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古为今用”的《大宋提刑官》等作品模式能否成为振兴中国侦探小说的选项之一?有些年头了,现实题材作品,无论电视剧、有影响的小说还是歌曲,都干不过“古装”作品。象部部“戏说”、几大“皇传”,以及可能是从爷爷辈的旧柜里翻出旧歌本,找不着调地“戏唱”,都着实红红火火的。 最近《大宋提刑官》、《神探狄仁杰》、《法医宋慈》等“远古推理剧”和几部解放初期乃至文革时期的“近古推理剧”同时在中央台和一些地方台播出,从媒体反映来看,似乎也有些“小火”--在一般观众中收视率还较高,评价也算不错。 不知作为真正侦探谜的您怎样看待这些作品?这种将作品情节与现实拉得比较远的创作方式,您认为能作为振兴中国侦探小说的一个“选项”吗?呵呵,学学连宋,嘿嘿……。 个人认为,这种创作方式应该是“选项”之一。 理由有三: 一是,拉开与现实的距离,可以避免由于与“诡计”关系不大的种种背景方面的“瑕疵”影响“集中精力”去体会迷局的乐趣。这点类似于我们看外国作品,由于对小说历史、地理,甚至人文背景不太了解,我们只是一目十行扫过去,这样反面可以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诡计”中。 二是,由于与现实距离较远,较容易将侦探设计成“神探”,特别是可以戏说那几位早已成名的“青天大老爷”(其实还有一些古代名气也很大,只是今人不太知道的破案之神)。“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现代中国社会,早已没有了对身边“英雄”的盲目崇拜。如果将“神探”设计成业余侦探爱好者,有人肯定会说“假!”,如果将“神探”设计成警察,有更多人会不加思索的说“太假!”。 “神探”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家都在喊“振兴中国侦探小说”,其实内心里有几个认为这个“振兴”不几乎就等于创造出“神探”和他们的神奇业绩呢?! 三是,可以比较方便不去用现代侦探设备束缚作者想像力。创作现实题材作品时,一些作者常会下意识地利用许多高精尖仪器作出一个毫无想像力的“推理结论”,让阅读侦探小说的“智力快感”荡然无存。将故事放在远古,几近于让侦探进行纯人脑的“智力肉搏”,可以让作者想像力充分放飞。这方面有点类似武侠小说,为充分表现大侠们有别于现代人借助机器能量,完全依靠人体自身的“体脑肉搏”,也常选择将背景放在远古一般,嘿嘿…… 当然,当然,这里说的“古为今用”只是选项之一,不是全部哦!其他选项,下次再讨论吧。;) [此贴被陇首云于2005-6-14 23:07:06修改过]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相关文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