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弗兰克)
|
|
1 楼:
从日本获取大庆油田情报的方法看信息与...
|
03年07月07日12点16分 |
从日本获取大庆油田情报的方法看信息与情报的关系
【摘要】本文在论证了情报是经过严格定性与定量处理的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对日本情报机构获取大庆油田情报的典型案例具体分析了信息与情报的关系。 关键词:信息 情报 大庆 日本
一、信息与情报的关系
在当代社会中,对信息的要求,可以归结为及时、准确、适用、经济等四个方面。决策部门的信息结构是否完善,能否保证所获取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水平和效率。 任何决策机制,都是以相应的宏观环境为基础的,所面对的是多方面的情况和行为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就拿最普通的家庭开支来说,根据家庭成员每个月的收入情况计划消费和储蓄,实际上就是一个决策的过程;在计划家庭开支的过程中,要考虑每个家庭成员的消费支出,也要考虑物价的波动情况,还要考虑合理划分消费和储蓄的比例,等等。因此,只有综合了各方面的信息后,才能对家庭开支作出最合理的安排。所以说,最简单的决策,也不可能脱离相应的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中的信息,来自多渠道、多部门和多行业。大量的信息,是以杂乱的方式出现的,也就是说:信宿I(p)是从多个信源Xn(n=1,2,……,n)获取决策所需的信息的。对来自多个信源的信息如果不进行加工使之条理化,对决策不仅没有帮助反而会产生十分有害的干扰作用。因此,必须使来自多信源的信息成为条理化、系统化的情报后,才能成为决策的依据。可以说,信息情报化的过程,是多学科进行综合研究、科学论证复杂系统的行为方式的可行性的过程。 对于复杂的大系统的行为方式来说,单靠经验是无法作出可操作性的决策的,只有依靠多学科综合研究后提供的情报的强有力的支持,才能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决策。这个过程,可用下图来表示: S1(信息输入机制) S2(情报输出机制) (情报机构) 宏观环境(G)所提供的综合信息(来自多渠道、多部门、多行业的信息。)。 X1(信源) 多学科综合研究所形成的科学、系统的情报(把杂乱的信息系统化、情报化。)。 (情报)I(p) 决策机构或个人决策的参考和依据(决策以完整、科学的情报为依据。)。 X2(信源) …… Xn(信源) (图一:信息情报化和情报信息化过程示意图) 在图一中,X1,X2,……,Xn,表示某一宏观环境G中的子信息源;I(p)表示经过多学科综合处理后情报化了的信息,S1和S2表示在信息情报化和情报信息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输送机制(信息结构)。 从功能上看,情报机构是信息和决策的中介环节。在现代社会中,如果没有完善的信息与决策之间的中介环节(主要是专业情报机构),任何复杂的大系统(特别是各级政府部门)都将无法运作。 从图一不难看出,信息情报化的过程,就是运用多学科强大的综合功能,把杂乱的信息条理化、知识化的过程;而情报信息化的过程,就是情报机构向决策机构(或个人)提供相关信息(情报)的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非情报化的信息是形成情报化信息的基础;而情报信息化的过程,又是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相互协调、有效运作的过程。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有关情报的确切定义:所谓情报,就是经过严格定性与定量处理的条理化、系统化和知识化的信息,是决策机构(或个人)进行决策的基础。
二、从典型案例看信息与情报的关系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信息是构成情报的基础,情报则是经过严格定性与定量处理的条理化、系统化和知识化的信息。下面,我们以日本情报机构20世纪60年代获取中国大庆油田的位置、规模和产量是案例为例,具体说明信息与情报之间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中国大庆油田的位置、规模和加工能力是严格保密的。日本为了确定能否和中国做成炼油设备的交易,迫切需要知道大庆油田的位置、规模和加工能力。为此,日本情报机构从中国公开的刊物中收集了大量有关的信息,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了严格的定性及定量处理后得出了有关大庆油田的位置、规模和加工能力的准确情报。 1.大庆油田的位置。首先,日本情报机构从1964年的《人民日报》上看到了题为“大庆精神大庆人”的报道,从而判断出:中国的大庆油田确有其事。以此为线索,日本情报机构开始全面搜集中国报刊、杂志上有关大庆的报道。在1966年的一期《中国画报》上,日本情报机构看到了王进喜站在钻机旁的那张著名的照片,他们根据照片上王进喜的服装衣着确定,只有在北纬46度至48度的区域内冬季才有可能穿这样的衣服,因此大庆油田可能在冬季为零下三十度的齐齐哈尔与哈尔滨之间的东北北部地区。之后,来中国的日本人坐火车时发现,来往的油罐车上有很厚一层土,从土的颜色和厚度日本情报机构得出了“大庆油田在北满”的结论。1966年10月,日本情报机构又对《人民中国》杂志上发表的王进喜的事迹介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中知道了“最早钻井是在北安附近着手的”,并从人拉肩扛钻井设备的运输情况中判明:井场离火车站不会太远;在王进喜的事迹报道中有这样一段话:“王进喜一到马家窑看到大片荒野说:‘好大的油海!我们要把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丢到太平洋去。’”,于是日本情报机构从伪满旧地图上查到:“马家窑是位于黑龙江海伦县东南的一个村子,在北安铁路上一个小车站东边十多公里处。”经过对大量有关信息严格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日本情报机构终于得到了大庆油田位置的准确情报。 2.大庆油田的规模。为了弄清楚大庆油田的规模,日本情报机构对王进喜的事迹作了进一步的分析。报道说:“王进喜是玉门油矿的工人,是1959年到北京参加国庆之后志愿去大庆的。”日本情报机构由此断定:大庆油田在1959年以前就开钻了。对于大庆油田的规模,日本情报机构分析后认为:“马家窑是大庆油田的北端,即北起海伦的庆安,西南穿过哈尔滨与齐齐哈尔之间的安达附近,包括公主岭西南的大赉,南北四百公里的范围。”估计从东北北部到松辽油田统称为“大庆”。 3.大庆油田的加工能力。为了弄清楚大庆炼油厂的加工能力,日本情报机构从1966年的一期《中国画报》上找到了一张炼油厂反应塔照片,从反应塔上的扶手栏杆(一般为一米多)与塔的相对比例推知塔直径约5米,从而计算出大庆炼油厂年加工原油能力约为100万吨,而在1966年大庆已有820口井出油,年产360万吨,估计到1971年大庆年产量可增至1200万吨。 通过对大庆油田位置、规模和加工能力的情报分析后,日本决策机构推断:“中国在近几年中必然会感到炼油设备不足,买日本的轻油裂解设备是完全可能的,所要买的设备规模和数量要满足每天炼油一万吨需要。”
三、信息与情报的联系与差异
从日本情报机构获取大庆油田情报的典型案例中可以看出,虽然信息和情报有着内在联系却也有着本质的不同。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有关大庆的所有公开报道对油田的位置、规模和加工能力都是保密的,但有关的信息(公开报道)中却潜在地包含着油田位置、规模和加工能力的情报。在使大庆油田的信息情报化的过程中,日本情报机构运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通过各种方法的反复使用,终于从庞杂的信息中得到了大庆油田位置、规模和加工能力的准确情报,这个过程如下面图二所示: S1(信息输入机制) S2(情报输出机制) (情报机构) 搜集大庆油田的相关信息(中国报刊杂志公开报道的有关大庆的消息。)。 X1(信源) 多学科综合研究后形成的科学、系统的情报(把有关大庆的信息系统化、情报化。)。 (情报)I(p) 大庆油田的位置、规模和加工能力的准确情报,得出中国需要进口炼油设备的结论。 X2(信源) …… Xn(信源) (图二:日本情报机构获取大庆油田情报过程的示意图) 日本情报机构从有关大庆的公开信息中,所作出的相关判断和推算(从王进喜的穿戴判断出油田的位置在齐齐哈尔至哈尔滨之间,从人拉肩扛钻井设备的报道中判断出井场离火车站不远,从塔直径与栏杆的相对尺寸推算出炼油厂的加工能力,等等),是通过一系列逻辑相关的推理和数学相关的计算之后,再把这些单个的分析结果用多学科的综合方法归纳起来进行比较分析,进而获取了大庆油田位置、规模和加工能力的情报,得出了中国需要进口炼油设备的结论。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日本情报机构获取大庆油田情报所需要的信息,都是从公开的资料中用常规方法取得的,所以没有有关大庆油田的信息也就无法得到相关的情报;然而,从大量庞杂的信息中提炼出相关的情报,则反映了信息与情报的本质差异:信息本身并不能自发地构成情报,必须经过多学科的综合处理后,才能从杂乱的信息中获取严格的、准确的情报,成为决策的依据和参考
|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
|

|
|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