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推理之门 > 侦探推理 > 中国侦探
【普璞评论之一】从蔡骏谈本土推理小说畅销的天机
 作者:pupu99打开pupu99的博客  人气: 7758  发表于: 08年01月25日23点04分
    将此文分享到: 更多

从蔡骏谈本土推理小说畅销的天机

文/普璞





  还在看推理小说的各位,还在写推理小说的各位,你们谁知道下一本畅销的本土推理小说会何时诞生?畅销书未必就能将商业与艺术进行完美结合,但一定有它畅销的道理。它能引发人们思考,提供相关人士以很好的借鉴。
  据我所知,畅销对于本土推理一向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词汇。甚至近年出炉的外国推理小说也从未在大陆地区达到过畅销的标准。去年曾风靡全球的《达芬奇密码》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推理小说。今年红火的盗墓小说就更不必说。"推理"--都只是书商为了卖点炒作而硬加在封面的字眼。但"畅销"二字则是推理写手及编辑无法忽视的词汇。一个类型也必须要有畅销书才能发展壮大。这样会有更多优秀的作者加入创作队伍,出版机构也会乐于花不菲的版税引进国外畅销的推理小说,饱读者眼福。只是问题在于:怎样的推理小说才能畅销中国呢?
  面对这个问题,我想很多人的答案是市场不行,读者群太小,小众文学等一干让人泄气的词汇。
  在这里,我想从悬疑恐怖小说领军人物蔡骏身上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毋庸置疑,蔡骏写的并非推理,他自称为"蔡骏心理悬疑"。其实除去他的笔名后,他的作品却并非能简单贯以"心理悬疑"定义,倒是可以归类于日本定义的mystery小说(推理小说也包含于此类)。从《病毒》《地狱的第十九层》、《荒村公寓》《幽灵客栈》等书一路走红的他,接下来又陆续推出了《旋转门》、《蝴蝶公墓》和《天机》(第一季)等作品。可以看出他风格在变化,从前期文字清新,恐怖风格浓郁,针对学生读者群转而到以美剧式悬念为主,人文哲思为辅,面向更广的读者群。从中可以看出蔡骏是锐意进取的作家,他的作品越来越成熟,并与国际接轨。当小说被引进到俄罗斯以后,当地媒体称其为"中国也有了自己的史蒂芬金"。而30岁就以405万第11名跻身于中国作家富豪榜的他,也是榜单中唯一的类型小说作者。虽然外国不乏畅销作家,从"新本格"旗手的绫辻行人,到"黑白"通吃的日本天才乙一,再到去年横扫日本各榜单的"三冠王"东野圭吾(以上三位作家近期都有两本新书在大陆上市)。但我可以说,他们的书近期在大陆还是很难卖到畅销的。要论畅销,蔡骏是类型小说写手中最为成功的例子。从他身上,难道就没有可供学习的地方么?答案是否定的。
  在谈到蔡骏之前,我想先论述一下畅销对推理小说的重要性。
  可以先从特立独行的爱伦坡讲起,公认侦探小说始祖的他自言不吝花一个世纪等他的读者,一生潦倒。生前他写出了侦探小说的雏形,死后也确实等到了他的读者。柯南道尔是其中之一。
  柯南道尔在前人基础上,注入了自己的创作理念。福尔摩斯从此诞生,并以其无可比拟的经典令作者名扬四海。在动笔前出版商就预支不菲稿费,已然走上畅销之路。以极大的力度促进了推理小说的发展。
  受到其影响的后来者,奎因,阿加莎,和卡尔这三位古典推理的巨头人物相继横空出世,缔造了推理史上的黄金时期。他们的作品各有其特色,但不乏一个明显的共性:比起柯南道尔的人物塑造,他们更把着力点放在推理本身。他们更强调推理本身的乐趣,同时也极大程度的发展了推理小说(近代很多日本推理作家就是受他们影响)。而若论畅销,从阿加莎小说的销量仅次于圣经就可见一斑。
  可以看出,除了爱伦坡是从无到有的突破,后来推理小说的每一次发展,都和畅销离不开关系。如果不畅销,他们可能也不会耗费一生来完成他们的作品,更无法让这些作品来极大的影响后人。我身边不少的朋友把他们所写的称为"正统"推理小说。但有一个问题摆在这里,就是在他们写作之前,推理小说中"正统"的定义又是什么。
  爱伦坡自不必说,而如果把柯南道尔视为正统的话,后来的黄金古典三巨头又是以何心态下笔呢?不难看出他们都没有因循守旧,他们都在作品中极大程度贯穿了自己的创作理念。他们每个人的小说,从推理的角度讲,比起柯南道尔都是里程碑式的飞跃。黄金时期也是由此而来。可以说是柯南道尔的畅销带来了他们的创新,而他们的创新则带来了更广泛的畅销。
  综上所述:中国推理小说要发展必须要畅销,也必须要创新。否则若只以小众文学为写作目标,将无法达到大力发展中国推理的目的。而从前人的成功也可以明显看出,创新对畅销具有相当大的作用。他们的成功没有一个是建立在重复前人劳动的基础上。在中国推理发展初期,模仿随处可见。而创新也是创作中最难完成的环节。即使做到了,还很可能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旧有模式和理念的阻扰。只是若一味的重复,在让旧眼光满意的同时,又能吸引多少新读者加入呢?
  在推理小说中,创新我认为主要可分为两大部分:
  1. 推理部分
  黄金时期的例子已经举过了,要说日本近代的话,岛田庄司倡导的"新本格运功",绫辻行人、折原一等人将"叙述性诡计"发扬光大,再到西泽保彦式的"幻想推理"(日本称为科幻推理),到京极夏彦的妖怪推理,森博嗣的理系推理等等,他们每个人都在不落窠臼的创作。这一部分也是推理作家们最绞尽脑汁想要突破的领域。他们不遗余力挑战"诡计已被前人用光了"的观点,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2. 非推理部分
  这包括人物,行文,背景,故事等部分,这些是推理写手最容易忽视之处,而也恰恰就是柯南道尔成功的关键所在。他在人物设计上做足了工夫。取得的回报,以至于他在侦探小说史上的地位不输给任何一个人。推理发展至今日,我们是否应该从历史角度反刍一下柯南道尔的成功,不把眼光局限在时下日本流行的"新本格"运动上?一个出版行业的资深编辑与我说过:在当今中国,推理与文笔能有一个强项就已经很好了。但我认为一本推理小说如想畅销的话,必须两者兼备。而人物之外的行文、背景、故事等部分,就是推理文学要在中国畅销最先需要攻克的难关之一。
  之前我有提到,日本当下的作品在大陆难以做到畅销,就是和非推理部分的创新不够有关。日本推理作家们,在推理部分虽有斩获,但是及不上黄金时期三巨头相对于柯南道尔的跨度。所谓的新本格更像一种口号,其推理的内核及本质与先前并没有多大改变。而他们的全民推理氛围,也让他们没多少必要进行非推理部分的创新。而恰恰这一点,是其书籍在氛围并不好的地区想要畅销的阻碍。日本的推理盛行反而遮掩住了这一弱点。动辄几百万的销量让他们足以孤芳自赏。良好的推理氛围固然是好事,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并不能说这样的畅销作品就是推理小说的完美形态。这也是造成某些推理小说在日本以外地区骤然降到1、2万册销量的主要原因。
  直接的说,中国民众并非不喜爱推理小说中谜团部分,推理独特的智性魅力让很多人喜闻乐见,这从涉案影视剧的高收视率就可见一二。只是作为一本长篇小说,读者拿起它翻阅时,他们首先会想读到一个精彩的故事。它需要有流畅的文笔,引人入胜的悬念设置,和能让读者投身其中的良好氛围和人物塑造。如果这些都没有,往往看不了几页就搁在一边了。现在即使连最直观的影视剧就很重视悬念设置(如越狱、英雄、迷失、绝望的主妇等),白底黑字的纸质书如果对此完全忽视的话,又怎么能扩大读者群呢?诚然,不少资深推理迷都会认为"推理小说是一种300页无聊加最后3页震撼的艺术"。但在悬疑盛行的当下,作品若也是这般,一般读者又怎会挺过那让推理迷都会感到无聊的前300页呢?他们会选择把书搁在一边,或者直接在书店翻最后三页走人。究竟是谁,让推理小说在一般读者面前变成了只能看3页的读物?
  不可否认,中国推理小说想要畅销,就势必把它变为一种"前300页引人入胜+最后3页震撼"的小说。比起如何让最后3页震撼,我觉得如何让前300页引人入胜是当下写手更需要学习的地方。
  而蔡骏,恰恰是这300页的专家。
  他的每一本小说都如行云流水般流畅,悬念设置精彩,文笔优美,引人入胜。作为悬疑恐怖小说,的确他不似推理小说这般看重最后解答。也出于中国的出版审核政策所限,可能有的结局还会让推理迷无法接受吧(放在日本,可写成其它结局)。而之前精心的人物设计,事件布局,氛围渲染都是让其大受欢迎的原因所在。这也让蔡骏的小说有一种独有的魅力。让读者完全无需担心阅读上的障碍与乏味。比如《地狱的十九层》,整书采用层层(地狱)相连的叙事结构,很好的缓解了读者的阅读压力,又在每一章最后设置悬念点,来吸引读者看下去。这和《达芬奇密码》的结构异曲同工。《幽灵客栈》一开局就调足人胃口,让人恨不得马上翻到最后一睹真相。中段文笔优美,氛围渲染到位,故事表现力十足。人物有血有肉,情感真实。《荒村公寓》中的小枝已经塑造成了蔡骏的品牌人物。《蝴蝶公墓》保持了一贯的优点,时间轴转化清晰,加强了解谜的元素。而新出的《天机》不止故事庞大,加入了人类历史与现实的思考,提高了作品的深度,而且在情节递进上按蔡骏自己的说法是一部"争分夺秒"的作品。这和一些国外著名推理小说慢慢悠悠的开场,平淡无奇的情节铺陈,毫无悬念的四处调查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试问如果并非推理迷,要怎样的毅力才能把这300页挺过去啊。
  可以这么说,当下写手的有些问题同样出现在上文提到的黄金时期三巨头身上。他们当时的光辉掩盖了这些瑕疵,也影响了一批作家(包括近代日本)。三巨头的确对推理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和创新,但没有如柯南道尔那般做到非推理部分的创新(部分作品除外)。深受他们的影响的一些本土写手在崇拜他们的同时,往往也忽视了这点。以为悬念的设置只是悬疑小说或者恐怖小说该去做的事。长期以往,就会让普通读者有种推理小说就是枯燥晦涩的成见。让其沦落为了一种小众文学、圈子文学。
  好在近期一个可喜的现象就是:推理短篇在已经开始在本土兴起了。已经有众多杂志诞生,开始百家争鸣。只是在推理长篇(不论中外)领域,大陆的销量仍然有限,完全跟不上畅销书的步伐。这和短篇不具备长篇的"300页"问题有关。也由此可见这"300页"问题是多么关键。
  就像柯南道尔对侦探小说的人物突破一样,最后希望中国日益增多的推理写手们在保持推理水准的前提下,对非推理部分进行创新和突破,花上心血,创作出富有悬念,触及思维极限的推理长篇,势必能带动推理小说在中国的销量。我认为这是在推理氛围并不浓厚的国家,让推理小说走上畅销之路的先决条件。



  • 上一篇文章:推门原创写手TOP10

  • 下一篇文章:中国侦探小说发展的几个问题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 只见灯阑珊』于2008-3-28 14:37:00发表评论:

  • 俺特别喜欢天机的说~~~:e
    地狱的第十九层也很喜欢阿
  • 侦探Ling』于2008-3-4 21:29:00发表评论:

  • 比起蔡骏的小说,我跟欣赏心理罪,至少它没有把悬疑算做推理的内容.
  • pupu99』于2008-3-3 11:16:00发表评论:

  • 虽然目前大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心理罪》是属于广义的推理小说的范畴。你的朋友说它不是推理小说,应该是指它并非 本格推理。在很多读者心目中,本格推理才是推理小说。其实它和《人骨拼图》这种作品是一类的。它们也是围绕案件发生,调查,侦破展开,涉及了大量的刑侦内容,但并非以谜团推理为溯求,所以不是本格推理。不过这种称法让人稍有混淆,因为无法和狭义的推理定义相区分。有一些人因而把它称之为犯罪小说,加上其书名还带“罪”字,我认为这种分法有点欠妥。虽然它是在研究犯罪,但一直以侦探为主视角叙述。称之为侦探小说倒不为过。这也可以和狭义的推理小说概念相区别。
  • 姬冰雁』于2008-3-3 0:35:00发表评论:

  • 【pupu99在大作中谈到:】

    >那边火药味好大,人气肯定是拼不过了,只是想增加点推门的学术讨论氛围,于是发了此贴,大家尽管拍砖就是,不过最好不要说脏话,咱就事论事,和谐和谐……

    >有一点要说明的是,这是我几个月前的,最后想补充一下的是,现在数据有点改变了
    >1,近来人文社的阿加莎已经从一万套加印到了五万套,迈入了畅销的门槛。
    >2,还有雷米的《心理罪》首印5万册,也算开了推理小说的先河。


    >PS:
    >过一个月我会发第二篇评论,以后以每个月一篇速度发,有实事有感想有教程,谢谢支持

    小疑问,雷米的《心理罪》我看了,觉得相当不错,不过有朋友和我说,这本书不算推理小说,算是犯罪小说。不知如何?
  • 自由鸟』于2008-3-2 22:36:00发表评论:

  • 非常同意楼主的观点

    不过觉得非推理部分的减弱可能和作者的写作方式也有关
    有些作家喜欢写想到诡计,然后围绕这个诡计出故事
    必然比那些先想到人物,然后顺着人物的性格发展进行故事的作品文学性要削弱.

    爵士写福尔摩斯时到底是怎么想的不敢随便揣测
    但是就我看来,他更像是为了介绍一个人,而不是为了介绍一个案件来做的创作.
    所以非常有纪实风格,很多故事给人以真的发生过的错觉.

    [而且我觉得他的推理部分一点不弱,甚至相当强,因为根据前文,福做的解释就是唯一而且合理的]
    相比不大喜欢<布郎神父>,神父的形象不是很鲜明是一点,有些短篇我只能看出案件是怎么发生的,却怎么也看不出侦探是怎么推理的.]

    [此贴被自由鸟于2008-3-2 22:44:30修改过]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完整版本
  • 闲话中国原创推理小说写手:鸡丁…[6507]

  • 给中国未来的侦探们,多一些鼓励…[5193]

  • 《斋冷》,90后的长篇推理小说哦…[6199]

  • 《荒野猎人》评论:只是一种可能…[3907]

  • 东乡评书之《挑战本格》[3902]

  • 水镜评论之雷米《心理罪——画像…[6130]

  • 问问各位关于推理剧的事情,又,…[3676]

  • [原创]中国侦探小说——霍桑(辩…[4420]

  • 轶闻与理性夹层间的传统本格--水…[3763]

  • 急转直下——文泽尔《千岁兰》阅…[4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