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推理之门 > 侦探推理 > 欧美名家
侦探的故事(2)
 作者:ellry打开ellry的博客  人气: 5195  发表于: 02年01月24日02点44分
    将此文分享到: 更多

侦探的故事(2)

第二章:推理文学的源头

最早的推理小说是哪部?
也许有人会不假思索的回答:《莫格街谋杀案》。
不过你错了,《莫格街谋杀案》只不过被认为是现代侦探小说的开山之作,而并非最早的推理小说。
有的学者认为最早的推理小说是我国明代无名氏的《包公案》,又名《龙图公案》,繁本一百则,简本六十六则,是明代公案小说的滥觞之作。
但是《包公案》文学价值不是很高,文章大都撺掇而成,多出自《疑狱集》等案例书或宋元话本,长的数千字,短的仅百余字,诚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言"然文意甚拙,盖仅识文字者所为"。
其实中国公案题材的白话小说作品至少在宋朝就有了,如南宋端平年间的《都城纪胜》中就提到"说公案,皆是搏刀赶棒及发迹变泰之事"。宋元话本中也不乏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公案文学,如《三献身》、《碾玉观音》等等,虽然大都出自社会下层的说话人之手,但是文字传神,情节也较为曲折。如《三现身》中虽然以平铺直叙的方法叙述,但是作者始终没有透露案情的过程,只留下大孙押司投水之谜和诗句之谜,似乎可称为"悬疑"。虽然最后公案的份量较轻,但从写作手法上看已经渐趋成熟。再如《错斩崔宁》,故事情节已较为错综复杂,内情颇多,牵涉人物也较多,与明清公案小说相当接近。
但是,宋元公案话本的主题性质与明清公案小说有较大差异,后者主要以歌颂官员清廉明察为主,重在"公",而前者则重在"案",所以多采用正叙手法,故事的份额较大,而官员审案调查只占相当少的部分。明朝公案小说则有意识的加大了断案审案的成分,多为先接案,再调查,最后审案判断的顺序,和欧美侦探小说的布局模式较为相似。
中国为什么没有发展出侦探小说呢?中国从个方面来说都不具备侦探小说的形成条件,不仅有社会制度上的原因还有中国文学思想的内在原因,至于到底是什么原因,会在中国的专题部分讲。
中国有没有再早的推理文学呢?如果不局限于白话小说,那么是有的,而且还不少。汉朝王充在《论衡·非韩》里便记载了春秋时子产听哭声断案的事情。这个案件里子产就使用了如今可称之为"演绎"的方法--"其声不恸。凡人於其所亲爱也,知病而忧,临死而惧,已死而哀。今哭夫已死,不哀而惧,是以知其有奸也。"
《益都耆旧传》中也记载了一个经常被公案小说引用的例子:"严遵为扬州刺史,行部,闻道傍女子哭而声不哀。问之,亡夫遭烧死。遵敕吏舆尸到,令人守之曰:当有物往。更日,有蝇聚头所。遵令披视,銕锥贯顶。考问,以淫杀夫。"
当然,这些只是为了表明人物的"精察",勉强可算得上文学,如果谈到小说它们都还离的较远。唐代的传奇应该说具备了现代小说的一些要素,与记人记事的笔记小说有所区别。
我个人认为较早的此类作品应该是牛肃的传奇集《纪闻》里记载的一篇苏无名破案的故事。这篇文章收于《太平广记》,原来的《纪闻》一书已佚,加之文章不长,所以也许不为人所重视。原文如下:

天后时,赏赐太平公主细器宝物两食合,所直黄金千镒。公主纳之藏中,岁余取之,尽为盗所将矣。公主言之,天后大怒。召洛州长史谓曰:"三日不得盗,罪。"长史惧,谓两县主盗官曰:"两日不得贼,死。"尉谓吏卒游徼曰:"一日必擒之,擒不得,先死。"吏卒游徼惧,计无所出。衢中遇湖州别驾苏无名,相与请之至县。游徼白尉:"得盗物者来矣。"无名遽进至阶,尉迎问故。无名曰:"吾湖州别驾也。入计在兹。"尉呼吏卒,何诬辱别驾?无名笑曰:"君无怒吏卒,抑有由也。无名历官所在,擒奸擿伏有名。每偷,至无名前,无得过者。此辈应先闻,故将来,庶解围耳。"尉喜,请其方。无名曰:"与君至府,君可先入白之。"尉白其故,长史大悦。降阶执其手曰:"今日遇公,却赐吾命,请遂其由。"无名曰:"请与君求见对玉阶,乃言之。"于是天后召之,谓曰:"卿得贼乎?"无名曰:"若委臣取贼,无拘日月,且宽府县,令不追求,仍以两县擒盗吏卒,尽以付臣,臣为陛下取之,亦不出数十日耳。"天后许之。无名戒使卒:缓则相闻。月余,值寒食。无名尽召吏卒,约曰:十人五人为侣,于东门北门伺之。见有胡人与党十余,皆衣衰绖,相随出赴北邙者,可踵之而报。吏卒伺之,果得。驰白无名。往视之,问伺者:诸胡何若?伺者曰:胡至一新冢,设奠,哭而不哀。亦撤奠,即巡行冢旁,相视而笑。无名喜曰:"得之矣。"因使吏卒,尽执诸胡,而发其冢。冢开,割棺视之,棺中尽宝物也。奏之,天后问无名:"卿何才智过人,而得此盗?"对曰:"臣非有他计,但识盗耳。当臣到都之日,即此胡出葬之时。臣亦见即知是偷,但不知其葬物处。今寒节拜扫,计必出城,寻其所之,足知其墓。贼既设奠而哭不哀,明所葬非人也。奠而哭毕,巡冢相视而笑,喜墓无损伤也。向若陛下迫促府县,此贼计急。必取之而逃,今者更不追求,自然意缓,故未将出。"天后曰:"善。"赐金帛,加秩二等。

可以清楚地看出,此文不仅将事件来龙去脉、审案调查写的清清楚楚,而且加入了生动的人物对话,最后的结案陈词也有理有据,使得故事更加丰满、鲜明,已经有了较高的水准。
唐传奇中还有一篇也十分引人注目,这就是李公佐的《谢小娥传》,这篇文章更长而且文学价值也很高,主要涉及可以称为密码的谜语。
(《谢小娥传》原文略,见《太平广记》或鲁迅的《唐宋传奇集》)
应该说我国的推理文学发展的还是比较早的,也不逊色于欧美。日本在引进西方侦探小说之前,推理文学主要就是受到中国影响的公案小说,横沟正史早先就是写公案小说的。
虽然说了那么多,可侦探小说毕竟产生于欧美。我们还是谈谈欧美推理文学的起源。
提到犯罪第一个罪犯大概是该隐,《圣经》上创世纪第四章所记载--"该隐弒弟亚伯",作为亚当和夏娃的儿子他具有了争当第一的独一无二的优势。这个犯罪的要素还蛮齐全,有被害人--亚伯,有行凶动机--嫉妒,甚至有凶器--短剑,还有……还有侦探式的角色--上帝。
最后一点有些开玩笑了,上帝是全能的,他不需要调查、推理,因为他什么都知道。这点阻碍了上帝成为侦探。
不过,第一个充当侦探角色的也是圣经人物--丹尼尔先知。在"彼勒与大蛇"中先知在密闭的神殿内撒满灰,并借此捉到了第一起多人犯案(七十位僧侣)的罪犯。在"苏珊娜的故事"先知在这个利用交叉询问的方式证明了两位长者的证词互相矛盾,有做伪证之嫌,并因此证明了女英雄苏珊娜的清白。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当然侦探文学也可以追溯到这块土地上。最早的大约是古希腊的悲剧《俄狄浦斯王》。作者是古希腊悲剧诗人索克勒斯(约公元前496年-前406年),此书于公元前428年上演,被亚里斯多德认为是古希腊悲剧的典范。
这出悲剧取材于希腊的神话:俄狄浦斯是古希腊城邦忒拜王拉伊俄斯和王后伊俄卡斯忒的儿子,神示说他长大会杀父,所以被遗弃,但却成为临近科任托斯国王波吕玻斯的养子。长大后,偶然到神庙问卜得知会杀父娶母,于是就转向忒拜,不料神示应验,终究杀父娶母。忒拜遭到瘟疫神示必须查办杀死先王的凶手。于是俄狄浦斯通过调查找出真相,其母羞愧自杀,他也自残双眼,请求流放。
此剧在结构布局上采取了倒叙手法,它包含了凶杀案、调查、取证、虚假线索、戏剧性的暴露原先未受怀疑的罪犯和惩罚罪犯,所以被认为是最早的侦探作品。其实作者本意并非以悬疑为主导,悲剧那种"营造幻想、情节逆转、暴露真相"的形式都是为了烘托悲剧气氛,强调主人公的坚强意志和责任感,对命运的合理性提出怀疑。这就像大仲马创作历史小说的理念--历史只不过是颗钉子,这里的案件也不过是个道具罢了。
古代还有不少能够看到侦探文学影子的作品。如:
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的短篇故事《让新斯国王的宝库》中记载了窃贼与国王斗智的故事,这个故事对推理的描写较之前的文学作品着墨更多。
罗马雄辩家、政治家及哲学家西塞罗(公元前106年-43 年),的《定命》一书其实就是一本萌芽期的推理小说,这大约是他思辨的结果吧。
罗马诗人威吉尔(公元前70年-19年),的史诗《伊尼特》中的大英雄赫尔克里斯运用推理而识破了文学史上第一宗假冒足迹的事件。
从古希腊到中世纪也有一些推理犯罪文学,不过不太多。如:
《罗马事迹》,这是中古世纪所收集到的拉丁故事集,最初手稿大约出现在十四世纪,十五世纪时被翻译成英文,其中有许多故事后来被乔叟及莎士比亚所采用。
薄伽丘,意大利诗人及小说家,他的《十日谭》中也有一些此类故事。
乔叟,英国诗人,所著的《坎伯雷故事集》,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忏悔者的故事。等等。
不过以上作品的影响力加起来都抵不上下面提到的一个故事。
它就是法国文豪伏尔泰于公元1748年所创作的《札第格》。其中一个相当著名的故事讲述的是:
有一天,札第格在小树林边散布,他看见王后的一个太监,身后跟着几个随从,他们看起来很荒乱的样子,似乎急急的正在寻找一样丢失的具有重要意义的物品。总管太监问札第格:"年轻人,你看到王后的狗了吗?""它是母的。"札第格回答。"是的。""它是一只小型的狗。它最近下过崽,左前脚有些跛,耳朵很长。""你一定见过它。"总管说。"不",札第格回答,"在此以前我甚至不知道王后有只狗。"
同一时间,国王的马也逃走了,狩猎部长带着一帮人也在寻找马。狩猎部长见到了札第格,问他是否看到国王的马从此经过。"它是国王马厩里跑得最快的马,"札第格回答,"它有五英尺高,有着小的蹄子,三又二分之一长的尾巴;它嚼子上的饰扣是金的有二十三克拉重,它的蹄子是银质的有十一本尼威特重。""它从哪条路走了?它在哪儿?"狩猎部长问道。"我没有看见它,我在此之前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札第格回答。
狩猎部长和太监总管坚信国王的马和王后的狗被札第格偷走了。他们把他带到送至大判官处,判官判他先吃鞭子,再罚他到西伯利亚流放。当判决刚刚下达时马和狗都被找到了。判官只得重新判决,罚札第格四百盎司黄金因为罪名是看见了却谎称没看见。札第格被迫缴清罚款,并获允许在判官面前为自己辩护。他说道:
"我发誓我从来没见过王后那只可敬的狗,也没见过国王那匹神圣地马。事实如下:我正在小树林边散布,遇见了尊敬的太监和杰出的狩猎部长。我发现沙子上有动物走过的痕迹,很容易判断他们属于一只小型的狗,在平坦的爪子留下的脚印中间有长长的浅浅的拖过的痕迹说明它是母的,它的乳房拖在地上,因此它肯定不久前生过崽。靠近前脚的踪迹旁在沙子上有轻轻的绒的痕迹,告诉我它有对长耳朵;我也注意到有只脚的印痕比其他的浅,我发现我们威严的王后的狗有点跛,请允许我的措辞。
"再关注一下我们国王的马吧,你们也许很乐意知道,当走在林子的路上,我观察到马蹄留下的印记,它们有着相同的间距。这一定是匹千里马,我对自己说。叶子上的灰被掸下来落在地上有七英尺宽,在路的中间各向两旁延伸一半。我说,这匹马有一条三又二分之一英尺长的尾巴。它向左右挥舞着,把灰掸下。我注意到树下五英尺高的灌木的叶子新近落下;我推断是马碰了它们,因此它至少五英尺高。至于它的马嚼子是金的有二十三克拉重,是因为它曾经在一块石头上磨擦过,我试验了那是块试金石。总之,从它的马蹄留下的痕迹,我发现它的蹄子是上好的银质的有十一本尼威特重。"
这篇文章最大的贡献在于对推理演绎的运用。小说中主人翁札第格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与一流的推理能力,后世爱伦坡笔下的侦探杜宾与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都看得出有借鉴之处,它被认为是侦探小说黎明期最重要的作品。
其实《札第格》以前也有了类似精妙的推理,如《苏丹和他的三个儿子》,以下是其中的某个版本:
三个王子出去旅行遇到一个丢失骆驼的商人问是否见到他的骆驼,王子们指出,骆驼是不是瞎了只眼、少颗牙、跛了脚、一边装黄油一边装蜜,商人说是的。可是商人没有找到骆驼,于是回来控告王子们偷了骆驼。王子们在法官面前辩解道,说骆驼瞎因为路旁只有一边的草被咬过,它不吃另一边更好的说明它瞎了一只眼,从它吃过的叶子判断它少了颗牙,它留下的脚印有一个比其他的浅,路上一边有些黄油,一边有些蜜,所以做出了上述判断。最后循着足迹终于找到了骆驼。
这很像是个智慧故事,不过正是这些充满智慧的故事奠定了庞大的推理大厦的基石。
还有一本虽然称不上侦探小说,但却为早期欧洲的侦探小说(也包括坡)推波助澜的重要作品--《维多克回忆录》。这本书讲述了富有传奇色彩的维多克,这位最早的官方侦探的经历。在欧洲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不仅对警察侦探小说有一定的影响,还直接或间接的促成了盗贼侦探的产生,也是此类回忆录式作品的滥觞之作。不过它并不在本章讨论的范围内,下一章会详细的介绍它。
  • 上一篇文章:侦探的故事(1)

  • 下一篇文章:名作导读--班森杀人事件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 lonelyboy』于2002-1-24 2:44:00发表评论:

  • I do not know!

    【cuti在大作中谈到:】

    >"彼勒与大蛇"源自圣经的哪一卷?

    >【ellry在大作中谈到:】
    >>
    >>侦探的故事(2)

    >>不过,第一个充当侦探角色的也是圣经人物--丹尼尔先知。在"彼勒与大蛇"中先知在密闭的神殿内撒满灰,并借此捉到了第一起多人犯案(七十位僧侣)的罪犯。在"苏珊娜的故事"先知在这个利用交叉询问的方式证明了两位长者的证词互相矛盾,有做伪证之嫌,并因此证明了女英雄苏珊娜的清白。
  • cuti』于2002-1-23 17:28:00发表评论:

  • "彼勒与大蛇"源自圣经的哪一卷?

    【ellry在大作中谈到:】

    >侦探的故事(2)

    >不过,第一个充当侦探角色的也是圣经人物--丹尼尔先知。在"彼勒与大蛇"中先知在密闭的神殿内撒满灰,并借此捉到了第一起多人犯案(七十位僧侣)的罪犯。在"苏珊娜的故事"先知在这个利用交叉询问的方式证明了两位长者的证词互相矛盾,有做伪证之嫌,并因此证明了女英雄苏珊娜的清白。
  • lonelyboy』于2002-1-19发表评论:

  • 伏尔泰只是改写了故事。
    当然,您觉得案例书不是侦探小说,我也无话可说。但是其中有不少文章具备了短篇侦探小说的要素!

    【ellry在大作中谈到:】

    >【lonelyboy在大作中谈到:】
    >>
    >>其实我觉得《折狱龟鉴》,《折狱龟鉴布》,《鹿州公案》这样的东西才真正算得上侦探的故事。
    >>当然,上小学时听老师说起《苏无名》,真是挺兴奋的。原来唐传奇中不仅有空空儿,还有这么一号人物,不错不错!
    >>另外《札第格》是不是《天方夜谈》?


    >《疑狱集》《折狱龟鉴》,《折狱龟鉴补》等只是案例书。
    >《札第格》是伏尔泰的作品,不是《天方夜谈》
    >《苏丹和他的儿子》好像《天方夜谈》有
  • ellry』于2002-1-18 15:46:00发表评论:

  • 【lonelyboy在大作中谈到:】

    >其实我觉得《折狱龟鉴》,《折狱龟鉴布》,《鹿州公案》这样的东西才真正算得上侦探的故事。
    >当然,上小学时听老师说起《苏无名》,真是挺兴奋的。原来唐传奇中不仅有空空儿,还有这么一号人物,不错不错!
    >另外《札第格》是不是《天方夜谈》?


    《疑狱集》《折狱龟鉴》,《折狱龟鉴补》等只是案例书。
    《札第格》是伏尔泰的作品,不是《天方夜谈》
    《苏丹和他的儿子》好像《天方夜谈》有
  • lonelyboy』于2002-1-18 14:41:00发表评论:

  • 其实我觉得《折狱龟鉴》,《折狱龟鉴布》,《鹿州公案》这样的东西才真正算得上侦探的故事。
    当然,上小学时听老师说起《苏无名》,真是挺兴奋的。原来唐传奇中不仅有空空儿,还有这么一号人物,不错不错!
    另外《札第格》是不是《天方夜谈》?

    【ellry在大作中谈到:】

    >侦探的故事(2)

    >第二章:推理文学的源头

    >最早的推理小说是哪部?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完整版本
  • 妙语连珠的旅行推销员——Sayers…[3018]

  • 林肯的线索(【美】埃勒里·奎因…[3258]

  • 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中国…[3310]

  • 铁伊全集作品简介[2602]

  • 《被书谋杀》——名字很吸引人,…[3349]

  • 春日鼠书评第四弹——评《双面莱…[3517]

  • 【书评】《地狱之缘》:头重脚轻…[3977]

  • 【作家介绍】伟大的安东尼•…[5405]

  • 小癫书评第二弹《恶夜追缉令》—…[2647]

  • 短篇侦探小说漫谈(提纲)[6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