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作者: 主题: 内容:
 进入版区才能发表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 推理之门 > 侦探推理 > 技术交流   【版主】:癫癫,残雨画桥,夜云 字体大小:
1页/共1页(总计2个回复)
主 题: [转载自网易北社推理版]侦探小说的文体艺术(人气:1387)
 岛田军副将Wii爵爷打开岛田军副将的博客
1 楼: [转载自网易北社推理版]侦探小说的文... 04年08月06日18点52分


侦探小说的文体艺术

作者:曹正文先生



一 题材:犯罪现象与侦探活动

侦探小说的题材,是以描写案件的发生与破案的经过为主
体的。前苏联小说家阿·阿达莫夫指出:“侦探小说是以某种危
险的、错综复杂的犯罪秘密为主题,”保加利亚作家博博戈米尔·
拉伊洛夫进一步限定其特征:“它的文学故事必定与犯罪有关。”
也就是说,侦探小说必定以揭示犯罪现象为其主题的。

但那些仅仅叙述犯罪现象的小说,不一定就是侦探小说。
如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就生动揭示了犯罪现象
与犯罪根源;法国大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也涉及到监狱与犯
罪,但《复活》与《悲惨世界》并不可归属于侦探小说。因此,侦探
小说还应具有第二个重要特征,那就是小说一定要写侦探活动。
正如阿·阿达莫夫指出的:“全部事态都是围绕着揭开这一秘密
《犯罪秘密》的方向发展的。”即作品中有侦探参与揭开犯罪秘密
的活动。

以上两个特征,为侦探小说的题材下了明确的定义。

关于犯罪现象,在侦探小说中大致有以下8类:

1.车祸致死类。这是罪犯惯用的一种方式,或用汽车,或用
摩托车撞击;或在被害者的车内做了手脚,使刹车失灵,乃至于
在车内设置炸弹。以日本作家松本清张的小说《高速公路上血
案》为例,一辆行驶在高速公路的大型货车突然失控,造成6人
丧生,3人重伤。这从表面上看,这是一起偶然的车祸事件,但
实际上是一起精心策划的谋杀案。类似车祸致死的,还有在悬
崖上掉人深渊,在游艇上落海而亡,都是罪犯蓄意谋杀的一种手
段。

2.中毒死亡类。这在侦探小说中比比皆是.但方式有两种:
其一为被害者不慎服药而死亡,如日本作家佐野洋的《不贞调
查》写某中学教师浦上淳介死于家中,死者系服用安眠药致死,
但经过侦探查实,方弄清是有人在安眠药上动了花招,属于谋
杀。其二为明显的投毒,如挪威作家安德拉斯鲁兰的《财政大臣
之死》,一开场便是财政大臣根纳尔·云耶姆在喝了一杯饮料后
七孔流血死去。是谁在杯子里投毒,侦探活动由此开始。投毒
并非药物一种,也可能是毒木刺,如《四签名》;还有一些高明的
罪犯,本人是医生,他们利用药物过量可致死亡的原理,在用药
中加大剂量而达到谋杀目的。

3.珠宝失窃类。这类故事以某一贵重物品失窃引出犯罪现
象。如威尔斯·柯林斯的《月亮宝石》、柯南道尔的《王冠宝石
案》、阿加莎·克里斯蒂的《钻石失窃案》、莫里斯·勒布朗的《结婚
戒指》等等。失窃的贵重物件,或是价值连城,或失窃的东西系
被害者的心爱之物。这些珍宝,一旦落人其他人之手,会成为罪
犯攻击的目标,如《月亮宝石》与《偷宝石的猫》,从而引出一个惊
险的故事。

4.遗产纠纷类。这是侦探小说的特定题材,也是欧美早期
侦探小说的重要主题。往往由遗嘱引起谋杀,如艾勒里·奎恩的
《希腊棺材之谜》、横构正史的《血腥的遗嘱》、赤川次郎的《华丽
的侦探们》;或被罪犯暗中篡改遗嘱内容,或是立遗嘱人在更改
遗嘱之前突然死亡,都是因为巨额遗产引起罪犯动了杀机,引出
侦探亮相。

5.情杀类。这是由婚外恋引出的杀人事件。如佐野洋的
《不祥的旅馆》,写一对私通的男女,为了达到长期在一起的目
的,动了害人之心,但结果反而害了自己的性命。又如夏树静子
的《跑道灯》,写碧川与其妻妹二美有私情,为了害死自己妻子又
独占财产,制造了一起不在现场的谋杀案。不料他在机场被其
昔日的女友志保子识破,最后落人法网。森村诚一的《恋情的报
复》更是这一内容的代表作,因爱生恨,不择手段,最后为情所
毁。

6.报复类。这也是罪犯萌生杀机的一个原因。复仇形式尽
管有点雷同,但其动机却各不相同。对这类报复的杀人者,读者
往往并不鄙视,而相反能获得同情。如柯南道尔的《四签名》,写
舒尔托少校当年独吞了巨额财产,但一直生活在恐怖之中。他
死后又出现了一连串怪事,原来是大难不死的独腿人斯茂为夺
回自己应得的那份财物而进行复仇。斯茂的所作所为如果还有
可谴责之处,那么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中12
个无辜受害者联合起来杀死美国人雷切特,则为读者所支持。
因此大侦探波洛在揭开谜底之后,把他们一一放走了。还有松
本清张的《复仇女》,写柳田桐子因其哥哥柳田正夫被冤枉为杀
人凶手,请大律师大冢钦三为其兄辩护。大冢钦三正忙于与情
妇河野径子调情,又因柳田桐子拿不出费用,就拒绝了。柳田正
夫被判死刑执行后,大冢钦三才弄明白这是一个冤案,但他已无
能为力。柳田桐子此时已有报复之心,当河野径子涉及一起凶
杀案时,求其为她作证。柳田桐子表面是答应了,暗中悄悄毁了
物证,这时轮到大冢钦三去求柳田桐子,柳田桐子一口应允。第
二天她却向检察官揭发大冢钦三,最后河野径子被判死刑,大冢
钦三也丢掉了饭碗。而西村寿行的《追捕》、《荒野复仇》、《凌虐》
都是因报复而引出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故事。

7.个人隐私类。这是老派侦探小说的手法之一。如爱伦·
坡的《失窃的信》,写巴黎禁宫内失窃了一封事关某个显赫贵人
声望的信,杜宾用巧妙的方式破了案。又如柯南道尔的《米尔沃
顿》,写一恶棍专门收购有地位女人的私信,进行敲诈。森村城
一的《人性的证明》也是写由个人隐私引出的凶杀案,八杉恭子
年轻时因美国黑人威尔逊从流氓手中救了她,两人同居,生下一
个儿子。后来八杉恭子嫁给日本人郡阳平,成了颇有声望的时
装设计师,正在她飞黄腾达之际,她的儿子乔尼从美国来找母
亲,八杉恭子不想认儿子,用钱打发儿子返回美国,乔尼不愿,八
杉恭子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动了杀机。

8.国家机密与名人丑闻类。写涉及国家情报机密引出的案
件的有如前苏联小说家阿·祖博夫的《五十行字的秘密》、捷克作
家瓦茨拉夫·福尔普列特的《罚球区谋杀案》、美国作家克鲁兹·
史密斯的《黑貂阴谋》;写涉及名人丑闻的有如日本作家森村诚
一的《太阳黑子》、《锁住的棺材》,水上勉的《雾与影》、《海的牙
齿》,松本清张的《深层海流》,都深刻揭示了日本上层社会的黑
暗与无耻,写政界大员与财界巨头贪赃枉法,勾心斗角,怕被人
发现其丑闻,而动用杀人伎俩。

除以上八类外,还有因各种生活琐事引出的案件。但归纳
起来,因为金钱、权力、名誉和复仇等而犯罪作为题材的在侦探
小说中占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二 布局:构思巧妙与结构严谨

侦探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与一般的纯文学作品有明显的区
别,小说的构成与其结构、布局有关,一篇成功的侦探小说必定
有其严谨的结构与精妙的布局。具体表现为:案件发生——有
多种可怀疑的作案者———一排除——找出真凶。这个过程的
组合,布局是最关键的一环。

侦探小说家在设计故事框架时,首先要确定案件的发生经
过,其次便是故布疑阵,让读者进入迷宫阵中,被人怀疑的对象
一个个在读者面前走过,令人感到几乎每一个出场的人都有可
能作案,但细细一想,又觉得每一个人都不具备作案的时间。如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尼罗河上的惨案》就是成功的一例。小说
家一开始让侦探注重分析犯罪的动机,即在这起谋杀案中谁是
直接获利者?当某个人可以认定为凶手时,他(或她)却突然死
了。或者在发现蛛丝马迹之后,却不具备某涉嫌人作案的有力
证据,致使线索中断,又呈现一片迷惘。这时剧情由此急转直
下,侦探在众目膀暖之下,讲一个故事,把谜底和盘托出,让读者
在大吃一惊之后又恍然大悟,凶手被擒或畏罪自杀,于是结局皆
大欢喜。

这类布局,是始终充满悬念的。越是成功的侦探小说,凶手
越是隐蔽,破案越有难度,而错综复杂的情节,把读者吸引得如
痴如醉,案件真相大白之后,让读者重头再读一遍,才知道自己
的智力与判断力在大侦探之下,由此对作者巧妙的构思与布局
大加佩服。

关于侦探小说的模式,已在上一章详述,不必在此赘言。但
侦探小说层出不穷,读者百看不厌,关键依然在布局上,布局人
人会布,但各有巧妙不同。高明的侦探小说家总是别出心裁,演
变出多种“艺术魔方”。

侦探小说的布局艺术,主要表现在开头、主体、结尾三大部
分。

开头,是侦探小说吸引读者的第一步,凶案的发生要离奇而
有神秘感,带给读者一连串的问号,如作案者是谁?被害者为何
被害?谁是这起谋杀案背后的直接获利者?这些问题都在案件
发生后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与浓厚兴趣。比如爱伦·坡写的第一
篇侦探小说《莫格街谋杀案》开头就很离奇,巴奈小姐与巴奈太
太死得很惨,但室内门窗紧闭,凶手不知如何进人,这就引出悬
念。又如森村诚一的《罪犯的名片》写赌徒相乐为了结婚而急于
筹款,在一筹莫展之下,挺而走险,准备去杀死高利贷者阿松。
他深夜闯入阿松住宅,还未动手,却发现阿松已经死了。这又是
一种意外的开头。再如帕特里克的《恐怖的白石竹》,写美丽的
洛思小姐在生日那天收到一朵白石竹,她大为惊恐,因为在她的
亲戚中,已有两人收到白石竹后不明不白地死去。这些开头都
有离奇性与神秘感,并能抓住读者的心弦。

小说的主体,是构思、布局成功的第二步。有了疑窦迭起,
如何把案情引向深人,是由小说主体部分来逐步完成的。因为
在开头故布疑阵,经过侦探的调查之后,必然会引出新的蛛丝马
迹,松本清张在《玫瑰旅游团》中写旅游团出发之后,发现一连串
怪事,先是多田真理子被人扼昏,接着是藤野由美、梶原澄子先
后被害,经调查,疑点集中在导游土方悦子身上,但土方悦子并
不是凶手,而真正的凶手是评论家江木奈歧子与她的情夫铃木
道夫。原来江木奈歧子与藤野由美过去都做过妓女,而梶原澄
子恰恰在这时认识了她们两个。江木奈歧子在旅游团名单上发
现了她们的名字,害怕昔日隐私被暴露,便命铃木道夫充当凶
手。这个故事在侦破过程中,一波三折,扑朔迷离,与《尼罗河上
的惨案》的作案方式有相同之处,但杀人动机则完全不同。又如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死的怀念》,写罗斯·玛丽在生日宴会上,喝
下一杯酒,便猝然死去。当时在罗斯·玛丽的手提包里发现了一
包氰化纳,而罗斯·玛丽曾写下遗嘱,生前并有厌世情绪,故而警
方断定她为自杀。在罗斯·玛丽死后数月,她的丈夫乔治收到一
封信,信上称罗斯·玛丽系他杀。这是一个意外,也就把案情引
人新的高潮,乔治便把当时参加其妻生日宴会的客人再次请来,
想从中找出凶手。不料他在宴会上喝了一杯酒,也猝然死去,这
又是一个意外。警方展开调查,毫无结果,但一位名叫安东尼·
布朗的青年男子悄悄开始侦察,终于几经曲折,揭开谜底,这是
意外的意外了,因为破案者不是警察与侦探,而是一位充满好奇
心的正直青年。由此可见,侦探小说的故事发展过程中,不仅要
步步设疑,引导读者步人迷宫,而且还要在布局与结构上屡起波
澜,转换悬念,与整个案件发生的过程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从而
令读者欲罢不能,不断在否定中增加新的思维方式。

结尾,是侦探小说揭示谜底的最后交代。在层层剥笋之后,
案件终于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但写好结尾,仍需功力。首先是
揭示罪犯的作案应有严密的逻辑性,可以令读者反推理之后明
白自己的失误,也就是案件发展的合理性。其次,结尾也可以石
破天惊,又引出意外的结果。佐野洋的《离婚争战》写春彦与夏
子结婚后的关系一直很冷淡,在春彦的眼中,妻子是个冷美人。
他在外结识另一个性感美人真弓,真弓自称是插花女郎,与春彦
打得火热。春彦由此便想结束乏味的婚姻,但妻子是他公司董
事长的亲戚,为此他不敢先提出离婚,对此很苦恼。有一次他遇
到老同学是安,两人一起喝酒,春彦便把家庭烦恼和盘托出,是
安提示他说:“做个单身汉很快活,你为什么不离婚呢?”春彦只
是摇摇头,说出自己的苦衷。过了些天,是安打电话给春彦,说
已有一条妙计。春彦于是赶去找他,是安说:“你伪造一张夏子
与人调情做爱的照片,寄给她,她一定会无地自容,说不定会自
杀,你离婚不是成了吗?”春彦觉得此计颇妙,但从何处去找这样
的照片呢?是安就建议春彦找女朋友商量。结果,春彦把真弓
找来,两人合拍了一张裸照,然后把照片交给是安用换头术翻
拍。几天以后,夏子收到照片后,果然神色不安,她见丈夫神情
冷淡,便吃了安眠药自尽。但夏子自尽未成,于是她主动提出
离婚,春彦暗暗高兴,心中十分感激是安。办好离婚手续后,春
彦想请是安吃饭,但是安却提出要由他请客,春彦大为不解,是
安笑着说:“你应该祝贺我,我要和夏子结婚了。我过去一直暗
中追求她,她却不肯;这次她看你见死不救,她才下决心与你分
手,和我结婚。真要谢谢你了。”春彦听了大吃一惊,但令春彦更
为吃惊的是,他真心相恋的真弓,原来是个妓女,她总说去为人
插花,其实在某夜总会里接客。春彦听了,惊得目瞪口呆。佐野
洋这篇小说没有写谋杀,但同样充满了悬念,而结尾更是奇峰突
起,把是安这个恶棍的真面目揭露得淋漓尽致。从是安出的诡
计,就说明此人心术极不正派;真弓的浑身香水味,打扮得十分
性感,早就为她做妓女身份埋下伏笔。这个结尾在意料之外,又
在情理之中,也是侦探小说结尾的成功一例。

柯南道尔的《四签名》的结局也很有回味。华生医生随福尔
摩斯侦破了四签名案件,那个美丽的摩斯坦小姐原来拥有大笔
遗产,但独腿人斯茂却将财宝全部扔在河里,巨富小姐一下子变
得一贫如洗,但对华生来说,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原来他一直
暗中爱慕摩斯坦小姐,只因贫富悬殊,不敢有非分之念。现在两
人的经济地位平等了,他便正式向摩斯坦小姐求婚。这是动人
的一笔,写出了华生医生高尚的人格,这个结尾在其他侦探小说
中是很少见到的。


三 人物:侦探与罪犯

文学是人学。侦探小说的文学价值,就在于它拥有众多独
具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由于体裁的限定性,侦探小说中的人
物主要有三类:一是触犯法律的罪犯;二是与案情有关的知情
者;三是承担侦破任务的侦探。这三类人物中,侦探与罪犯是居
于主导地位的,尤其是侦探,他是第一主角,他的思维方式与判
断能力对案情的渐趋明朗化起到主要作用,我们分别将这两类
人物形象的成功得失作一分析。

(一)侦探是侦探小说中的正面人物,由以下几种身份的人
担任:(l)警官,如《月亮宝石》中的克夫探长,《梅格雷探案》中的
梅格雷探长,《蓝色列车上的谋杀案》中的十津川警察。(2)私家
侦探,如《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的福尔摩斯,《阿加莎·克里斯蒂探
案集》中的波洛,《D坡杀人事件》中的明智小五郎。(3)检察官,
如《零的蜜月》中的雾岛三郎。(4)从事其他各种事业的业余侦
探,如《隔墙有眼》中的新闻记者田村,《猫知道》中的家庭教师仁
木与悦子,《玫瑰旅游团》的导游土方悦子,《假眼》中的格森律
师,《印痕之谜》中的图书馆管理员普露丹小姐。他们都是在偶
然中,或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或出自正义感,进人案情的旋涡中,
于是充当了侦探的角色。这类角色在日本推理小说中更为流
行。柯南道尔塑造了福尔摩斯,阿加莎·克里斯蒂塑造了波洛,
西默农塑造了梅格雷探长,日本早期侦探小说家江户川乱步塑
造了明智小五郎,但自松本清张起,日本推理小说中几乎未再塑
造世界闻名的大侦探。许多离奇案件的解谜者,则是普通人,这
未免削弱了侦探的诱人魁力,但却使作品更具真实性与生活气
息。

但无论是正宗的专职侦探,还是业余侦探,他们最终的艺术
魅力还在于其具有独特的个性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我们先来谈谈侦探独特的个性。人的个性具体表现在外貌
神情上、举止谈吐上、兴趣爱好和处世作风上。从这四点来认识
侦探,我们首先认识了福尔摩斯,他的外形很特别,瘦高个,鹰钩
鼻,目光锐利,神态冷静,他对解剖学、医药、化学十分精通,文学
艺术的知识几乎等于零,但他是一个优秀的小提琴手。他表面
上给人有点冷酷,但热心助人,他精通格斗,更擅长于推理,具有
精细的观察力和神奇的判断力。这个形象在文学画廊上已独具
魅力。崇拜柯南道尔而走上侦探文学道路的阿加莎·克里斯蒂
知道再塑造一个类似福尔摩斯的艺术典型已经无能为力,于是
她设计的大侦探波洛,在形象上与福尔摩斯形成强烈的反差。
波洛是矮个子,有翘起的弯胡子,他爱好周游世界,不擅长格斗,
但脑子里有许多“灰色”细胞,他同样善于在蛛丝马迹中寻找线
索,但他的行动不及福尔摩斯敏捷,他是用脑子来破案的,比福
尔摩斯更具丰富的想象力。于是,波洛又成为侦探文学画廊里
第二个出类拔草的人物。如果再以两人的个性风格来比较,福
尔摩斯显得严肃而冷峻,属于外冷内热的艺术典型,他的缺点是
自命不凡,对女人厌恶、有偏见和注射可卡因的不良习惯;但波
洛却是幽默而和善、和蔼可亲的胖老头,他的缺点是夸夸其谈,
有特殊的洁解,老是喜欢以讲故事的形式来揭开谜底。

其他的侦探代表人物,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比如宽肩膀。
圆脸膛、胖墩墩的布朗神父,风度翩翩的美男子人形位七,性格
倔强、临危不惧、敢作敢为的菲利普·马洛,一头红发、满脸皱纹。
每天都喝法国白兰地的麦克罗·西恩,身强力壮、烟瘾大、喜欢
女人的詹姆斯·邦德,异常美丽而极具性感的梅尔维特·谢德里
茨……这些侦探形象不仅在外貌上千差万别,更重要的是作家
都注意到了描述他们的嗜好与弱点,也就使这些侦探更加生活
化,也更为读者所信服。
但仅仅满足于表面上的描写,还不足以塑造侦探这一形象
的丰满度。成功的侦探小说作品,总是通过扑朔迷离的案情来
刻划侦探出手不凡的判断能力。比如柯南道尔在《巴斯克维尔
的猎犬》中写福尔摩斯接手这件棘手的案件后,他表面上不动声
色,暗中出外调查,又暗藏在旷野的石屋里精心观察,并处处表
现出先见之明。比如,要华生尽力保护亨利,忠告亨利不可单独
外出,可见他对罪犯行凶早有预料。福尔摩斯侦破此案,除了注
重调查研究,还运用他细致的观察。他发现斯台普顿的相貌与
修罗有相像之处,从而推断出斯台普顿即是传闻已死的罗杰。
至于福尔摩斯在与巨犬对垒之际,眼明手快,连发数枪,将恶犬
击毙,也显出他身手不凡。另一位大侦探波洛,他在《东方快车
谋杀案》中也有非凡的观察力,雷切特在车厢内被杀死,他没有
被死者手表上的时间所迷惑,他从东欧与中欧的一小时时差,来
确定被害者的正确时间。又从伤口的深浅来判断作案者不是一
个,而是12个。这当然也是波洛从谋杀动机来作出正确判断
的。他绘声绘色地讲述12个人杀死雷切特的经过,令人大为叹
服。这个谜案的被解开,正显示波洛的智慧与丰富的想象力。

在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两位侦探身旁的陪衬人物:华
生与哈斯丁船长,他们在思维方式上都比福尔摩斯、波洛慢半
拍,从而显出两位主角的高明,由于搭档得很合拍,更增加了戏
剧色彩。这也是一种成功的“绿叶衬红花”的作用。

(二)罪犯也是侦探小说的主角之一,他是在故事中与侦探
唱对台戏的反面人物。他对案情的源起、发展与深化,起到了主
要的作用。小说中的罪犯塑造成功与否是衡量侦探小说是否精
品的标准之一,罪犯作案的手段越隐蔽,越能突出侦探的破案水
准。

罪犯的身份比起侦探复杂得多,各种身份的人都可能成为
罪犯,但促使其犯罪的动机不外乎以下几点:

1.为谋取巨额财产。几乎百分之七十的侦探小说描写的是
为了财产而引起谋杀风波的。《尼罗河上的惨案》中的罪犯——
赛蒙·多尔与杰奎琳是一对真心相爱的恋人,他们为了挣脱贫
穷,挺而走险,先由赛蒙·多尔与百万富翁之女林内特·里奇韦小
姐结婚,然后在游艇上实施谋杀林内特·里奇韦的计划。林内
特·里奇韦一旦被害,万贯家财的继承权无疑就落人赛蒙·多尔
之手。这个谋杀计划设计得十分精密,要不是波洛出现,他们谋
财害命的伎俩就很可能得逞。森村诚一的《恶梦的设计者》写美
丽妖媚的多津子与财川一郎去温泉度蜜月,一郎是千万富翁财
团总一郎的独生儿子,他在夜晚为人所害,多津子找到一个与
其丈夫相貌极其相似的无业游民水木时彦,让他顶替一郎,其目
的也是为了获取巨额财产。但是这个冒牌的一郎虽然骗过了亲
友,却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信上揭露真的财川一郎已经死去,现
今的财川一郎是个冒牌货。原来写信者即是杀死一郎的凶手谷
口,谷口是总一郎的妹夫,他因为与总一郎的情妇鬼混,被一郎
看到,便动了杀心。当然,在他除去一郎后,他也是获利者。于
是多津子与谷口开始明争暗斗,各用诡计。这两个反面人物,一
个是淫荡而凶恶;一个是阴险而贪婪。最后他们都死于非命。
“鸟为食亡,人为财死。”这个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2.人情而毁,或者说为色而毁。这在侦探小说中同样占有
一个重要的位置。西村京太郎的《恐怖的星期五》写东京接连发
生几起女性被害惨案,那些被强奸而死的女性均有黝黑的皮肤,
而每次惨案的发生的时间在星期五,以致引起每逢星期五东京
的女子不敢单身外出。警方严密监视,但惨案一次又一次发生,
最后终于查明罪犯是佐藤弘。他因为妻子背着他在海滨与一个
男子通奸,并生下一个男孩。由此佐藤弘认定天下的女人都不
忠,便以强奸泳装女人作报复。松本清张的《恶棍》,写医院院长
户谷信川利用职权,玩弄女人。他为了和女实业家植村隆子结
婚,急于筹集资金。他想到从另一个姘妇藤岛千懒的手中弄
钱,藤岛千懒比户谷信大15岁,她的丈夫开了一家大百货公司。
户谷信为她设计谋杀其亲夫,结果其丈夫被害死。户谷信原以
为大功告成,不料他的另一个情妇、护士长寺岛丰出面要挟,户
谷信又动杀机,决定杀人灭口。但寺岛丰被推下悬崖后未死,她
向警方报案,终于将这一恶棍绳之以法。

3.因名誉而犯罪。社会声望与名誉是财色综合体的基础。
许多名人要员为了保持其正人君子形象不惜以身试法。西村寿
行的《妇产科的阴影》中的妇产科医院院长濑田表面上道貌岸
然,但他暗中却拥有多位情妇。一次他与情妇在车中寻欢作乐,
不慎将一老妇人压死,此事正好被医院医生井上五郎看到,井上
五郎便趁机敲诈濑田。濑田知道井上五郎生活一贯放荡,又在
一次动手术时错将一女子的子宫切除,引起该女子厌世自杀。
该女子的丈夫仓田明夫正想找井上五郎报仇。濑田为了保护自
己名誉,暗中对井上五郎下了毒手,并嫁祸于仓田明夫。最后水
落石出,濑田面对法律,服毒自杀。

4.因嫉妒而犯罪。如松本清张的《单身女子公寓》,写一些
单身女子合用一个浴室,服部和子在浴室中踩到了一具尸体,被
害人名叫村濑妙子,警方调查公寓中所有的女子,从中了解到她
们每个人都有一段隐私。不少老姑娘心理变态,互相嫉妒。警
方经过调查和推理,终于查明凶手是62岁的栗宫多加子。这个
死了丈夫的老妇人对公寓中的其他女子常有男友来献殷勤,十
分反感,变态的心理造成了她杀人的动机。

5.集团犯罪。这类犯罪在前苏联小说中和美国黑幕小说较
多出现。他们是一群匪徒或流氓集团,结伙抢劫,疯狂杀人。如
前苏联小说《猫头鹰的阴影》,写一个绰号叫“猫头鹰”的匪徒,聚
集党徒,仇视社会,疯狂报复。又如美国小说《三个奇怪的电
话》,写越狱逃亡的黑社会头子乌勃立,对社会疯狂报复,这类犯
罪分子的行动不是孤立的,他们有一伙人,用犯罪行为来挑衅新
制度的建立,最后终于落人法网。

关于罪犯的犯罪动机,既有个人心理变态,也有其性格特征
造成的。我们过去简单地认为犯罪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产物,
这是不正确的,无论在哪一种社会制度下,都可能发生犯罪行
为,究其原因,归根到底是人的内因和外因所导致的,而内因是
起主导作用的。罪犯的共性是极端自私、蔑视法律、贪婪、嫉妒。
心胸狭隘、刚愎自用、胆大妄为、心理怪癖,这些都是罪犯的内
因,而外因则与社会环境影响有关。

总之,一部成功的侦探小说,罪犯越塑造得成功,越能衬托
侦探的光辉形象,也越能显示出侦探小说的魁力,这是无可置疑
的。

四 情节:扑朔迷离、高潮迭起

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在表现不同的题材时,也就具有不
同的叙事方式。侦探小说的叙事文体是引人注目的。它不仅要
求作者有巧妙的构思与严峻的布局,还要求作者在叙事和交代
情节时具有以下特点:精细、简洁、紧凑。

纯文学的小说家一般对侦探小说有一种轻视感,但当他们
执笔来写这类小说时,又感到困难重重,因为侦探小说的叙事结
构不像纯文学那样可以随心所欲。侦探小说具有严密的框架,
环环相扣,前呼后应,而在描写情节时,力求做到精细。比如罪
犯如何作案,侦探如何在细微处找到破绽,又如何从一句话、一
个表情来捕捉到人的内心变化,这除了运用精细的叙事手段,还
要求写得简洁、紧凑,所有的描写都要围绕罪犯的活动来展开,
看来是无意中的一个道具,在关键时刻可以成为揭示罪犯的物
证。如果写得拖泥带水,不够紧凑,势必让读者无法阅读下去,
也就削弱了侦探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因此,成功的侦探小说必然是开门见山,首先是把读者吸引
住。如爱伦·坡的《莫格街谋杀案》的起首便是描写深夜巴黎街
头的一阵凄厉的尖叫声把人们惊醒,警方随即进人现场,发现了
一起离奇的谋杀案。江户川乱步的《来自地狱的人》一开头就是
一场为争夺美女的生死之搏,冈田与三谷面对两杯酒——一杯
有毒,一杯无毒,生与死对他们来说只能是一种选择。西村寿行
的《污染的海峡》首先给读者带来一幅血腥的画面,安高恭被毒
死在水池里,血已凝结,脸形经水浸泡后十分恐怖。一般来说,
侦探小说开头总是先写凶杀案的发生,然后再寻找线索回叙,或
是写一件离奇的现象的发生,演示着有一起凶杀案即将爆发。
如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尼罗河上的惨案》,开篇写富翁之女林内
特·里奇韦小姐与英俊的男青年蒙赛·多尔结婚,他们准备乘华
丽的游船去尼罗河作蜜月旅行,一切是那么富有诗情画意,但林
内特·里奇韦小姐周围却发生了一连串奇怪的事。山上突然掉
下石块,林内特小姐身旁出现了一些仇视的目光,这些描写都为
后来发生的凶杀案埋下了伏笔。

除了开门见山,在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安排情节,
因为侦探小说是情节小说,把情节安排得扑朔迷离,高潮迭起,
是侦探小说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森村诚一的《虚幻的旅行》写
的是东京女职员裕希子原来有个恋人,那个恋人被公司老板的
女儿看中,就弃她而去。裕希子痛苦万状,决定参加“欧洲名胜
23日游”,在旅途中,突然发生酒瓶掉落事件,差些砸死旅客矢
村。裕希子意识到这次旅行团中必有凶犯混入。随着旅行团经
过一个又一个美丽的风景点,一件又一件离奇的事令裕希子百
惑不解。他们中有的人因为厌世而想自杀,有的人身上有隐情,
有的夫妻是老夫少妻,那个女的像艺妓。在罗马,旅游者遭日本
浪人袭击;在巴黎,又有人被推下火车。一波未平,又起一波,高
潮连台,悬念迭起。最后大家才弄明白杀人凶手是虹子,因为她
当年曾被野英玩弄了3年,于是她想报复。旅行结束了,裕希子
也走出了生活的阴影,生活对她又充满了阳光。这篇小说在情
节上是一环扣一环,令读者欲罢不能。

再来看森村诚一的另一篇小说《凶险人生》。久连山与清子
是新婚的伉俪,他们在京都宾馆投宿,不料原来订的房间已被他
人占了,宾馆另给他们换了一间豪华的套房,价格仍是普通房价
格。这对夫妻喜出望外,正在房间内卿卿我我之际,房门突然被
打开了,冲进来3个暴徒。这3个暴徒为首的叫冲山,他本想报
复另一个黑社会集团,不料却见到了美丽裸体的清子,就当着久
连山的面,强奸了他的妻子。清子不久发现自己怀孕,她为了打
胎,死在手术台上。久连山决定向冲山讨还血债。久连山通过
按摩女郎重代打听到了冲山的下落,便深夜执刀闯进那个房间,
用刀抵住冲山的脖子,不料这个与冲山长得极其相似的男人,不
是冲山,而是万波。万波也与冲山有仇,愿意引冲山出场,两人
连手复仇。与此同时,他们又找到了另一个与冲山有仇的男子,
他叫井手下,因母亲澄子被冲山强奸,一心想报复冲山。3人便
结成同盟军,并向警方报案。但是过了好几个月,那个横行不法
的冲山始终没有露面。冲山在哪里呢?几个月后,在离井手下
家不远的院子里,发现了一具尸体,这尸体正是冲山。原来冲山
见报上刊登追捕他的新闻,便又跑到澄子家中,澄子面对他手握
的屠刀不得已把他藏在地下室。那天澄子给他送饭,他又再次
强奸了比他大20岁的澄子,澄子忍无可忍之际,在酒菜中放了
毒,把冲山毒死了。并手下想替母亲人狱,但澄子自首承认了这
一切,她跟巡警人狱服刑。久连山与万波都含泪相送。这则故
事的情节是多侧面的,以冲山的凶狠残暴为主线,以3个小人物
的悲惨遭遇来突出一起除暴行为,但想不到真正除暴的却是一
个50多岁的老妇人。久连山寻找冲山的过程,写得很有起伏,
井手下与冲山本是同窗好友,但冲山居然强奸了他的母亲,这些
描写都有力地揭示了复仇除暴主题的深得人心。

不少侦探小说都被搬上了银幕,原因是侦探小说有很强的
可读性,情节的曲折与变幻莫测,都给读者带来很大的吸引力。
一篇侦探小说如果没有生动的情节,不能作为故事来讲述,那是
很难成功的。由此可见,情节对侦探小说来说是何等重要。

五 思维方式: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

侦探小说不仅显示它的文学性,而且还具有独特的思维方
式——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

1.形象思维是文学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段。侦探小说同样离
不开形象思维,作家通过形象思维来交代惨案的发生、被害人的
面目、作案的蛛丝马迹,以及追捕罪犯的经过,这一些都离不开
作家的形象思维。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作品中的侦探不仅注重
实地考察,而且有丰富的想象力。如柯南道尔的《巴斯克维尔的
猎犬》中,福尔摩斯认定斯台普顿就是恶棍罗杰,正是他从一张
像片引起的突发联想。这个联想的过程就是高尔基说的“用形
象来思维”。又如一个罪犯引起人们的憎恨,正是通过一连串形
象的描绘而导致的。如森村诚一的《凶险人生》,写清子在新婚
之夜被冲山强奸,又写冲山强奸了自己老同学并手下的母亲澄
子。这些形象的画面,为久连山他们3人联手除暴,提供了思想
基础。另一篇森村诚一的《身份不明的被害者》,写菊地要与弘
子结婚了,外界对此议论纷纷,因为弘子是人见人爱的“小鸟依
人”,而菊地长相平平。但结婚前,菊地父母却对这门亲事也持
有异议,因为菊地是有身份的家庭,而弘子出身贫贱,又有一个
姐姐不知去向。但结婚那天,弘子光彩照人的形象与清新脱俗
的风度,令菊地父母大为满意。婚后,弘子辞去公司职务,成了
家庭主妇。共同生活了一个月,菊地突然发现了不少疑点,比如
一向感情细腻的弘子,在做家务时马马虎虎;又比如多情善感的
弘子过去不留意踩死了一只小虫,会难过好几天,现在弘子踩死
了一只小虫竟毫不在乎,等等。有一次弘子还忘了关煤气开关,
这些小事发生在弘子身上,菊地对此大惑不解。这些描写都是
形象思维在起作用。菊地终于找到了真相,这个弘子不是真的,
而是弘子的姐姐则子假扮的。原来则子嫉妒弘子,她说:“我想
杀了妹妹,从此做一个好女人。”她并不真正意识到,一个女人的
可爱,不仅在于外貌(则子与弘子是孪生姐妹,长得几乎一模一
样),而在于她们的品行与性格,难怪菊地与则子结婚不久,一下
子发现妻子像变了一个人。因此,在侦探小说中,形象思维依靠
形象描绘、想象与各种细节的叙述,从而形成侦探小说特有的艺
术魅力。

2.逻辑思维对侦探小说来说就更重要了。因为侦探正是通
过那些人物特征、作案留下的痕迹、以及作案者的动机,从而推
理出凶手的。如福尔摩斯这个大侦探可以从一只怀表来推断一
个人的身份以及他的爱好和近况。福尔摩斯这样推断:“表的主
人曾经很有钱,因为这只表的价格不低;但他是一个赌徒,因为
表面上有不少磨损,想来表和钱币常常放在一起。”福尔摩斯还
从一个人的鞋子与走路姿势,来判断出那个人是个军人。这些
细节都是逻辑思维的结果。逻辑思维就是通过概念来认定事物
发展的方向。比如波洛在接手案件之后,首先要考虑作案动机,
这起凶杀案发生后谁是直接获利者,根据这一概念来圈定嫌疑
犯的范围,然后又—一排除,最后找出真凶。这个逻辑思维的过
程是侦探运用逻辑学,在进行分析、综合、推理之后,才取得成功
的。当然一旦逻辑思维发生偏差,也可能把读者引向歧路,这科
角色往往由侦探的陪衬人物,如华生医生与哈丁斯船长来表现。

因此,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在整个侦探小说的创作过程中
是溶为一体而又相辅相成的,没有形象思维,小说就缺少生动的
细节描写与人物塑造,读来枯燥乏味;没有逻辑思维,小说就缺
少推理过程,整个作品的结构就不够严谨,经不起反复回味。

同时,在侦探小说中,还会运用模糊思维与灵感思维。模糊
思维是作品中的主角对案件的发起,产生一种把握不定、模糊不
清的状态,很多小说的报案者均是如此。而灵感思维,也是大侦
探突发奇想而导致的。但灵感思维不能成为神来之笔,还是要
符合人物与事态发展的逻辑性才行。只有这样的侦探小说才是
真正有价值的侦探小说。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飞翔在天际间归去来兮
2 楼: Re:[转载,但忘了出处]侦探小说的... 04年08月06日20点09分


真的是好文章,剖析得很精彩。
我想问一下搂主,你知道作者是谁吗?






难楚欢,难楚欢。何楚琳聆旧赵还?只谓双鹿崎岖间。
只唯娇,只唯娇。落云涵含咎卜兆,迄络一言简凭观。
颦岚云起指江堰,又坠又消几复洹,已赴常休难难难!
本庶翱竹斩削处,几拂春淋几抚潺,只折不弯遁惟断。
倾露附与何支半,淡淡叹叹珠已断,何处无墉何处空! 

依屏断望处,感楚颇多,但为此,抑难郁之。——后记 


 
有在德国留学的吗?和我联系亚:::: http://lyzhang.me/
朋友要多联系呀~ 我的twitter: @sidneyzhang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岛田军副将Wii爵爷打开岛田军副将的博客
3 楼: Re:Re:[转载,但忘了出处]侦探... 04年08月06日20点18分


【飞翔在天际间在大作中谈到:】

>真的是好文章,剖析得很精彩。
>我想问一下搂主,你知道作者是谁吗?

就是写出《世界侦探小说史略》和《世界侦探推理小说史话》的曹正文先生。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1页/共1页(总计2个回复)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推理之门   |    将推理之门加入收藏夹
邮件联系:zhejiong@126.com  沪ICP备2021006552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6128号  推理之门  版权所有 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