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作者: 主题: 内容:
 进入版区才能发表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 推理之门 > 侦探推理 > 技术交流   【版主】:癫癫,残雨画桥,夜云 字体大小:
1页/共1页(总计0个回复)
主 题: 女法医手记连载(三十二):可可奶里的毒物(1)(人气:339)
 兰迪斯兰迪斯
1 楼: 女法医手记连载(三十二):可可奶里的... 02年07月12日07点35分


女法医手记连载(三十二):可可奶里的毒物(1)

可可奶里的毒物
  “依我看, 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找不到中亚医院医务人员有任何失职的地方。 所以病人的死只能归结为送治不及时、 病人体质差和医疗水平所限,根本谈不上医疗事故。”    

  “不对吧!”我忍不住发表自己的看法。

  “患者安苗, 女,25岁。死亡前三天的晚上十时许由家人搀扶来到我院急诊室就诊。 病人自述,当晚进餐正常, 两小时前喝过橙汁和掺了可可的牛奶。一小时前出现频繁的呕吐、 腹痛、腹泻,水泻中还混合带血的粘液。当班主治医师初步诊断为‘菌痢’,由于病情较重,当即收病人住院治疗。”    

  “以后的三天中, 病人的肠胃道症状始终存在,并且伴有发烧、 咽痛、气憋等症状,长时间地处于昏迷状态。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 致使病人水电解质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 经实施各种抢救措施,终因病人病情严重及自身体质虚弱而死亡。”    

  “患者的死亡诊断为‘急性中毒型菌痢’。按照当前的医疗水平, 这种病还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地治愈,不乏在救治中死亡的病例。”

  中亚医院医务室主任罗大明,戴着高度近视的眼镜,一字一句地念着手中的讲稿, 恭恭敬敬地向在座的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委员们汇报着这起“医疗事故” 案例。

  作为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委员, 我觉得自己坐在这儿责任还是挺大的, 因为我是惟一的一名圈外人。

  这些年,医疗纠纷多了起来。其中确实有一些是很严重的医疗事故, 但多数纠纷是由于病人或其家属的偏见和对医学的无知所引发的。    

  这次, “被告”是本市的一流医院,主治医师又是一位资深的医师, 而且“菌痢”这种病又不是什么疑难病症,不大可能在医疗上出什么问题。因此,起先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聆听各位医学专家们高谈阔论的,我琢磨着这一个上午的时间很可能又要让我白赚一堂不交学费的临床专业课了。   

  “急性中毒型痢疾最怕送治太晚。 救治不及时,死亡率还是蛮高的呢!”

  “是的、是的,病人的体质再差一些就更不好办了。”    

  “依我看, 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已经在病人身上倾注了很大的精力了。 尽管病人死了,但我们找不到中亚医院医务人员有任何失职的地方。 所以病人的死只能归结为送治不及时, 病人体质差和医疗水平所限,根本谈不上医疗事故。”    

  “不对吧!”我不由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也许是职业病, 我这人,有时挺招人烦的。总爱在一些关键的地方, 用一种极端挑剔和批判的眼光对待别人的意见。    

  “仅仅用送治较晚和病人体质虚弱来解释这位菌痢病人的死亡似乎有些太牵强。病人不是发病后一个多小时就送到医院了吗,这不能算送治太晚吧。再说,从病人的发育营养状况来看,病人发病前的身体素质不能算太差吧。 就中亚医院的医疗条件和设备,怎么就救治不了一个菌痢病人呢?”    

  还有,安苗生前的症状与典型的“中毒型菌痢”有很大出入。    

  首先,“中毒型菌痢”的症状一般都出现得较慢,因为从口腔进入体内的菌痢毒素被人体吸收需要一个过程。经过这段过程后, 人体才会出现中枢性呕吐的症状。而安苗的症状来得比较快,如果从喝过饮料和可可奶算起,大约不到一个小时就有了症状, 先是频繁的呕吐并伴有腹痛,接着是腹泻。     

  其次,“中毒型菌痢”多发生于夏、秋季节。而现在正值隆冬,这种病在这个季节是不多见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 经过对病人的大便培养,并未发现痢疾杆菌。    

  如此看来, 临床诊断为“急性中毒型菌痢”,缺乏科学依据。因此,对于安苗到底死于什么疾病,只有通过对死者进行尸体解剖和病理检验。  

  想不到, 我的意见居然立马就得到了大多数临床专家的重视。

  所谓的尸体解剖和病理检验, 用通俗的语言来讲,就是把被人体躯壳所保护着的脏器, 通过解剖刀或更精密的武器的运作而暴露出来。使得专家们能够用肉眼或借助于仪器直接看到这些脏器的状态。 这样,那些有病变的脏器就很难在病理学专家的眼皮子底下逃走了。 只要有病变,不管它有多么小,甚至小到细胞内的病变, 病理专家都有能力把毛病给挑出来!    

  所以说病理专家的病理诊断要比临床专家的临床诊断准确率高得多。 一个是直接看,手里拿着一块脏器,想看哪, 切开就看了,一目了然;一个是隔着体表看,凭着病人的主诉、 症状、体征和各项实验室手段来诊断,如果哪一个环节有了毛病, 就有可能造成临床医生对病人疾病的误诊。

  于是,死者安苗的尸体很快就被搬到了我的解剖台上。
(作者王雪梅)(检察日报)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





真相永远只有一个,
 But...
  是丰富多采的!

※来源: 【 推理之门 Tuili.Com 】.

1页/共1页(总计0个回复)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推理之门   |    将推理之门加入收藏夹
邮件联系:zhejiong@126.com  沪ICP备2021006552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6128号  推理之门  版权所有 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