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推理之门 > 侦探推理 > 欧美名家
謀殺的樂趣和啟示──《詹宏志私房謀殺》
 作者:ellry打开ellry的博客  人气: 4929  发表于: 03年11月06日16点30分
    将此文分享到: 更多

谋杀的乐趣和启示──《詹宏志私房谋杀》

文/果子离
http://iwebs.edirect168.com/main/html/myword/63.shtml

成为床边书几个月了,这本书出乎想象的好看。出乎想象,是因为我的推理小说看得不多,除了福尔摩斯全集,艾勒里.昆恩、克莉斯蒂的微量作品,以及零零星星,日本松元清张、赤川次郎,顶多加上小时候的亚森罗苹(如果这种也算的话)。
既为导读,所写不外乎这部作品在整个文学史的位置,它的意义、地位、价值,或者作品和作者的来历等等。我私自以为,未读文本,但见析论,根据阅读经验,只能人云亦云,不甚了了。

不料这本导读书本身就是自足的宇宙。即使未曾读过作品本身,光看导读者表演,就已经读得入神。
《詹宏志私房谋杀──谋杀专门店导读精选》,远流出版。

这本书好看好用,许多耳熟能详的专有名词,什么冷硬侦探小说,什么正统推理小说,什么间谍、犯罪小说,什么推理小说的几个黄金时期,乃至日本习称的本格派、社会派,开卷不久便看得分明。推理小说的萌芽、发展和流变,推理小说作家的师承、影响与叛变,各篇串连起来,就是一部推理小说发展史。

詹宏志的每一篇导论,线条干净,交代利落,文笔风格如刺客,图穷匕首见,只有一刀毙命的精准,没有剑客比武的繁复仪式和比画花招。跟他上穷碧落,正惊叹推理小说天地之广浩,随他下落黄泉,又嚼得推理小说的无限滋味。
但我怀疑导读会比正文好看。我对智力游戏素无耐性,对猜谜缉凶缺乏天分,经常读到一半就迫不及待,从后面推溯回来,先知道凶手再说。这种读法,和看过一遍后旧书重温一样,作品若没有深厚的内涵,破案后再看便索然无味,这是古典推理小说(在日本叫做「本格派」。以解谜为主轴,一名神探,很多线索,最后破案,凶手不是你所以为的那个人)的阅读宿命。幸好五○年代美国兴起犯罪小说,解谜不再皇帝大,侦探和社会的关系,犯罪者和社会的纠葛,才是重点。我猜想,这类含有大量社会元素的推理小说,会成为我的阅读首选。
这本导读,少不了推理小说作家的轶闻逸事,看来推理作家比起严肃正统的小说家有意思多了。一书在手,随时翻阅,除了增广见闻,还可激励自己,提醒自己,给自己的书写态度一些启示。

第一个启示,写作生涯,随缘顺势,不必规画。
许多作者投身推理写作的缘起,十分有趣,不是生涯规画所能预想的。看看这位作家,范达因(S. S.Van Dine,1888-1939),连续几部推理小说,狂售大卖,受欢迎的程度,堪称美国出版史第一人。他开启美国推理小说新的世代,在以英国马首是瞻的主流路线之外,另辟徯径。但这名作家初崛起时,身分神秘,来历不明。是谁?出版社保密防谍,外人不得而知。
有人明察暗访,抽丝剥茧,好不容易宣布破案,说是某位知名犯罪学家。对不起,错了。真相大白,源于范达因一位旧同事。他的求证策略是,请出版社转信给范达因,然后写信给他假定的对象,比对两人回信的信纸和打字机痕迹后,证实是同一人,也就是艺术评论家维勒.亨廷顿.莱特。你猜我猜,范达因的身分,从猜错到猜对,过程本身就像推理小说。
维勒.亨廷顿.莱特和推理小说本无渊源,艺术杂志总编辑干了十四年,神经衰弱,住院,不能碰触冷硬的书籍,退而阅读推理小说消遣。住院两年,读了两千本。读书破两千,下笔如有神,他想,何不自己动笔写作呢?
这一动念,改写了他的后半生,也改写了推理小说史。范达因,或者说维勒.亨廷顿.莱特深厚的艺术修养,反映于作品,便出现了深谙艺术的神探费洛.范斯,把侦探小说推向高雅的新时代。

每名投身于推理小说创作的作家,心态不同,有的耻为人知,改名换姓,如伊凡.韩特;有的利用推理小说,为严肃纯文学热身,如詹姆士女士(菲莉斯.桃乐赛.詹姆士.怀特)。
说来嘲讽,最后出名的、留名的,往往就是这个「见不得人」的写作者身分。

詹姆士女士(P.D.James,1920-)以为推理小说有一定的规则、公式,好写得多,便从推理小说下手,不料一写成名,尔后领悟推理小说同具艺术内涵,也有创新空间,她的笔愈磨愈利,(还创造出罕见的诗人探长,会写诗爱读诗,多浪漫!)这名高中学历,境遇坎坷的作家,如今已被公认为「谋杀之后」阿嘉莎.克莉斯蒂的接班人。

伊凡.韩特原本就是小说作家,以《黑板森林》走红文坛后,埋头猛写推理小说。他擅长警探小说,虚构一个警察局「八十七分局」,警察团队合力破案。他不愿被人知道写这种通俗作品,以免有损清誉,因此化名艾德.麦可班恩(Ed McBain,1926)。幸亏他不务正业,因为麦可班恩的名字在文坛留了下来,伊凡.韩特反倒湮没无闻。(不能怪麦可班恩想不开,英国大文豪葛兰姆.葛林(Graham Greene,1904-1991),兼写间谍小说始终饱受争议,连续廿一年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全数摃龟。)

启示之二,作家养成没有公式,随缘顺性,不必限定。
谁说小说家要旅行,要观察场景,看一堆街头巷尾奇奇怪怪的人?谁说小说家要历遍人生百态,要行万里路?「谋杀之后」阿嘉莎.克莉斯蒂(Agatha Christie,1890-1976)就不用。这位大小姐家境富裕,管家、佣人、保母随侍在侧,她不曾上学,窝在家里请家教上课;她教养好,爱幻想,为房间每个洋娃娃编造身世、家庭;她个性害羞,不爱参加聚会,不爱接受访问,笔下的社会,不见人间烟火,然而她是史上设计出最多精巧谋杀案的作家。(虽然作品和成长经验一样天真无邪,杀人者不只是杀了人,不是什么大坏蛋。)

埃德蒙.克里斯宾(Edmund Crispin,1921-1978),主修文学,是风琴家&作曲家,以作曲和写作为业。平日不爱出门,住在伦敦郊外,反对当地的开发,这种音乐家兼环保人士的身分,下起笔来,巧思创意很多,血腥浊味很少,他写《玩具店不见了》,深夜发生谋杀案的玩具店,第二天不见了,变成一家杂货店,这有意思。为什么这样?翻书去。
足不出户,要写出小说的一片天,推理小说是不错的选择。依据谋杀专门店詹店长的说法,写作推理小说,想象力远比生活体验重要,过去百年女性深居简出的缺点,不成为推理小说的写作障碍。不像间谍小说(推理小说的次类型),必须以写实为基础,以间谍经验为背景。

说不完的,再说整本照抄算了。这种通俗文类的导读,不能写得太难看,不能像一般文学研究,用旁征博引掩饰见解之不足,用术语搪塞解说之无力。若搞成学究之言,实在愧对被介绍的推理大师。詹宏志写序写编选按语,一向没有上述毛病,(为朱天心、朱天文、张大春等人写的书序,精准简单,经常为下笔繁复的评论者所引用。)更何况这回解开领带,以一身休闲之姿论起《私房谋杀》。

可以肯定这本书仍旧会盘踞我床头书排行榜好几个月,可以肯定我将按图索骥,慢慢补读,并且学习詹氏独到的叙述方式能力和诠释观点。但也好奇,依作者这种抽丝剥茧的解读功力和深入浅出的写作风格,若谈论武侠、情色、罗曼史各种通俗文类史会是什么光景,或者回到传统定义中各项纯文学领域的小说史甚或文学史,如台湾/日本/东欧/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史,会不会也这么好看?有为者亦若是。但愿如此。

●附【远流博识网】的书介:
精挑36篇由詹宏志为【谋杀专门店】/世界推理小说精选101种所撰写的导读,换言之,亦是36本经典名著及36位推理名家的介绍。导读性质共分三大单元:正统推理(22篇)、犯罪推理(9篇)、变体推理(5篇)。此三大方向正是150年来欧美推理小说的沿革与发展。作者在每篇导读中精辟而生动地介绍了作者及该书在推理历史中的特色与价值,藉由各篇的独立介绍,可清楚看出欧美推理小说的发展脉络,领略各创作者百花盛开般的创意。

————————
同样这也是我最欣赏的一本中文侦探小说参考书。国内的论者(任翔、曹正文等)是无法与之比拟的。
  • 上一篇文章:关于福尔摩斯的一点研究(转载)

  • 下一篇文章:[11月读书活动]哈米特:破坏者与道德者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 三土』于2004-11-20 21:04:00发表评论:

  • 译林根本没打算把谋杀专门店的书出下去
  • ellry』于2004-11-12 21:35:00发表评论:

  • 【我是医生在大作中谈到:】

    >这个《死前之吻》是否就是今年出的帕特森的《死亡之吻》还是艾拉.利文的《临死前的吻》?我想是后者吧《史岱爾莊謀殺案》大陆出过吗?还是换了个名
    《死前之吻》是艾拉.利文的《临死前的吻》.《史岱爾莊謀殺案》是斯泰尔斯的神秘案件。
  • 伤痕』于2004-11-12 12:25:00发表评论:

  • 【我是医生在大作中谈到:】

    >这个《死前之吻》是否就是今年出的帕特森的《死亡之吻》还是艾拉.利文的《临死前的吻》?我想是后者吧《史岱爾莊謀殺案》大陆出过吗?还是换了个名
    ~~~~谋店的《死前之吻》是艾拉·利文的那本《A kiss before dying》
    而下面那本就是婆婆的处女作呵呵,《斯泰尔庄园奇案》^_^
  • 所有人』于2004-11-12 12:25:00发表评论:

  • 【ellry在大作中谈到:】

    >《詹宏志私房謀殺》序言

    >詹宏志/文

    >有人犯罪出於臨時起意,有人則事先計畫周詳。然而對於我,一切不曾有過明顯的計畫,甚至連動機與線索也都是撲朔迷離。

    >推想起來,可能要遠遠追溯至童年。還記得那是國小四年級的時候,我的文化啟蒙高中生大姐從城裡帶回來給我一本厚書,兩欄小字密密麻麻辭書似的《福爾摩斯探案全集》;我剛來到海綿一樣飢不擇食的年齡,鄉下書少,我常常必須反覆讀同一本書,等待下一本新書的來臨。這一本新書,像寶藏一樣,讓我發現了一個前所未見的新世界,也讓我重複咀嚼度過若干無事無聊的農村時光。我彷彿劇中人似的,對著窗台上成列的螞蟻,學著那奇怪又奇妙的語言:「我親愛的華生呀,偺們別把不容易發生的事體,當做不可能發生的事體。」

    >雖然這個小孩夏日午後還流汗不止地躺在伊呀作響的竹床上,屋外傳來的是一陣一陣歌仔戲的哭調與收音機廖添丁的說書腔,但他正沈迷在另一個神秘的智力世界,想像一個世界裡人們會說「蜜斯」和「蜜斯脫」,用的錢幣名稱則是鏘鏘作響的「金鎊」和「先令」,一個會起霧的都市,一位神秘不可思議的觀察和思考的機器。

    >但我在之後長大的過程當中,並沒有再看到相近或相似的書,這一條偵探的線索就斷了。直到多年以後,一位英文老師在課堂上針對學英語的本質說:「英語沒有什麼道理,文法也不是絕對的,這是別人在說的話,你唯一學好的方式是親近它、習慣它、喜歡它。」這段話驚醒了我,我決定把自己置身在一個更集中的語言環境,我尋找英文雜誌、書本,或一切印有英文的東西(養成他後來連店招、菜單都閱讀的習慣),聽英語廣播,放棄英漢字典改用英英字典。到了七十年代的大學,台北中山北路有一些翻印英美小說的西書書店,根據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排行榜,把一些流行的大眾小說翻版進來,那價錢比正版西書是便宜太多了;我因此找到一個讀來不會打瞌睡,刺激香艷奇情的小說,讓我更容易學好英文。

    >這樣,我毫無預備知識地邂逅了寫《沙丘魔堡》(Dune)的科幻小說作家法蘭克.赫伯(Frank Herbert)、寫《大冒險家》(The Adventurer)的奇情小說家哈洛德.羅賓斯(Harold Robbins),也因此認識了《地下人》(The Underground Man)冷硬派偵探小說傳人羅斯.麥唐諾(Ross MacDonald),以及寫《黑塔》(The Black Tower)的正統古典推理小說家詹姆士女士(P. D. James)。在這些另一個社會流行的大眾小說裡,我隱約意識到它們彷彿有更複雜的來歷,與更悠久的傳統,引發我追探究竟的興趣,我利用後來出版工作與出國的閒暇,不斷蒐集重要的作品與評論(我一直有一種咬著不放的牛脾氣,蒐集的企圖心也無可阻攔),特別是針對推理小說與科幻小說,沒想到不覺路途遙遠,時間也就一晃二十年了。

    >一九九四年,我失業在家,望著一屋子數千本得來不易卻毫無用處的推理小說和科幻小說,心裡想:「何不來編一套推理小說的系列精選呢?這不是想了很久又不敢做的事嗎?」台灣當時還僅只流行日本推理小說,對真正推理小說的源流介紹還不多,也許是一件值得嘗試的工作。但為什麼說「想又不敢」,在我那個時代裡,讀書人不該為自己的興趣服務,應該為「富國強民」奉獻,像我們這樣的編輯人,應該啟迪民智、追求高尚文化品味,怎麼可以把私下不可告人的娛樂公諸於眾?所幸九十年代,台灣社會已趨多元,悲情漸退,文化內容也需要更寬敞、更輕鬆的態度來面對,好像時機也比較成熟了。

    >我把這個想法向遠流出版公司的老闆王榮文先生提出,得到他的贊同,我們用幽默的口吻為這個計畫訂名為﹝謀殺專門店﹞,自封店長的我,才有機會真正去編選一百本歷史上有特色的推理小說,並用這個系列書本間接烘托一個推理小說的「正典」歷史。我並試著為這一百本書一一撰寫導論,導論的用意是想說明該書在推理小說史上的相關位置,把作品和作者的來歷和成就交待清楚。當然,店長在文章中偷偷夾帶他個人偏見與擴張解釋,恐怕也是不可避免的。

    >﹝謀殺專門店﹞的出版與銷售,借用了早年西方出版業「偵探小說俱樂部」的型式,出的書直接寄給會員,並不在書店公開發行,這樣可以使所有印刷數量與服務品質變得更可控制。幾年下來,我自己恰巧也遭逢最大的生涯變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每天都扮演不同角色,反倒是﹝謀殺專門店﹞一路堅苦卓絕,守貞不變,讀者與編輯變成我生活上一個見證耐性的記錄與支柱,我自己寫的小說介紹,算算也已經超過七十本書了。

    >這一次,遠流的編輯想從中挑選若干文章,做為對推理小說的一種推廣性的解釋;我看著這些幾年來伴隨我的文字,立刻想起史丹利.艾林(Stanley Ellin)著名的短篇小說《本店招牌菜》(The Specialty of the House)來。在那篇奇特詭異、讓艾勒里.昆恩(Ellery Queen)激賞不已的小說裡,一位小職員應公司孤僻的上司之邀來到一家隱秘而奇怪的餐廳,餐廳裡的料理美味簡直超乎人間想像,其中又有一種極少供應的高加索綿羊肉,更是令人願為之死的稀世極品,但餐廳在很多事情又透著難解的古怪。上司央求餐廳老闆讓他參觀變出這些美食的神秘廚房,卻一直未能遂其所願,終於等到有一天餐廳老闆答應了,笑盈盈地打開廚房讓他走進去……。

    >寫推理小說評論最重要的一項美德,就是不能透露故事的結局,以免破壞未來你自己閱讀的樂趣。總之,小說的結局是令人臆想不到的毛骨悚然,而這篇小說也被艾勒里.昆恩認為是歷史上最好的推理短篇。

    >受了小說標題的啟發,我想像這些選出來的文章也都是「本店招牌菜」(House Specialties),這當然是店長自我吹噓的一種技倆。但你從美食或餐廳表面上看到的,也不完全是事實的全部真相,你必須再往前翻閱下去,並且追問:「後來呢?後來呢?」直到最後一頁,神探出場,預備發表一場解說,故事的真正結局才會為你展開。





    有简体中文的吗?繁体字不认识。。。。。。。。。。。看着太累。。。。。
  • 我是医生』于2004-11-12 12:03:00发表评论:

  • 这个《死前之吻》是否就是今年出的帕特森的《死亡之吻》还是艾拉.利文的《临死前的吻》?我想是后者吧《史岱爾莊謀殺案》大陆出过吗?还是换了个名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完整版本
  • (更新完毕)埃勒里·奎因作品简…[9564]

  • 2001年爱德加·爱伦·坡奖[4777]

  • 名作导读--班森杀人事件[3279]

  • 令人纠结的孤独郊狼——哈里 博斯…[3688]

  • 埃勒里·奎因的第一案--希腊棺材…[3640]

  • 拉法埃尔·卡尔代蒂主讲《法国当…[3111]

  • 被低估的经典——令我震撼的几部…[5581]

  • popodian书评8《毒巧克力命案》(…[4016]

  • 《尼罗河上的惨案》——其实很凄…[4552]

  • 閱讀范達因小說的方法及其順序(…[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