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ard(ShellingFoard)
|
|
1 楼:
常识
|
04年05月08日16点41分 |
三)、知己——调查员或调查公司在进行此类案件调查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或困难 从目前调查工作的操作实际来看,调查公司在此类调查工作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1、调查员本身对目标行业的不熟悉: 国内目前出现假货的行业可谓是林林总总,说句玩笑话,基本只要不是诸如导弹卫星等高精尖领域的行业都或多或少有假冒产品的存在,具体产品中出现假冒的情况就更多了。这么多的行业产品,同样多的防伪措施,里边涉及的知识信息量实在太大,任何一个调查员谁也无法独自掌握这么许多产品的辨假识假资讯,何况每个行业又均有其行规、交易特点方式。不熟悉就没办法有效识别,就更难谈得上有效渗透和打入了。
2、在具体打击行动中因制售假者关系网保护伞的存在而造成双方背景权力支持的不对等性 专业制售假集团往往与地方政府中腐败分子或地方保护主义倾向较重的官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就是直接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而在具体调查与打击行动中,调查公司能获得的支持一般只有舆论媒体和“明面上的法律”,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制售假方与调查打假方所能凭籍的背景支持往往就不对等,除非是中央一级的部门或媒体介入,方能使这种背景力量的不对等得到暂时的改变。但在更多数的情况下,不是执法部门不予配合,就是在查获后具体处理上还是重罪轻罚,以罚代刑甚至不了了之。
3、调查员在个人所处社会层面有限,个人经历阅历及调动的资源一般也受限较大 国内调查员除开少数资深人士既对企业运作,目标行业有较多阅历,又有较丰富人生经历外,一般的社会阅历、工作经历、社会层面都还是比较有限的,而他们面对的往往是阅历丰富、老奸巨猾的制假犯罪分子,因此在一般接触上往往容易吃亏,在对方面前显得嫩。另外,调查公司对调查员在专案中的费用控制往往较严,这也给调查员在制定需要动用一定资源的调查行动方案带来了较大的限制。
4、对于地域性、家族化色彩明显的团体而言,很难深入其内部。 这一点对于某些以地域同乡和亲戚纽带结合的制售假集团非常明显,如潮汕人组成的制假集团如调查员自己不是潮汕人或能获得有关人士的引荐,不要说深入内部,就连与之真正搭上线也很困难。国内调查公司一般调查员以内地人士为主,因此在跟某些地域性、家族化色彩明显的团体接触上往往困难重重。
5、受打假调查装备与技术手段限制,对于隐蔽较深防备严密的制售假者缺乏有效的突破手段。 制假者由于其从事本身就是暴利行业,其往往财大气粗,不但出了事后能大把大把地“洒银子”来收买相关人员,在平时防范上也往往舍得下大本钱。最新式的周界式报警器、红外线监视仪、进口安防系统一整套先进的防范器材(举例:广州、潮汕的制假烟案例 ),有时比调查员自己用的还先进。
6、多数调查公司由于自身内部管理体制本身的局限, 较大地限制了调查员之间有效配合与协作体系的建立,从而使得很多必须通过分工协作才能开展的行动无法顺畅操作,从而增加了调查的难度与调查员个人的风险性。
7、调查员缺乏一个正当的身份,在取证过程中很难获得有关方面的协助,而且在调查时,特别是深入制假窝点、组织调查时被制假者识别欲行凶时往往缺乏起码的保护。这一点是老大难的问题,在调查业本身没有合法,被国家法律完全认可之前,这个问题基本没有解决的可能。
(四)、争胜制胜的具体谋略: 一、从操作手段方法模式上创新,寻求制胜之道——组织结构健全、手段完备者胜 制售假与对之进行调查的工作是对抗性非常强的一对矛盾,一方要制假,另一方就要想出一系列办法来调查发现假货并予以打击;而这时造假的一方又会针对调查者的种种策略手段想出更多的隐蔽与防范调查打击的办法。两者呈现出一个相生相克的态势, 在这种专业化综合性的整体对抗中,谁的手段方法更齐备,组织结构更健全严密,谁就能在对抗中占据上风。
为此,调查公司中有代表性的公司或将来行业协会中的专业人员应挑头对世界制售假现象、活动的规律、特点、发展历史;当前主要涉案组织、个人;不同行业产品间制售假的主要手法、流通渠道、过程、防范调查打击的具体手法等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并针对调查打假行动本身,以案例收集总结的方式,研究建立一整套从情报网建立、情报线索收集、分析评估、调查行动手段、技术以及内部安全防范为主要内容的方法体系,形成适合中国当前制售假基本活动规律、调查公司可拥有的调查设备、技术及人员素质基本特点的一套情报、调查、行动的系统化规范化的操作模式。
二、情报先行,善觇敌情者胜 所谓知己知彼者,百战百胜。在对专业化制假活动的调查与打击活动中,调查员获得制售假线索的手法一般有这样几种方式:调查员在市场巡查中的发现、线人的举报、化装成假货客户,钓鱼上钩;最后就是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在重点行业、重点地区设立情报据点收集获取的情报。其中化装钓鱼与市场巡查是最常用的,对于专业化集团化制售假活动而言,这两种方法的效果相对有限。打入卧底、发展线人与建立情报据点在这类专业性强、对抗程度高的案件调查中则往往用得更多,只不过这一块实在太过敏感,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朋友我们可以私下里交流。
三、人员配备——善组合分工者胜 目前国内外各调查机构的案件操作从人员分工配置的角度主要可以分为三种模式:(注) 1、调查员单线操作模式 2、专案组长主导模式。 3、小组协同操作模式。
在第一种模式里,对案件的操作主要依靠调查员个人的悟性、资源与手段,除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公司不会安排其它同事给予协作,一般也不主张调查员之间发展横向关系。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调查员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易于考核评估,也有助于避免调查员个人情况的外泄,从而减少其人身风险。不利之处在于,任何一个调查员,其能力(特长)、知识面及社会关系、调查资源毕竟都是有限的,个人单枪匹马在很多案件中无疑会对其综合地采取各种手段、途径完成任务带来制约,从而造成一种调查方法、手段相对稳定、缺乏创新的局面。
专案组长主导模式是目前国内本土调查公司特别是中小公司所热衷于采用的一种模式——它主要特点是专案组长(有时就直接是公司老板)直接掌握案件全面情况,直接向各调查员分派应当由其完成的任务,各调查员只被传达由自己承担的这部分工作有关的案件信息,对于整个总体案情和其它人的情况都不了解,调查员之间互不知底甚至根本就互不认识。
这种操作模式优点是:每个人只知道与自己有关的工作,任务针对性强,知情范围容易控制,有利于保密;不利之处主要是:这样一来对专案负责人的要求将相当严格,他的计划必须非常精密,才能使自身之间缺乏相互协调的调查员的工作紧密地衔接为一体。另外,这种操作方式对意外情况的抵御能力比较低,由于调查员对整体情况知之甚少,那么他们也就很难在情况变化时根据总目标灵活机动地采取应变之道。
第三种操作模式就是一种通过对调查员在常见案件所须能力素质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最大限度通过分工配合的方式,使之对困难案件具备综合调查能力的一种组成方式。就目前国内调查员所主要涉及的工作范围而言,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是最经常发生作用的: 1、 伪装与交往能力:善于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面貌与不同的人交往。 2、 行动能力:具体包括潜入、骗入或混入特定目标进行观察和密拍密录;跟踪、监视目标对象的行踪,掌握与其来往的人员及交递的物品状况等。 3、 情报收集与公关能力:在有紧迫时间要求下迅速建立或打通相关社会关系,接近、获取特定目标人物或机构的背景资料、交往动向、社会关系、行事企图等方面情况的专业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要求调查员个人全部具备这些专业能力、天赋及社会关系基础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此根据调查员所具有的专业能力的多寡、一般案件的性质及公司的现实条件,就可以设想出这样一套分别由两人、三人及多人组成专业小组的构成模式:
1、两人小组:最常见的组合方式,用来完成日常的各类案件。 一般均为男性,共同要求:熟悉各类专案调查的一般工作方法、技巧(如密拍密摄、驾驶等),均有独立完成份内任务的能力。
基于任务分工的能力资格要求: 其中一人应具有较广泛、层面较高的社会关系,熟悉一般商业企业、贸易运作流程,能以业务代表、公司老板、职业经理人、记者等身份与相关人士进行接触。
另一人应熟悉各种进入特定目标的方法、手段;善于跟踪盯梢;了解目标区域内一般工作人员的心理特点与生存状况,以至于能随身随地地融入其中,在案件需要时并且能够化装成各类工勤人员。
协作:通常按一人操作,另一人在旁侧应的方式。
2、三人及多人小组:用于完成各类有一定难度或有一定人身风险须特别协作的案件。 一般为男性,在案件确实必要时,可安排一名女性。其中两人的要求与两人小组的要求基本相近,第三人一般安排为外围协作人员或行动人员较好。要求:熟悉有关的背景知识、精通相关技术手段,具有为前两者提供外围技术支持或在前两者完成基本布置后执行特殊任务的能力。
小组的组长也就是整个专案组的现场指挥与协调者,他的工作任务是:准确地评价任务、自身和每个组员,用其长,避其短,从而让大家合作顺利,士气高昂。他自己一般应对整个任务及所须的各项技术、手段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并具有一至多项专长,一般说来他本行是公关与伪装专家或行动专家可能性更大一些。
|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
|

|
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往往是最重要的关键……在那个时候你的看似随意的动作……在我眼中却是异样的举止而令我心生警惕.我从来不知道杀人的理由是什么,但人救人是没有逻辑的。还需要理由吗?
StephenLizzy
|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