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推理之门 > 侦探推理 > 法律案例
英少年化身女特工借MSN鼓动他人谋杀自己(转ft)
 作者:hitachi41  人气: 3225  发表于: 04年06月22日16点14分
    将此文分享到: 更多

英少年化身女特工借MSN鼓动他人谋杀自己
(04-6-22 11:10)

  几个月的时间让16岁的英国少年马克相信一点:他自己已经成为了英国情报局的雇员,他接下来要执行的任务是一名女特工下达的指令---杀掉好朋友约翰,完成任务后,他不仅可以得到重金与美色,还将受到英国首相布莱尔的接见。

  马克并不知道,向他传达这一谋杀任务的"女特工"就是约翰本人。也就是说,约翰做了一个局,让马克来谋杀自己。

  日前,曼彻斯特皇冠法庭对这起凶杀案进行了判决。马克因杀人未遂被判处2年监管,14岁的约翰因唆使谋杀和妨碍司法公正被判处3年监管。同时,约翰也成为英国有史以来"因唆使他人谋杀自己"而被定罪的第一人。

  几近完美的“特工”行动

  “你是我最好的朋友”,说完这句话,马克将刀捅向了约翰。

  “不!住手……”还没等约翰说完,一把匕首已经刺进了他的胸口。他踉跄了一下,没有倒下,马克抱住了他,紧接着,马克又往约翰腹部刺了第二刀。马克将刀抽出,没有逃跑,而是用手机拨打了紧急电话999……几分钟后,救护车、警车赶到。经医生鉴定,那第二刀刺伤了约翰的肝、肾、胆囊,差一点要了他的命。

  这些行动和步骤与“女特工”要求的一模一样,几近完美———刺两刀,胸口一刀、腹部一刀,然后拨999求救……除了那句“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女特工”要求马克说的是:“我爱你”。

  但是,马克没有得到那50万英镑的酬劳、美女,也没有布莱尔的接见。马克被带到了警察局。在审讯中,马克告诉警察,一个戴面具的强盗把约翰拖进了小巷,然后刺伤了他。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约翰证实了这一说法。

  警察开始了大搜捕。但是在中央监控系统拍下的录像带中,警方根本找不到什么蒙面强盗,只有约翰与马克两人在场。在警方的盘问之下,约翰终于承认“凶手”是马克。马克随即因谋杀未遂被警方逮捕。

  对于马克的作案动机,警方始终无法理解,他们努力寻找案件的真相。但是最终的谜底让他们更加难以接受。

  58000条MSN聊天记录

  警方开始尝试用各种办法寻找指使马克作案的“女特工”。

  首先被锁定的是凶案发生前一天2003年6月28日马克与“女特工”在MSN上的聊天记录:警局的分析员萨丽分析了马克整整58000条聊天记录,想确认这名“女特工”到底是谁。在分析中,萨丽发现每一个与马克接触的人在聊天中,都将“maybe”拼写成“mybye”,这一点,让警方确认是同一个人在利用各种身份与马克聊天,而这个人就是差一点丧命于马克刀下的约翰。

  布局自杀的背后

  “我们告诉马克的家长,马克杀了人,他们怎么也无法接受。我们还告诉约翰的家长,说约翰自己设计了这一切,他们也无论如何都不相信。”探长罗斯说,“约翰告诉了我们整个事情的始末,他告诉我们他想死,但是又不想自杀,因为自杀会对家人造成伤害,于是就设计了这一切。”

  约翰出生于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平时和家人一起住在一幢价值达20万英镑的独立寓所内。今年14岁的他,喜欢足球与音乐,学习成绩异常突出,尤其喜欢法语和电子技术这两门课。他希望自己以后能成为一名律师或飞行员。

  就是这位被寄予很高期望的优等生,为他的性取向感到疑惑,为和他继父、同学相处感到烦恼,他想到了自杀。

  约翰很喜欢007系列以及《黑衣人》,后来他承认,里面的一些情节给了他很多启发,他用了整整6个月设计各个虚幻的角色,编制各种虚幻的关系,并让马克深陷于此,对一切信以为真。马克深信他聊天室所有的朋友都是真实存在的,包括神秘的“女特工”;深信有一桩阴谋涉及世界最宝贵的珠宝、大西洋底的安全地带;深信约翰得了致命的脑癌,只有一个星期的时间;深信自己已成为英国情报部门其中的一员,编号为47695;深信自己被政府部门安排杀掉约翰;而这个任务将带给他丰厚的回报。

  “一开始,我也觉得这很傻,”马克后来对警察说,“但是我对这一切感到好奇,随着交流的深入,一切都像是真的了。”

  马克同样生长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平时喜欢体育运动,比约翰长得强壮。老师很喜欢这位成绩优秀又待人礼貌的学生。

  2002年,为了帮助学习,马克的父母给他买了一台电脑。

  2002年底,马克在MSN的一个聊天室与约翰相识。之后,约翰就用各种昵称和身份与马克进行接触,其中包括一名挑逗性的年轻少女与后来策划谋杀案的“女特工”。他们的聊天频繁而冗长,有时两人会一连聊天7小时。在此期间,马克不止一次地被各种角色劝说在电脑前自慰。

  事实上,约翰爱上了马克。

  父母都很担心自己的孩子在网上花费太多的时间。约翰的母亲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经理,当她发现约翰正与陌生人聊天时,她甚至与警察联系,希望能得到他们的意见。

  去年3月两人第一次见面,双方家长也互相见了面。他们要确信,自己的孩子没有交错朋友。当看到对方父母以及家庭条件时,他们都放下了心。但是没有人知道,悲剧已在酝酿之中。

  2003年6月29日,马克与约翰相识不到7个月的那晚8点,让人无法预料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判决改变约翰

  日前,曼彻斯特皇冠法庭对这起离奇的凶杀案进行了判决。马克因杀人未遂被判处2年监管,约翰因唆使谋杀和妨碍司法公正被判处3年监管、没有成人监管不准上网、禁止接触马克。

  负责审判的曼彻斯特法官大卫说,“这起案件的情节,即使是熟练的作家,也要费劲心思才能想得出来。”

  约翰的母亲说,现在她每周都带约翰去看心理医生,家里也拆除了一切网络设施。“现在约翰成了一个很容易相处的人,他出去骑自行车,游泳,有了一大群朋友,还交了一个女朋友,他长大了很多。”

  之前,约翰曾说,发生的这一切都是“成长中的一个过程。”

  “女特工”:你会捅人吗?马克:我还没想过。“女特工”:那你好好想想吧。马克:好吧,起码我看过几部片子。

  “女特工”:十分钟后给我答复,好好想想。

  从经验来看,马克之所以会相信这荒诞的一切,直至杀人,主要有两点:一是有些人存在这样的心理,认为事情本身太离奇,就像一个谎言,倒觉得可能是真的。更何况,这一事件中,约翰装扮各种角色与马克聊天有半年之久。另一点可能就是马克的性格决定的,他也许好奇心较重,容易受暗示,但同时对于是非的判断能力又不够。

  而约翰能想出这样离奇的一切,设计谋杀自己,一方面表明他是一个比较有天赋的人,另一方面,他本身比较古怪,可能在他看来,只有古怪的行为才能给自己贴“古怪”标签。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叶斌

  在这个案子中,孩子的父母对孩子好像很关心,担心自己的孩子上网时间过长,担心自己的孩子交错朋友,但是他们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对于孩子的所思所想也太麻木。比如约翰的母亲,孩子感到压抑,感到和继父相处有困难,作为一个母亲她应该有所察觉。

  现在的孩子普遍感到压抑,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问题多,逆反心理也强,做家长的应该有一颗敏感的心,并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比如孩子喜欢上网聊天,这个时候父母也可以考虑采用网上聊天的形式和自己的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继而引导他们。

  作者:晨报实习生 徐惠芬



(小品摘自新闻晨报)
  • 上一篇文章:花季女儿出走被骗遭残杀 老父7年追凶终讨正义

  • 下一篇文章:萧爵寅智破诬陷杀人案——漫话钝器伤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 猪猪飞』于2004-9-9 16:23:00发表评论:

  • 同意楼上的话
    有人受启发了吗?期待佳作:k
  • 盲点』于2004-8-27 9:47:00发表评论:

  • 现实果然比小说残酷的多啊!
    不过确实是很好的题材
  • kk』于2004-8-20 20:14:00发表评论:

  • 【迷团在大作中谈到:】

    >16岁的孩子还那么天真,真的难以想象

    可能也不能说是天真啦,毕竟世界什么人都有,他们的想法或许我们永远也不会明白,理解的。不过西方孩子们的想象力真是另人不得不钦佩,虽然不一定是好事,就象这个案件中一样,有时也会是悲剧。但是他们的确很了不起。
  • 迷团』于2004-8-20 19:34:00发表评论:

  • 16岁的孩子还那么天真,真的难以想象
  • 欧阳长风』于2004-7-8 0:19:00发表评论:

  • 【magic_mage在大作中谈到:】

    >不是我没人性……不过,这真的是小说的好素材!!!!
    这个人他为什么要人杀自己呢?就是想尝一下间谍的味道啊!就差一 点死了。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完整版本
  • 《二审开庭》公告 (2000)推二审字…[2691]

  • 【案例】狠毒妇人合租住房预谋杀…[5747]

  • 自杀?谋杀?40年的谜案[3096]

  • 死刑的理论和实践探讨(敬请耐心…[5391]

  • 黄静裸死案宣判 法院称特殊性行为…[6542]

  • 我看了此文感慨颇多:一个告密者…[5708]

  • 张尚书巧破双钉案——漫谈锐器伤…[3622]

  • 沈阳大劫案:劫匪战术分析及几点相…[3045]

  • 南京特大投毒案侦破过程[3556]

  • 哥伦比亚“杀童恶魔”现形记(转…[8069]