剂。 毒性:多为无毒或低毒物质,一般量对人体不会产生毒害作用。皮肤、黏膜长时间接触高浓度洗涤剂可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天然植物型洗洁剂,其表面活性剂由葡萄糖苷化或天然醇脂化得到,属无毒无公害的绿色产品。 中毒表现:大量误食可引起腹痛、腹泻,多伴有恶心、呕吐。 紧急处理:溅入眼睛后,要及时用清水冲洗。误服者可给服牛奶或温开水,无需催吐。 中毒预防:合成洗涤剂正确的使用方法是,根据被洗物的多少及餐具上油垢存留的情况,在40℃左右的水中加入数滴到数十滴合成洗涤剂,在用清水冲洗时,一定要用抹布再次擦洗(特别是洗水果时),以尽可能减少餐具上的残留,一般需用清水冲洗3至4遍。天然植物型洗洁剂过水冲洗即可,特别适宜清洗蔬菜瓜果。
|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
|

|
直觉是我最后的武器!!!
人生五十年,与天地长久相较,如梦又似幻;一度得生者,岂有不灭者乎?……
|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