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推理之门 > 侦探推理 > 欧美名家
初心卡尔之四——歪曲的枢纽:传世的少数派报告(涉底慎入)
 作者:木船  人气: 2831  发表于: 08年08月26日23点31分
    将此文分享到: 更多



《歪曲的枢纽》被国外的评论界与《三口棺材》、《犹大之窗》并称为卡尔的三大杰作,但后两者的声誉和地位,往往得到大家公认,惟有这部《歪》,总是被不断质疑,认为诡计不够精彩,真相不够惊人,排不上那么高的地位。

卡尔曾有一句著名发言:“我不想写什么传世之作,只想写推理小说。”说老实话,这话说得多少有点做贼心虚,甚至可以说,让奎因和阿婆来说这句话,都比卡尔来得更理直气壮一点,实际上,卡尔虽然在讲故事方面自有他的独到之处,但是,他同样在作品中体现了强烈的倾诉欲和表达欲,这一点上,黄金时代三大家各有不同:奎因是借侦探之口发表未经雕琢的速食型时评,往往显得粗糙唐突,但是也算为读者换脑,阿婆是以人物的观点说话来定性人物形象,使他们各具其位,为故事大局服务,而卡尔,他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寄托着一份他自己的影子,无论是沉溺爱情的小男生,还是性格独立坚强的女性,或者有恶作剧癖好的绅士,无一例外都是作家本人的一部分投影,卡尔的作品是三大家中个人色彩最浓厚的一位,他的确想写推理小说,但他也更想写传世之作,他想把自己在以推理小说为形式的文学中,来个充分地表达,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算是雷蒙德钱德勒、劳伦斯布洛克他们精神意义上的先驱了。

《歪曲的枢纽》为什么会被捧的这么高?我觉得除了推理,这本书似乎想要讲很多别的东西,就像《尼罗河上的惨案》也好,《Y的悲剧》也好,成为不朽名作似乎并不完全靠得是推理。如果一本侦探小说只能开发智力而无法震撼心灵,将推理文学的文学属性剥落至最弱,那也不是什么太值得赞扬的事吧。

现实告诉我们,推理小说中的诡计基本都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因为偶然因素实在太容易干扰,人的情绪和表演也无法天衣无缝,但卡尔是坦诚认识到这一点的,他也并不打算把侦探小说写成智力迷题,虽然侦探推理大都有诡计,有绞尽脑汁的凶手和七转八转的圈套,但卡尔从来没拘泥过迷题本身的忠诚实现,而是注重呈现出案件在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影响下的最终形态,往往便是他得意的“广义密室”和“不可能犯罪”了。正在等待验明正身的爵士在花园中诡异死去,没人看到凶手靠近他,也没人知道作案的动机,当你试图用排除或演绎的办法解释案情,却发现其中隐藏的因素过于超出常理,却又绝非不可能。

卡尔笔下的人物与阿婆相比,许多都是不正常的,甚至是“变态”的,但他们又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指望现实中出现黑斯廷斯那样的人,恐怕反倒显得脑残了。真正的芳雷爵士遭逢重大变故,自身也遭遇大难,既没有绝望消沉,也没有愤世嫉俗,反而痴心不改,更强化了自身那一意孤行,敢做敢当的生猛性格,与她相知的茉莉,却能够产生对恶魔仪式如同对电影或郊游一般无恶意的热衷与喜好。这两个阴差阳错又破镜重圆的知心人,在世间仿佛两个为人所不齿的独行客,最终联手作下了这一桩代表复仇与激情的骇人案件,而菲尔爵士,在其中便扮演了这对“异人”与世俗大众的沟通者之角色。

菲尔之所以是神探,源于他始终以一种一视同仁的态度看待一切,不评判,不偏见,不排斥,穷尽所有可能,认可所以讲得通的道理,所以菲尔能架一座桥,使凶手,涉案者,有秘密的人与普通大众连接起来,从而越来越走进真相。《歪曲的枢纽》,其实正是一个“小众”向大众挑衅的故事,甚至是一个少数人征服多数人的故事,世界靠多数人支撑,却往往靠少数人推动。从叙事看起来,似乎正直的律师,乡村淑女和那个与人为善的假爵士,才是正常的,积极的,合乎世俗鉴赏的一面,然而当书末那封信揭开真相,你会发现那井井有条的一切仿佛失去的颜色,变得苍白无力,都被淹没在那对男女强烈的个人意志中了,《歪曲的枢纽》是一部邪恶的作品,全书先抑后扬,仅书结尾的那一封信,便可看作对凶手那至情至性的人生态度的一部赞歌,船上舱门的铰链可以被扭断,但对人生向往的追求却扭不断,芳雷爵士和茉莉都是反抗者,只有在菲尔这位包容的调和者面前,他们才能微笑地达成和解,然后骄傲地继续上路。我想卡尔想在这案件中表达的,似乎是一种强烈乃至近乎恣睢的个人情怀吧,甚至一篇由衷呐喊的并期待传世的“少数派报告”。




  • 上一篇文章:[推理大师月活动]推理十诫完整版本(包含诺克斯的注解)

  • 下一篇文章:『微涉情节』《哲瑞•雷恩最后一案》读后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 迷案纪实』于2008-10-26 19:30:00发表评论:

  • 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算是雷蒙德钱德勒、劳伦斯布洛克他们精神意义上的先驱了。
    这个论调太奇怪了……卡尔的作品和硬汉派的文学表达之间几乎没有相似点。

    而且,《歪曲的枢纽》实在是很牵强地才能附会到所谓的“现实意义”上来,这本书尽管我认为写得着实不好,但确实是很纯正的解谜推理,并不对现实有投射意义。
  • 亦晓儒心』于2008-10-26 16:45:00发表评论:

  • 其实歪曲的枢纽比起其他两部没那么华丽
    但却写的非常的 深得我心
    不知为什么
    看完之后 竟觉得很温馨
    是不是罪恶看多了 麻木了
  • kenshin』于2008-8-27 10:19:00发表评论:

  • 虽然同是黄金时期的侦探小说家,但卡尔与埃勒里•奎因的创作理念不同。埃勒里•奎因一直想让侦探小说摆脱通俗文学甚至庸俗文学的帽子。卡尔却标榜自己的作品是通俗文学。他认为,读通俗小说,可强化心灵。但是,这里的“通俗”绝对不是血腥、暴力、色情的代名词。应该说,卡尔的创作态度是严谨的。
    所以我并不大认同卡尔在写作的时候是刻意进行文学或者精神意境上的追求。不过以自己为研究主体,在作品上反射出影子还是有可能的。楼主从另外一个层面进行分析,非常出色。


    这里推荐两本整理和研究书籍,可供参考:
    《密室以及其他不可能犯罪》 罗伯特•艾迪
    《约翰•狄克森•卡尔:解释奇迹的人》 道格拉斯•G•格林

  • 谷雨』于2008-8-26 23:56:00发表评论:

  • 我是看见少数派报告才进来的……呃:c


    支持一下好了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完整版本
  • 海格拉夫-奎因侦探-犯罪-神秘小说…[5105]

  • popodian书评15《首席女法医》(…[3150]

  • (转载)我不能接受的圆满—评话…[2889]

  • 此中有深意,欲辩已忘言——Saye…[3262]

  • popodian书评17之《底牌》(作者…[3234]

  • 本年度最值得一读的欧美本格推理…[4276]

  • 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简评《弓…[3109]

  • [11月读书活动]哈米特:破坏者与…[3024]

  • 狄仁杰探案年表[5061]

  • 春日鼠书评——《隐形圈》:霍尔…[4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