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推理之门 > 侦探推理 > 欧美名家
『微涉情节』《哲瑞•雷恩最后一案》读后
 作者:ofplusand打开ofplusand的博客  人气: 2919  发表于: 08年09月15日22点43分
    将此文分享到: 更多

『微涉情节』艾勒里•奎恩《哲瑞•雷恩最后一案》读后
在地铁上持着手机数着章节数,直到三分之二的篇幅过后才出现了凶案,而开篇的彩色胡须事件和接踵随行的莎翁版本置换给故事蒙上的神秘薄雾似乎无法挑逗起读者撩拨迷蒙的解谜欲望,前者似乎没有关联任何本格谜题,有普通悬疑类型小说之嫌,而后者虽然赫然呈现出了疑问,但莎翁遗作的版本考据对于驱动非欧美裔读者的逻辑进程似乎缺了点后劲。因此,小说的前篇依然继承了奎恩一贯的索然风格。但是阅毕掩卷,虽然故事游走在擦边的界缘之间,去依然觉得不虚一读。
————————
多重边缘化的设定
————————
这部作品作为推理小说,传统推理小说的诸多元素似乎都不是进行主流性的处理,而是进行了多重边缘化的设定。
——————————
侦探主角的边缘化设定
——————————
似乎比《Z之悲剧》更进一步,我们的舞台剧演员在案件的侦破过程之中似乎没有被两位奎恩作者授予男一号的角色,取而代之的是经历着具有互补属性又从内在相投相向的青涩爱情的粗犷巡官的彪悍女儿,虽然所有人遇到难题的时候,都时刻牵系着闲居于英式山庄的可以令人艳羡地恣情沉溺于自我的前艺能界人士,但是许多时候,雷恩似乎都置身于解谜的主线之外,包括最后真相的揭晓时(当然,这是小说所采用的布局所无法避免的)。
————————
案件的边缘化设定
————————
故事中有凶案,有死者,但是似乎谋杀似乎并不构成故事的核心,虽然故事还是十分依赖于凶手意外性。想起了S•S•范达因的二十来条推理小说的戒条,其中阐明必须要有谋杀,因为只有谋杀才能激起读者脑细胞神经元的重新组合。这似乎被现在主流的影视作品和影像化作品的作者所认同和普遍采用。因此,对于小说中段的案情,读者体内的肾上腺素浓度可能未必会达到一定的阈值。
—————————
凶手的边缘化设定
—————————
这种设定小艾作者已经不是第一次采用了,阿婆也不是没有采用过,因此也不多说了。
————————
线索的非边缘化
————————
最然凶手设定边缘化了,但是线索的布置和线索的逻辑导向确是不折不扣的贯彻着奎恩系列一贯的严谨,虽然没有向读者挑战的信,但比起其它某些作品中可有可无或者是故弄玄虚的多次挑战读者,这最后一案不囿于窠臼地依然使读者体味到了与收到明确挑战等价的逻辑乐趣。
——————
边缘化的道德
——————
阿加莎的《幕》,没有看过,但是东野圭吾的《嫌疑犯X的献身》看过,我体会到的不是对某人的爱,而是对自我的满足和对他人的漠视。而私自的裁决在福尔摩斯、阿加莎•克里斯蒂、范达因、甚至是雷恩系列中都不鲜见,也许个人的洞察力对于个别事件有着更接近于真相的了解,但私自的权衡与裁决却是对整体秩序的破坏,在概率上增加了混乱与龌龊产生和存在的可能,而这个案件中,竟然是一个死去的人和一个活着的人之间所作的让我不是很能接受的选择。


[此贴被ofplusand于2008-9-15 22:43:47修改过]
  • 上一篇文章:初心卡尔之四——歪曲的枢纽:传世的少数派报告(涉底慎入)

  • 下一篇文章:阿加莎•克里斯蒂录音带40年后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