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作者: 主题: 内容:
 进入版区才能发表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 推理之门 > 侦探推理 > 技术交流   【版主】:癫癫,残雨画桥,夜云 字体大小:
[1] [2]1页/共2页(总计10个回复) 下页
主 题: 凶器随笔——枪支(人气:1637)
 cissyfox狐狸$午晔
1 楼: 凶器随笔——枪支 03年08月15日11点07分


凶杀是我们经常讨论的话题,而在工业化的城市中50%的凶杀使用的是枪支。
枪支包涵着广泛的概念,常见的有机枪、冲锋枪、手枪、步枪、霰弹枪等等。作为凶器,最常见的是手枪。
手枪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繁多,但是常用的是转轮手枪和自动(或半自动)手枪。左轮手枪枪管长一般是2到12英寸。子弹装在带轮的弹匣中,一个弹匣能装5到8发子弹。在射击后子弹留在弹匣中。自动或半自动手枪的弹仓是装在枪柄里的,通过推拉枪栓使子弹上堂。发射后子弹壳弹出枪外。这是两中枪的主要区别。为了使左轮手枪装弹方便,制造商设计了快速装弹滚筒,一个滚筒可以装5到6发子弹。不同的制造商会把滚筒设计成不同的转动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因此在使用之前必须了清楚。
半自动手枪的口径基本上由大到小分为点22、点25、点32、点38、点40、点45和9毫米。左轮手枪的口径一般是点38、点357、点41和点44。口径是指枪膛的直径,度量单位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英寸或者是毫米。
子弹是枪支杀伤力的根源。所有的子弹都包括四个部分:弹头、弹壳、火药和活帽。弹头是离开枪管的部分,射入人体造成肌体的伤害,常见的是铜弹头和爆裂弹头,后者一般装有汞,在和肌体撞击时使弹头爆炸,因此造成的伤害就更严重。当扣动扳机时,撞针撞击处于子弹底部的火帽,引燃火药,燃烧产生的气体拖动弹头从弹壳和枪管中射出。
弹道学主要的工作就是辨认从一把武器发射出来的子弹、弹壳和弹匣。虽然一些手枪的弹匣可以互换,大多数弹匣还是为特定武器制造的。检验的项目主要是武器的一般特征比如纹路、口径、撞针的痕迹等。其中来福线是最有价值的,没有两只枪的来福线会完全相同,所以它被称为枪的指纹。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





人类的本能就是伤害自己和互相伤害。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傻瓜哈希创品牌拍马打开傻瓜哈希的博客
2 楼: Re:凶器随笔——枪支 03年08月15日12点39分


【cissyfox在大作中谈到:】

>没有两只枪的来福线会完全相同,所以它被称为枪的指纹。

这是为什么?!
这岂不是给制造带来了麻烦?!






[img src="http://www.tuili.com/bbsshowimg.asp?userid=傻瓜哈希"]

Blog:  [url]hash.yculblog.com[/url]
Email: [email]wangwang1982ren@163.com[/email]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三滴水毕业啦变回鼹鼠~!!
3 楼: Re:Re:凶器随笔——枪支 03年08月15日13点09分


如果一样,就得给破案带来麻烦了。






我靠,北京的气候怎么那么不是人啊!!
同情长住北京的各位推友……
以及同情未来的自己,5555……






欢迎光临
南冰洋:http://highlandw.blogchina.com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傻瓜哈希创品牌拍马打开傻瓜哈希的博客
4 楼: Re:Re:Re:凶器随笔——枪支 03年08月15日19点25分


【三滴水在大作中谈到:】

>如果一样,就得给破案带来麻烦了。
为了破案不麻烦,难道要求枪支制造者将每一把枪都生产得独一无二不成?!
哦,那样的话,侦探也太~~~~自私(呵呵)了吧?!

另外,在我看来,侦探们多少有点自虐倾向
这话怎么说呢?!
就是,希望自己遇到的案子越难于侦破越好
太简单的案子办了侮辱智慧
因此,不妨让凶器都没有明显区别,增大了侦破难度,才能取悦侦探嘛~~~

(——这是什么想法~~~~)
恩,快闪吧~~:)






[img src="http://www.tuili.com/bbsshowimg.asp?userid=傻瓜哈希"]

Blog:  [url]hash.yculblog.com[/url]
Email: [email]wangwang1982ren@163.com[/email]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kutouxinyi工藤新一打开kutouxinyi的博客
5 楼: Re:Re:凶器随笔——枪支 03年08月16日13点29分


【傻瓜哈希在大作中谈到:】

>【cissyfox在大作中谈到:】
>>
>>没有两只枪的来福线会完全相同,所以它被称为枪的指纹。

>这是为什么?!
>这岂不是给制造带来了麻烦?!

误差!任何东西都有误差,同一条生产线也同样,而误差导致的线条重复率和指纹差不多,甚至更小。所以——明白?
这种玩意也被称为“枪纹”。






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去做。

一切都已经过第一次浑元

了却的过去,追逐的未来

如风一般轻盈飘动的日子已经过去

迎来的是如大地般深厚沉稳的积淀

神秘的旅程已经开启!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傻瓜哈希创品牌拍马打开傻瓜哈希的博客
6 楼: Re:Re:Re:凶器随笔——枪支 03年08月16日15点15分


【kutouxinyi在大作中谈到:】

>误差!任何东西都有误差,同一条生产线也同样,而误差导致的线条重复率和指纹差不多,甚至更小。所以——明白?
>这种玩意也被称为“枪纹”。

不明白
从你的意思来看
误差——枪纹——可识别
为什么其他枪械能根据这个叫“枪纹”的东西识别?!
反推回来 不可识别——无枪纹——无误差 合逻辑吧?!
那么没有误差是怎么办到的?!:)

狐狸JJ不负责任
这里还有个叫傻瓜的人不明白呢~~~
赶快出来讲解一下吧!!:)






[img src="http://www.tuili.com/bbsshowimg.asp?userid=傻瓜哈希"]

Blog:  [url]hash.yculblog.com[/url]
Email: [email]wangwang1982ren@163.com[/email]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kutouxinyi工藤新一打开kutouxinyi的博客
7 楼: Re:Re:Re:Re:凶器随笔——... 03年08月16日19点24分


【傻瓜哈希在大作中谈到:】

>【kutouxinyi在大作中谈到:】

>>误差!任何东西都有误差,同一条生产线也同样,而误差导致的线条重复率和指纹差不多,甚至更小。所以——明白?
>>这种玩意也被称为“枪纹”。

>不明白
>从你的意思来看
>误差——枪纹——可识别
>为什么其他枪械能根据这个叫“枪纹”的东西识别?!
>反推回来 不可识别——无枪纹——无误差 合逻辑吧?!
>那么没有误差是怎么办到的?!:)

说了半天,谁都没有说不可识别呀……就是说,一般情况下都是可识别的……
狐狸不是也说没有两个是一样的吗?。。。


>狐狸JJ不负责任
>这里还有个叫傻瓜的人不明白呢~~~
>赶快出来讲解一下吧!!:)






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去做。

一切都已经过第一次浑元

了却的过去,追逐的未来

如风一般轻盈飘动的日子已经过去

迎来的是如大地般深厚沉稳的积淀

神秘的旅程已经开启!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cissyfox狐狸$午晔
8 楼: Re:Re:凶器随笔——枪支 03年08月18日15点45分


【傻瓜哈希在大作中谈到:】

>>这是为什么?!
>这岂不是给制造带来了麻烦?!
因为来复线不是标准的曲线,在制造时不能像切直线那样一刀完成,而是一段一段用其他曲线来拟合的。拟合的曲线每一条和每一条都有细微的差别。这是加工工艺的造成的问题。






人类的本能就是伤害自己和互相伤害。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cissyfox狐狸$午晔
9 楼: Re:凶器随笔——枪支 03年08月18日16点14分


关于来复线的问题,大家如果、感性趣可以耐心读一下:
手枪枪管制造工艺过程的基本工序主要有:锻造或冲压成坯、光膛加工、线膛加工、外圆加工、弹膛加工、表面处理。了解枪管的制造工艺过程有助于掌握弹头、弹壳上痕迹的形成及变化规律。

枪膛内壁加工而成的螺旋形沟槽,称为膛线,又称来复线。其中凸起部份是阳膛线,凹下部份是阴膛线。刻有膛线这段枪管膛称为线膛,是枪管的主要部份。线膛是弹头在枪膛内运动并加速的主要空间,使其具有足够的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角速度,保持空间飞行的稳定性。膛线在射击弹头上形成的痕迹是29种枪弹射击痕迹中鉴定价值最高的,它常常能提供一些最有价值的信息,如枪的种类、型号、制造工艺、新旧程度等。 膛线的应用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由谁最先发明没有记载。还在使用前装枪时,就有人采用了膛内刻几条竖槽,把铅弹捅下去,这样发射出来的子弹比滑膛飞得更直、更远。以后有人采用陀螺稳定原理,使弹头在空中飞行时绕自身轴线高速自转,保持朝前飞行而不滚翻。达到最大的射程。这种螺旋纹的偏转角有二种:一种是从弹膛前部一直到枪口部膛线的偏转角都是一样大的;另一种的偏转角从后膛到前膛逐渐加大。前一种是主流,至今仍在采用;后一种只有早期的几种枪采用,后来因加工难度大,且无明显效果,被弃用。手枪膛线的数量多为4至6条,如鲁格、勃郎宁、柯尔特、伯来塔、华尔特等手枪的膛线为6条;马卡洛夫、托卡列夫、乌齐、54式64式、77式等手枪的膛线为4条。而英国的韦伯利系列手枪多为7条膛线。膛线的旋转方向有左旋、右旋二种。旋向除了影响弹头在空中飞行时的偏流外,对弹头的其它技术指标没有影响。我国的手枪膛线均采用右旋。 膛线的缠角是在膛线展开后,任意一点的切线与枪膛轴线的夹角。缠度是膛线导程与枪管口径的比值,是以口径的倍数来表示膛线的导程值。膛线的缠度决定了弹头脱离枪口时转速的大小,并直接影响弹头在空气中的飞行稳定性。缠度的大小是依据该枪的战术要求设计的。从保证弹头的飞行稳定性,保证射击精度的要求出发,缠度应小一些。而从提高弹头对有生目标的杀伤威力的要求出发,缠度应大一些。因为缠度大时,弹头的自转速度就低,飞行稳定性就弱,当它击中有生目标而进入机体后,立即失去稳定性,产生偏转或翻滚,扩大创伤范围;同时,缠度增大使弹头在膛线内导转时膛线受力减小,有利于提高初速和延长枪管的使用寿命。膛线过窄,易被磨损,影响枪管寿命。膛线过宽,弹头嵌入膛线困难,不利于降低最大膛压,又会影响枪管的寿命。

(二)手枪膛线制作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刮刀法 用一根比手枪内径略纫的钢棒,在它的特定部位刻挖一个槽,安装一块硬质合金钢片,钢片上有一条或二条凸出的有一定倾斜角的带状体,前端有利削部,并可调节凸起高度。在一条膛线位置上来回拉动数十次,就切副出一条阴膛线,然后调节位置再切刮下一条。这种方法切奇数或偶数的膛线一般用单刮刀,切偶数的膛线可以用双向刮刀。也可以在相对的位置安装单刮刀,双刮刀或三副刀,一次切出2至6条膛线。
2.钩刀拉削法 把钩状切刀安置在比枪膛直径略细的钢拉杆上,钩形刮刀刃口的高度可以通过调节拉杆层部的螺丝来调节。每拉动通过枪管一次,拉杆移动几微米,随着枪管的匀速旋转,拉削出一条有一定缠度的阴膛线,达到预定宽度后,再换位置拉第二条膛线。早期的线膛枪拉一条阴膛线只要拉削二十次左右,而一支较好的枪拉削同样的阴膛线要拉削一百次左右。拉的次数越多,形成的拉槽越细,越精密。
3.组合环形刀拉削法 在一根拉杆上固定25至30个硕质合金钢环,每个钢环之间的距离相等,每个钢环上加工有与阴膛线数量相同的等距的刮刀,每把切刀可循其缠角与下一个环上的切刀相连,从头连到尾部即可视为一条螺形线。每一个环上刀刃的突出量略大于前一个环,形成一组系列切刀,所开的槽具有稳定的宽度,深度和间隔,这种组合环形拉削刀通过枪膛—次.则可切削出全部的阴膛线,缩短工作时间,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4.顶锥(或膛线冲子)挤JE法 用一个中段截面形态与线膛内截面形状相同的硬质合金(如碳化钨)无尖弹头形顶锥,通过内径比顶锥略小的枪管光膛时,枪管金属在顶锥的强力顶压下,通过枪膛,使膛内径略有增加,顶锥外表凸出部挤过膛内壁形成变形,即阴膛线,凹入部沿枪膛并紧贴内影挤过形成的变形,卯阳膛线。并因承受的大压力使膛内壁表面金属密度增加,硕度加大.同时完成了铰除疵点和制作脆线二返工序。膛内壁由于顶锥的坚硬与平滑的表面挤过而变得光滑。使得枪管的寿命成倍延长。这种方法最早是由德国人发明,70年代以后各因在生产枪管时已普遍采用。
无论用哪种力法制作膛线,在足够大倍数的显微镜下观察,都有很多裂纹留在凹槽的拉沟内,像锯齿形指向刮刀前进的方向。即使经过抛光成镀铬,仍然可以观察到。而切削加工过程的平移会产生随机的拉沟距离变化,形成稳定的特征。 枪管钢材的材质也不是绝对均质的,管内壁上必然有些地方要硬一些,刮刀加工到此时会有不同的效果产生。金属的碎屑会有微观下直径的变化,在发射时就会检:弹头软金属上产生重复的痕迹。即使用项链加工后再抛光到摩氏8级,达到镜面效果,也会省其家族特征(同一顶锥制成所留下的特征),因为顶锥之间都有因加工形成的微小差异。而随着射击次数的增加。会产生随机性的磨损.锈蚀斑和化学气体腐蚀痕,形成个体差异。工厂在牛产中,会在一台挤压机上备置二个以上的顶锥,通常是随机交替使用,并不特定一个顶锥一次挤压出几根枪管的膛线。一个工序车间会有多台挤压机同时运作。虽然一个顶锥理论上可以挤出上千支枪管的膛线,但每一个批号的枪管会有细微的膛线差异,只要放大到足够的倍数,是可以区别其家族特征的。
综上所述,可以证明在1926年美国一位专家所作的实验,即把同一套工具生产的四支手枪分别射击后,捕得弹头、弹壳进行比对,发现没有任何二支手枪所发射的弹头、弹壳上的痕迹是完全相同的,各有其独具的特征。而另一名专家则用同一支机制手枪进行了500轮射击,并分别捕得弹头、弹壳,经过分别比较发现,第一发到最后一发的主要特征都是相同的,微小的磨损变化是可以解释的。这二个较早的实验结果,在大量的鉴定实例中一再得到证实,并被普遍地接受,为认定特定的事实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迄今为止,膛线痕迹是枪弹痕迹鉴定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基础的痕迹。









人类的本能就是伤害自己和互相伤害。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kutouxinyi工藤新一打开kutouxinyi的博客
10 楼: Re:Re:凶器随笔——枪支 03年08月19日00点39分


不过好像弹壳尾部的痕迹也是重复率极低的?
美国好像也采用这个来充当证据?






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去做。

一切都已经过第一次浑元

了却的过去,追逐的未来

如风一般轻盈飘动的日子已经过去

迎来的是如大地般深厚沉稳的积淀

神秘的旅程已经开启!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1] [2]1页/共2页(总计10个回复) 下页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推理之门   |    将推理之门加入收藏夹
邮件联系:zhejiong@126.com  沪ICP备2021006552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6128号  推理之门  版权所有 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